上次與大家講了升陷湯治療眩暈的醫(yī)案,今天談談內耳眩暈治療。
內耳眩暈,內耳眩暈又稱梅尼埃病,是由于內耳膜迷路水腫而致發(fā)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為主要表現(xiàn)的內耳疾病。
內爾眩暈的典型癥狀有哪些呢?
(一)眩暈:特點是突然發(fā)作,劇烈眩暈,呈旋轉性,即感到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頭稍動即覺眩暈加重。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后眩暈減輕而漸消失。間歇期可數(shù)周、數(shù)月或數(shù)年,一般在間歇期內癥狀完全消失。
(二)耳鳴:絕大多數(shù)病例在眩暈前已有耳鳴,但往往未被注意。耳鳴多為低頻音,輕重不一。一般在眩暈發(fā)作時耳鳴加劇。
(三)耳聾:早期常不自覺,一般在發(fā)作期可感聽力減退,多為一側性。病人雖有耳聾但對高頻音又覺刺耳,甚至聽到巨大聲音即感十分刺耳,此現(xiàn)象稱重振。在間歇期內聽力?;謴?,但當再次發(fā)作聽力又下降,即出現(xiàn)一種特有的聽力波動現(xiàn)象。晚期,聽力可呈感音神經性聾。
在急性期的治療,患者多表現(xiàn)為頭暈,惡心嘔吐,耳鳴,在伴隨癥狀的時候,多有口干口苦,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脈弦等臨床表現(xiàn),這時急性期的治療,多可選用小柴胡湯、二陳湯,苓桂術甘湯等加減,也可以選用柴陳澤瀉湯。
這張方是江爾遜先生的柴陳澤瀉湯,對于急性期的眩暈效果是很好的。
此方為江爾遜所創(chuàng),由小柴胡湯、二陳湯和澤瀉飲三方合,基本組成為:
柴胡10克,陳皮10克,澤瀉15克,黃芩6克,半夏10克,白術10克,黨參12克,茯苓15克,天麻10克,鉤藤12克(后下)菊花10克,甘草3克,生姜6克,大棗10枚,共14味藥。
這個劑量不一定要完全照抄,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決定。
內耳眩暈的緩解期,多會表現(xiàn)為暈沉感為主,沒有天旋地轉,沒有惡心嘔吐,這個時候,需要根據六經辨證,兼證,四診合參,來進行辨證治療。
我的經驗是水飲痰飲上蒙,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比較多,痰飲上逆的,可以用澤瀉飲,澤瀉24g-60g,白術20g-40g,仙鶴草30-60-90g,仙鶴草這個藥,大家可以注意下,對于內耳眩暈有奇效。
仙鶴草又名“脫力草”,民間取其補虛復力之功,用仙鶴草煲湯,加紅糖對應勞力過度虛汗淋漓,故有此名,其補虛、強壯的作用由此可窺一斑。
如近代名醫(yī)丁福保所講仙鶴草“輕補作用,疏而不滯”。
其補虛驅風祛痰切合中醫(yī)眩暈病機,或可詮釋其用治梅尼埃眩暈的要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仙鶴草可通過緩解血管痙攣、調節(jié)植物神經、降低胃腸的收縮幅度及張力等作用途徑改善梅尼埃病。
建議大家在辨證的時候,予運用。
緩解期,還常見的是疲勞,乏力,面色白(有些女性患者月經量多,貧血)脈沉細,無力,這個時候可以根據情況選用,四君子湯,四物湯,補中益氣湯,升陷湯,夾飲,夾瘀,等綜合分析及治療。
總而言之,內耳眩暈的治療需要辨證分析,也不是一方一藥,需要四診的合參,辨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臨床中也會遇見很多難治性的眩暈/頭暈,效果不明顯的時候,需要從頭再來,看看是否漏了兼證,看看是否還沒有需要特別需要注意的,另外的話,建議可以綜合中醫(yī)治療,針,艾,壓頂灸,等中醫(yī)綜合治療,緩解患者癥狀,減輕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