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壇大師如云,有一對親兄弟,成果斐然,經(jīng)歷卻令人惋惜。 他們一同留學東洋,定下永不分家的誓約。 后來,國家陷于危難之際,哥哥棄醫(yī)從文,開啟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之大門。 弟弟緊隨其后,成為當時為數(shù)不多懂希臘語的散文名家。 然而,不知何故,兄弟二人失和,哥哥搬離家邸,至死都沒有重歸于好。 他們,正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領軍人物——魯迅和周作人。 不論什么年紀、身份,若想要了解中國“人”的生存方式、人際關(guān)系及價值觀,都應當讀一讀魯迅和周作人。 因為無論是文學成就還是性格經(jīng)歷,他們都極具代表性。 已故大師張中行曾評價魯迅和周作人,“一個趨于信,一個止于疑”。 同樣是身處黑暗,魯迅會選擇追逐光明,或干脆自己成為光。而周作人不同,他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走在黑暗中,找找月光,聽聽風聲。 他們就像是中國人的靈魂兩面,一面熱血狂狷、一面冷靜沖淡。當他們合在一起,便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人格。 郁達夫則說:“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成績,以魯迅、周作人兩人的為豐富、偉大?!?/strong> 或許你從小學開始學魯迅的文章,但真正讀懂,一定是在經(jīng)歷社會摸爬滾打、人情冷暖之后。 屆時,你才能體會他的豪情、正氣,被他力透紙背的深刻震驚,對他所揭示的關(guān)于生活、人性的真相感到強烈共鳴。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 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 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diào)和,愿意開窗了。” “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絕望正與希望相同,大恨恰恰是大愛的起點?!?/span> 所有不愿沉睡的靈魂,都不會拒絕魯迅。 常讀魯迅的人,看待事物一針見血,心境擴大、不輕易疲倦,處世比一般人更理性智慧。 而周作人的才華更是毋庸置疑,他的文字魅力,在于你勞碌疲倦時讀他,會驚覺生命雖微小,但蘊藏無窮美好。 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 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最好是嫻靜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 不必忙亂地奔向前去, 也不要對于落日忘記感謝那曾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遺憾的是,市面上關(guān)于這兩位文豪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卻沒有一套二人的合集版本,供我們了解這對兄弟。 看全集沒那個時間、精力、金錢。分開買又覺得性價比不高、篇目有遺漏,了解得不夠仔細。 于是,年近九旬的“出版界雙雄”——朱正、鍾叔河,親自編選,集結(jié)成這套《魯迅選集》和《周作人散文》(共9冊)。 用全集一半都不到的價格,就能讓你清晰了解20世紀中國文學史最富爭議的 “文壇雙雄”魯迅與周作人的生平、思想、及其人格魅力。 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快餐文學盛行的時代,感受經(jīng)典文學的滋養(yǎng)熏陶,擁有分辨是非、正邪的格局與思考力。 于繁忙疲倦的日常里,體會到瓦屋紙窗、清泉綠茶的詩意生活美學。 “湖南出版界有兩個人物聞名全國,一個是鍾叔河,一個是比鍾叔河大3天的朱正?!?/p> 鍾叔河是著名的老出版家,錢鍾書第一次作序就是為他的著作。 近百歲高齡的楊絳,也在身體諸多不便的情況下,為其親筆寫序。 而朱正先生潛心研究魯迅70余載,當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魯迅全集》,采納了不少他的修正意見。 可以說他是魯迅最忠實的讀者,也是最挑剔的讀者。 鍾叔河與朱正,就如魯迅與周作人,金友玉昆,交相輝映。 不僅一起在茶陵勞教,在新聞干部訓練班是同學,在《新湖南報》是同事,二人還都擔任過總編輯。 * 朱正和鍾叔河 一個以對魯迅的研究而蜚聲知識界,另一個出版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本署名周作人的書。 能翻閱由他們編選的魯迅、周作人文集,是我們的幸運。 這兩套書,皆以時間為線索編集而成,選文均是優(yōu)中選優(yōu),文學價值與史學價值并存,很有觀賞價值。 你既能讀到他們經(jīng)典的代表作,還可循著作者人生軌跡,感悟不同時段的語言風格、用詞愛好、關(guān)注內(nèi)容的轉(zhuǎn)變。 如此深入仔細,非一般選集能及,喜愛魯迅、或想品鑒周作人文字的人入手這套準沒錯。 今天,下單前100名,還可獲贈「朱正、鍾叔河」兩位老先生的親筆簽名藏書票。 使這套文集不僅值得一閱,還可成為足以傳家珍藏的寶貝,可謂千載難逢。 限量贈送「朱正」親筆簽名藏書票 這套《魯迅選集》共有4冊,皆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的《魯迅全集》選錄。 朱正說:“他好的地方我很佩服,但他走的彎路,我還是給他指出來?!?/strong> 書里選錄魯迅各時期最重要、精彩的文章。 舍去事務性的來往信件,和以魯迅名義發(fā)表而實非魯迅所作,或者魯迅因受誤導而作的文章,使你了解得更客觀、公正。 第一卷包括《魯迅小說選集》《魯迅散文選集》《魯迅詩集》三部分。 注:《魯迅小說選集》從《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三本小說集里選出二十五篇作品編成。 注:《魯迅散文選集》,除了《野草》《朝花夕拾》兩本散文集里選出十九篇作品以外,還把別的雜文集里一些回憶往事、懷念故人的散文性質(zhì)文章也選了一些編入 。 注:《魯迅詩集》則包括了魯迅所作的全部舊體詩。 第二卷和第三卷為《魯迅雜文選集》,朱正說,魯迅數(shù)量最多、意義最重要的作品是雜文。看過他的全部雜文,方能明白其思想深刻之處。 注:第二卷選編魯迅1929年及以前的雜文作品,第三卷選編魯迅1930年及以后的雜文作品。 倘若你想要了解魯迅各個時期的處境、生活狀態(tài),從書信里看最為直觀。 第四卷包括《魯迅學術(shù)著作選集》和《魯迅書信選集》兩個部分,透過這一卷,你會看到更加日常、真實化的魯迅。 這一次的選編不同以往,朱正先生不斷挖掘新史料,試圖讓我們站在新時代,用新視角,重新把握魯迅。 重新看待這個100年過去,仍舊最了解中國人的偉大作家。 魯迅在答復斯諾問中國最優(yōu)秀的散文作家是誰時,毫不猶豫的說:“周作人排在第一?!?/strong> 周作人的作品,是否稱得上“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巔峰”,翻開這卷書便可知。 這套《周作人散文》,延續(xù)了鍾叔河先生一貫的嚴謹作風,閱讀流暢無礙。 注:鍾先生將其在編輯《周作人散文全集》時,校改原件(印本、報章、雜志、抄件、手稿)脫訛倒衍的文字一一以注釋形式在本套選集中作出了校記,并標明“鍾?!?,以與周氏自注相區(qū)別。 他在序言中說:“選擇的標準只有一條,即文章之美?!?/strong> 七百余篇文章,涵蓋一八九八至一九六六年間周作人的書信、翻譯、書評文評、時事評論、所見所感、生活記事。 將周作人對生存的困惑,尋求真實與愛意的夢,于歷史中思考的生命哲學,一一納入這五冊書里,讓你對這個神秘冷清的作家,有如知己般親密相惜。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 涅槃之樂不如飲一杯淡酒。 我們哀悼死者,并不一定是在體察他滅亡之苦痛與悲哀,實在多是引動追懷,痛切的發(fā)生今昔存歿之感。無論怎樣相信神滅,或是厭世,這種感傷恐終不易擺脫。 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 但我又舍不得不看,好像身上有傷的人,明知觸著是很痛的,但有時仍是不自禁地要用手去摸,感到新的劇痛,保留他受傷的意識。 周作人的散文重情理、有見識、行云流水、沖淡平實,無論男女老幼,讀來都覺怡人。 他在看似無用的閑情中尋找快樂,實際上是對生活的尊重,更是對自己靈魂的釋放。 這套書雖篇目不多,但內(nèi)容豐富,生活百味,盡在其中,是你我慰藉心靈的藝術(shù)之書。 正如周作人所言:“在不完全的現(xiàn)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的生活哲學”。 英雄的時代遠去,但魯迅和周作人不曾脫離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 我們?nèi)耘f無比需要他們,在囿于社會的復雜與焦慮時、在渴望自由而無法脫身時、在內(nèi)心仍被那些文字觸動時。 浮躁迷茫的時代,翻開這卷書,和魯迅一同燃燒,對抗虛妄。 和周作人并肩眺望遠方,讓思想折射智性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