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次婚宴飯
文|盧子英
不知道為什么,過去風(fēng)水先生掐算結(jié)婚好日子的時候,總是讓新娘下轎不見紅日。所以,不論男婚女嫁,老是起早貪黑。
1969年臘月的一天,我們家一個姪女出聘,我去跟著送嫁妝。兩個四眼篩子裝上水壺茶碗、梳腦袋匣子,包袱一包,擔(dān)杖一挑,晃晃悠悠就跟著出發(fā)了。
新娘嫁到鄰村北汪村,天不亮就到了。新娘下轎后,第一頓飯吃的叫下轎飯。熱騰騰的棒子餅子(玉米餅子),還有腥湯燉的蘿卜條菜,香極了。一個餅子,三下五除二,幾嘴就報銷了。當(dāng)我伸手去拿第二個餅子時,本家的一個堂哥用箸子把我的手一敲說道:“少吃點,好吃頭還在后邊哩,一會兒就有大肉吃了”。那時,我才是一個十六、七歲的不知饑飽的大小伙子,想吃又怕挨訓(xùn),只好不情愿地放下了筷子。
飯后,我們就去木刀溝河沿邊上的柴火垛里去曬暖暖,等著赴媒人席的儐相(無極土語念儐宮)來了開大席。
木刀溝河北面的村莊娶媳婦的宴席風(fēng)俗是,赴席的儐相一到,先吃巳時(指十一點鐘)飯,就是開席前先點補(bǔ)點,然后開大席。巳時飯一般是熬肉菜,饅頭,外加一碗面。我們那兒這個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那時,我心里想,下轎飯沒吃飽,巳時飯一定要大塊朵頤,塞他個飯飽肚圓。
媒人儐相終于來了。賓主簡單寒喧以后,就開始坐席了。想不到一坐下就喝酒,竟沒有了巳時飯。唉!白白等了大半天,肚子里餓得只打鼓。
下酒菜分別為七個小碟,碟子不滿巴掌大,每個盤中超不過一把可憐兮兮的豬下水,硬生生地向我們瞪著眼。那時,吃菜是講究規(guī)矩的,陪客的人不恭讓吃菜,是不允許動筷子的。大人們忙著喝酒,我心里就盤算著第一嘴吃那一盤,第二箸嘗那一口。一聽說吃菜,筷子立馬就沖鋒陷陣。
酒過三巡,開始上熱菜了,那是什么熱菜,只是一碗碗炒盤子湯。每上一碗,從首席開始,你喝一口,我舔一下,輪到我這兒,幾乎只剩一小口了。
酒,一直喝到傍晚,新郎新娘才上拜,上拜完了才開正席。
饞涎欲滴的八大碗終于上來了,也顧不上臉面了,筷子在幾個碗中橫沖直撞,再也沒有人說閑話了。只聽見稀里嘩啦的叭嗒聲。登時,八個碗就見了底,摞了碗。
過去赴席,摞碗的事屢見不鮮,人們往往笑話主家摳門兒。其實這全不怪主家,誰讓那個時代缺吃少穿呢!
本文編輯:胡冬梅
親
【本文作者小傳】
▲盧子英(常用名,盧改紅),河北省無極縣人。195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退休干部。著有詩集《愛的呼喚》、《春潮涌動》。現(xiàn)為無極縣作家協(xié)會會員、無極縣詩詞協(xié)會會員、石家莊市詩詞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聯(lián)盟委員。
中國詩歌報,簡稱中詩報,日在線創(chuàng)作人員10000多人。作為中國詩歌報所屬的天安門文學(xué)平臺,集文學(xué)、文藝、文化三位一體,主要刊發(fā)原創(chuàng)首發(fā)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故事、劇本、攝影、書法、繪畫等體裁,歡迎投稿。投稿微信:韓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根據(jù)作品質(zhì)量打賞,10元以內(nèi)不發(fā)放,10元以外,一半賞金作稿酬(10日內(nèi)結(jié)算),其余賞金作為平臺運營,請加稿費發(fā)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參與,適度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