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 《三字經(jīng)》中有一個典故:“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敝v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傳說孟子幼年喪父,跟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特別重視兒子的教育問題。 他們一開始住的地方靠近公墓,時常會有人送葬、掃墓,孟子經(jīng)常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辦喪事的游戲,孟母覺得不妥,于是搬家到市集。因為新家附近有很多商鋪,孟子很快又開始模仿商販做生意談買賣的樣子,孟母又覺不妥,于是再搬。這次住在學校附近,周圍多是懂禮的儒士,孟子學習他們作揖行禮,漸漸守秩序,懂禮貌,孟母覺得很滿意。 不過,孟子上學之后,最初并沒有好好學習,放學回家被正在織布的母親問及學業(yè),他敷衍說跟前幾天講得一樣,結果孟母大發(fā)脾氣,剪了布,斷了機杼,跟他講半途而廢的壞處,進而要求他好好學習,于是有了后來的大儒孟子。 這確實是育兒方面很好的典范,但是,有的父母只學到了一半,只顧著學“孟母三遷”,盯著學區(qū)房不放,卻不知,即便挨著學校住,父母對孩子疏于管教,也難成大器。 對于孩子來說,成長環(huán)境雖然很重要,父母言傳身教更重要。只可惜,有的父母始終繞過這個重點,認為給孩子好的環(huán)境就好了,等到出了問題就責問孩子:“爸媽辛辛苦苦賺錢給你創(chuàng)造那么好的環(huán)境,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們嗎?” 這種方法很不合理,除了會給孩子施加壓力,除了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起不到正面效果,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還是孩子,不是隨便訓斥幾句就可以弄懂一切的。 孩子需要被引導,父母應該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特點言傳身教,把孩子身上好的一面激發(fā)出來了,不好的一面自然而然會退居末位。其實何止是孩子,這種方法對成年人來說同樣適用,所謂“知己”,所謂“懂我的人”,都是做了正面的引導。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想要更好,任何人遇到能讓他變得更好的人,都會心存感激和依賴;而如果一直沒有這樣的角色,他自己又無計可施,想好也好不了,于是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壞的狀態(tài)。 這就是有的男人特別珍惜和依賴妻子的原因,他們的母親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得他們的某些潛力沒有得到激發(fā),他們的妻子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就成了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像朋友小奕談到她的婚姻過往時所說:“當初我們談婚論嫁的時候,婆婆得知我學歷不高,堅決反對她兒子娶我為妻,沒想到卻意外加固了我們的婚姻。從始至終,我沒有跟婆婆吵過,是我老公在跟婆婆周旋,他的態(tài)度很堅決,只愿娶我,不考慮其他任何人,哪怕婆婆說給他找個門當戶對的有錢媳婦,他也不為所動。他之所以那么愛我,是因為我對他來說很重要。” 她對她老公的重要性,就源于我們前面提到的那種“角色”。她的婆婆雖然口頭上對她老公好,但是并沒有做到“言傳身教”,以至于她老公想好也好不了,很多東西都是在他遇到她之后才弄懂的。 他跟小奕在一起始終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長,在進步,他無形中就對她產(chǎn)生了依賴,認為此生只有跟她一直在一起,才會有所成就。如此一來,他母親妄圖拆散他們,他當然不會同意。 從男人的角度來說,能娶一個小奕那種能讓自己不斷進步的妻子,是人生一大幸事,只要用心珍惜,好好配合,幸福會不請自來。 從女人的角度來說,能嫁給一個小奕那樣的丈夫,當然也是幸事。不過,如果沒有這種現(xiàn)成的好丈夫,則需要具備小奕的那種覺悟,先渡己再渡人,用戴爾·卡耐基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女人可以一手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男人。” 這就需要女人作為個體要懂得經(jīng)營自己,而且格局要大一點,同時扮演妻子、母親,老師和朋友等多重角色。你能靠自己去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男人,一切都會在你的掌控之中,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幸福。 這就是聰明的女人慣用的“御夫術”,從根本上御夫,去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男人,而不是中途吆五喝六,不準丈夫這樣做,不許丈夫那樣做。這就跟母親管教孩子一模一樣,你不懂順勢引導,非要強行命令,很難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御夫”跟“育兒”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育兒好比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而御夫則是對一幅畫進行修改。御夫的難度大不大,取決于可供修改的空間大不大,如果空間很大,就很容易,反之則很難。 這樣說的意思是,女人只是御夫有術還不夠,還要能慧眼識珠,在選擇婚姻的時候,多去了解男人的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以及他的觀念是否定型,有沒有可供你發(fā)揮的空間,想要御夫有術,需要有你發(fā)揮的空間才行,否則你好心好意想要成就男人,但他偏要跟你唱反調,你會像輔導孩子做作業(yè)一樣崩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