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由胃氣郁滯,氣血不暢導(dǎo)致,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要癥狀。 治胃痛,選用中藥應(yīng)辨證。 肝胃氣滯 臨床表現(xiàn):胃脘部痞悶脹痛,或胃脘脹痛連及兩脅,生氣時(shí)疼痛加重,噯氣頻頻,舌苔白,脈弦; 可用的中藥有:柴胡、香附、木香、延胡索、青皮、佛手、香櫞、川楝子、荔枝核、梅花等; 可用的中成藥:組成藥物中大多含有上述中藥,常見的藥有逍遙丸、越鞠丸、越鞠保和丸、舒肝健胃丸、舒肝和胃丸、疏肝平胃丸、調(diào)胃舒肝丸、復(fù)方沉香胃片、樸沉化郁丸、健胃愈瘍片、胃蘇顆粒、復(fù)方胃寧片、和中健脾丸等。按照說明書用法用量進(jìn)行。 寒邪犯胃 臨床表現(xiàn):胃脘冷痛暴作,或胃痛綿綿發(fā)作,或拘急而痛,遇冷則疼痛加重,遇暖則疼痛緩解,嘔吐清水痰涎,口不渴,舌苔白,脈弦緊; 可用的中藥:吳茱萸、干姜、高良姜、白芷、花椒、小茴香、草豆蔻、砂仁、白豆蔻等; 可用的中成藥: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丁蔻理中丸、良附丸、仲景胃靈丸、香砂平胃丸、安中片、復(fù)方春砂顆粒、十香止痛丸、安陽精制膏等。 胃熱熾盛 臨床表現(xiàn):胃痛急迫有灼熱感,或肝胃郁熱導(dǎo)致胃脘疼痛、嘈雜吞酸,心煩,口干口苦,不喜熱飲,或吐血便血,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苔黃或膩,脈數(shù); 可用的中藥:黃芩、黃連、大黃、龍膽、蒲公英、苦參、白及、牡蠣、海螵蛸等; 可用的中成藥:左金丸、加味左金丸、復(fù)方拳參片、潰得康顆粒、潰平寧顆粒、胃逆康膠囊、清胰利膽顆粒、三九胃泰膠囊、戊己丸等。 食滯胃腸 臨床表現(xiàn):飲食積滯導(dǎo)致脾胃不和、胃失和降,胃脘脹痛,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緩解,不思飲食,舌苔厚膩,脈滑或?qū)崳?/p> 可用的中藥:炒山楂、神曲、炒麥芽、萊菔子、枳實(shí)、檳榔、陳皮、厚樸等; 可用的中成藥:六味安消膠囊、木香檳榔丸、胃得安片、胃力片、檳榔四消丸、沉香化滯丸、開胸順氣丸、六合定中丸等。 瘀阻胃絡(luò) 臨床表現(xiàn):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按,疼痛持久難忍,泛酸嘈雜,或見大便色黑,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可用的中藥:川芎、丹參、桃仁、紅花、牡丹皮、郁金、三七、當(dāng)歸、乳香、沒藥等; 可用的中成藥:蓽鈴胃痛顆粒、復(fù)方田七胃痛膠囊、和胃片、摩羅丹、安胃片、胃康膠囊、元胡止痛片、止血定痛片、丹桂香顆粒、九氣拈痛片等。 胃陰虧虛 臨床表現(xiàn):胃痛隱隱發(fā)作,灼熱疼痛不舒服,食少不饑、嘈雜,口干口渴、大便干燥,惡習(xí)嘔吐、泛酸嘔苦,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可用的中藥:南沙參、北沙參、石斛、玉竹、麥冬、山藥、生地黃、知母、白芍等; 可用的中成藥:胃安膠囊、養(yǎng)胃舒膠囊、養(yǎng)陰清胃顆粒、胃樂新顆粒等。 脾胃虛寒 臨床表現(xiàn):胃脘冷痛,或胃痛綿綿發(fā)作,空腹時(shí)疼痛加重,食后疼痛減輕,喜溫喜按,泛吐清水,食欲不好,神倦乏力,手足不溫,大便稀溏,舌質(zhì)暗,脈沉細(xì); 可用的中藥:人參、黨參、黃芪、白術(shù)、甘草、飴糖、大棗、茯苓、附子等; 可用的中成藥:健脾丸、溫胃舒膠囊、香砂養(yǎng)胃顆粒、香砂枳術(shù)丸、香砂六君丸、理中丸、參桂理中丸、小建中合劑、虛寒胃痛膠囊。 胃痛發(fā)作時(shí),宜進(jìn)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膩、粗硬的食物,并以少食多餐為好。 媒體來源:和我一起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