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喜平 安慶敏 牛振文,男,生于1920年5月13日,系邢臺縣道溝村人。1938年5月參加八路軍129師獨立營,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抗戰(zhàn)時期,參加了攻擊土嶺炮樓、邢沙破襲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解放邢臺等戰(zhàn)斗、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先后參加了上黨戰(zhàn)役、平漢戰(zhàn)役、魯西南戰(zhàn)役和挺進大別山戰(zhàn)役。在挺進大別山戰(zhàn)役強度汝河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幼心烙上階級恨,年少勇報同伴仇! 牛振文,出身于貧苦家庭,父輩兄弟五人,只留下了他和哥哥牛振增兩股根苗。他自幼勤勞勇敢,耿直爽快,嫉惡如仇,暴打不平,富有正義感。在他15歲時,村里發(fā)生了一件刻苦銘心的事,使他終生難忘:他的好友是鄰家一個十三、四的孩子,摘了財主家的小瓜兒,財主家人對孩子不依不饒,屢次三番上孩子家鬧事,孩子的父親一時氣憤,就把孩子活活地埋了。這件事深深的刺傷了振文的幼小心靈,對為富不仁的財主視如仇敵。同年秋天,財主家在前“石柜”(像柜一樣的巨石)旁建起了一盤水磨,水渠必需從牛振文家的地經過,經過牛振文家地的水渠有60多米長,他一個孩子愣是頂住不讓過。財主家找人說和,“說姓牛的都是一家人,抬頭不見,低頭見,讓一步算了吧”并答應60多米長的水渠用大米和白面垛一米高。牛振文就是看不過財主對待窮人的作為,寧死不同意。并回擊說:“咱鄰家的孩子不是姓牛嗎?咱村姓牛的不都是一家人!”年少牛振文這一抗爭壯舉,贏得了貧窮年輕人的力挺,財主理屈也不敢把事鬧大,白白建了一盤水磨,一直到土改時一天也沒用過。 機智偵敵情,抗戰(zhàn)熱血涌。 1938年5月5日,八路軍129師司令部駐扎道溝村,牛振文參加了邢臺縣抗日游擊大隊,成為一名抗日戰(zhàn)士。6月他轉任劉伯承師長通訊班的通訊員。在擔任通訊員期間,有一天他聽說要攻打太子井鄉(xiāng)的土嶺炮樓,他自告奮勇、主動請纓,要求去土嶺偵察,摸清那里日偽軍的部署情況。他憑著就是本地人地形、人文的優(yōu)勢,扮作貨郎小販,機智沉著的騙過了日偽軍的幾次盤查,摸清了土嶺炮樓的具體環(huán)境和敵人布防情況,為土嶺一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打下土嶺炮樓后,受到了首長的稱頌,牛振文要求下連隊到戰(zhàn)斗的火線上去,劉伯承首長看他是一個好苗子,就批準了他的請求,調他到129師獨立營三連一排,當了一班的班長。6月中旬,邢沙破襲戰(zhàn)打響。按照劉鄧首長的命令,129師一部和地方游擊隊,在25萬抗日民眾配合下,對內丘至邯鄲間鐵路實施3天3夜的大破襲,毀鐵路100公里,破壞橋梁50余座。獨立營三連參加了這次破襲戰(zhàn),牛振文所在的一排遭遇了敵人200多人的瘋狂圍剿,戰(zhàn)士們英勇頑強,拼死突圍。在突圍過程中,一排長身負重傷,由于失血過多,不幸壯烈犧牲。牛振文挺身而出,代理排長指揮,經過一天一夜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突出了重圍,還成功的炸毀了一座橋梁,受到了部隊的嘉獎,榮立三等功,并被榮升為一排排長。隨后,牛振文跟隨129師獨立營,先后轉戰(zhàn)在山西、涉縣、邯鄲和邢臺之間,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解放邢臺等戰(zhàn)斗、戰(zhàn)役,1945年12月升任連長。 挺進大別山,汝河鑄英魂。 1946年6月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國民黨依仗軍事優(yōu)勢,對解放區(qū)實行全面進攻,我軍奮起自衛(wèi),運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粉碎敵軍企圖。國民黨軍隊被迫改全面進攻為對山東和陜北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 根據(jù)戰(zhàn)爭形勢發(fā)展,劉鄧大軍遵照“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區(qū)域,在外線大量殲敵”的指示,打破國民黨軍圍追堵截,從黃河岸邊躍進至大別山,把戰(zhàn)爭從解放區(qū)引到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 1947年6月30日夜,劉鄧大軍12萬人強渡黃河,發(fā)起魯西南戰(zhàn)役,揭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數(shù)十萬軍隊的前堵后追中殺開一條血路,穿越黃泛區(qū),渡過沙河,搶渡汝河和淮河,于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qū)。 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翼魯豫野戰(zhàn)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途中,強渡汝河是劉鄧大軍最關鍵、最激烈的一次戰(zhàn)斗。 強渡汝河不僅關系到劉鄧大軍主力的安危,而且關系到劉鄧大軍能否完成中央突破的戰(zhàn)略任務。在敵人重兵圍堵下,劉伯承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戰(zhàn)斗口號,激勵全軍斗志,強渡汝河,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戰(zhàn)績。 8月20日,劉鄧大軍中路軍進入新蔡縣境,22日抵達汝河北岸,解放了新蔡縣汝河以北的大片農村,23日抵達汝河北岸楊灣村一帶,此時劉鄧大軍遇到戰(zhàn)略進軍中的最大難關:前有敵軍布陣擋路,后有追兵緊逼追殺,稍有遲緩將有被國民黨圍困在黃淮平原的險情。 8月24日凌晨,強渡汝河開始。無數(shù)戰(zhàn)士的身影在火光中一掠而過,此時已任獨立營營長的牛振文端著機槍與敵人激戰(zhàn),不幸中彈犧牲。東方欲曉,劉鄧大軍打開了一條長5公里、寬4公里的通路順利渡過汝河。 魂歸故里,浩氣長存。 牛振文犧牲后,就地掩埋在汝河南岸,上級領導追認為烈士。全國解放后,葬在邯鄲革命烈士陵園。1965年11月,在縣民政部門的關懷下,由牛振文的繼子牛增忠徒步多次輾轉,迎英魂回歸故里道溝村。 下葬的當天,時任營頭公社(鎮(zhèn))的黨委書記親自參加,時任村支書的牛振雨主持召開了追悼會,講述了牛振文自參軍之后的英勇事跡。 牛振文同志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參加追悼會的村民無不為之痛惜落淚;蒼天也好像為之悲痛,霎時下起了鵝毛大雪,為英雄送葬! 現(xiàn)在,英雄靜靜地安眠在道溝村北一個叫小西溝的地方。隨著時間遷移,七十多年過去了,老一輩人大都去世,知道英烈的年輕人寥寥無幾,或知之片段故事。 為了使后人懂得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忘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初心,我們多次走訪家鄉(xiāng)老人,查找檔案,搜集撰寫了牛振文同志的部分革命英雄事跡。我們深信牛振文同志的革命英雄事跡定會浩氣長存,激勵后人,砥礪前進,建設美麗的家鄉(xiāng)! 作者簡介:牛喜平,出生于1962年5月,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歷任西上莊中學校長、城計頭中心學校、白岸中心學校校長,喜歡自然、酷愛文學。安慶敏,男,生于1959年12月,邢臺縣城計頭鄉(xiāng)押石村。大專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