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生活的城市自然也懂美食,泉州人巧用豐饒的山海食材資源,用心經(jīng)營著生活里的每一餐飯食,釀制出了數(shù)不盡的美妙滋味,每每遇之,沉睡的味蕾都被喚醒,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因海而興,向海而生,541公里的海岸線里貯藏了數(shù)量龐大的食材,品味這座城市自然要從“海”開始。在泉州人看來,海味的最佳狀態(tài)在于“鮮”的保留,為了這一口新鮮食材,常不惜費時耗力來折騰一番,于是成就了海蠣煎的柔韌敦厚、回甘綿長,馬鮫羹的香糯粘連、口感豐富,深滬水丸的爽口清脆、可口生津……如此清而不淡,又鮮而不俗,讓人久食不厭。 在吃的法則里,泉州人看重風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鐘意在天然之中品一味清逸。面線糊、鹵面簡單卻可口,一碗面也能吃出好滋味;牛肉羹、紅燒牛排香醇又滋補,氤氳熱氣里冒著期待與熱情;肉粽、土筍凍、潤餅,是地道一味,也正是最平實的日常。 而在一味“甜”里,也有著東南小城的風雅?;ㄉ鷾⑹ǜ?、貢糖、元宵圓……嫻熟的純手工技藝,甜得恰到好處,處處藏著泉州人對甜點的在意和精細,讓人念念不忘,滿心欣喜。 美食之味,在跨越千年的堅守和傳承里歷久彌新,又通通融在泉州人的三餐四季里,撫平人們內(nèi)心的焦慮和孤意,也期待著遠道而來的各地旅者們,來這煙火市井處,把“泉州”吃個明白! 圖片:熊糾糾722 Trip泉州美食 · 知多少 ◆ 01 潤餅(春卷) 每至清明、除夕等傳統(tǒng)節(jié)令,泉州人喜吃潤餅,若溯源之,此食俗可回溯至“春盤”,遺留至今,成為古時寒食節(jié)的遺風。潤餅的用料自由,可依個人喜好,在勁道的餅皮里加入五花肉、海蠣、胡蘿卜、高麗菜、嫩豆干等主料和芫荽、花生仁、海苔、豌豆等輔料,卷起即可食用,口感多層次,營養(yǎng)更豐富。 ◆ 02 面線糊 泉州人常常用一碗面線糊,來喚醒今日。烹制面線糊,湯是最為關鍵之處,在豬骨湯和海鮮湯汁熬成的湯頭里放入精制面線,徐徐勾入淀粉,攪打至面線浮起,湯汁成糊狀,細膩不粘稠。食客再依喜好,加上醋肉、蝦、小腸、海蠣、鹵蛋等的配菜,灑上胡椒粉、當歸酒提味,人未動,舌尖已翻山越嶺。 ◆ 03 肉粽 泉州傳統(tǒng)風味的肉粽選料講究、配料多樣,制作亦十分精細。選用上等糯米和粳米,加以紅燒肉、蝦米、鹵蛋、香菇等配料,裹以竹葉,用細繩系緊,放入大骨高湯里烹煮,食之,糯而不爛,嫩而不膩。隨著飲食口味的提升,干貝粽、紅豆粽、鮑魚粽等隨之出現(xiàn),且深獲喜愛。 ◆ 04 元宵圓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自宋代傳承下來的食俗,蘊含著團圓和滿之意。泉州元宵圓別有風味,餡心是將炒熟的花生碎、芝麻碎、糖冬瓜、炸干蔥頭,拌入白糖、熟豬油后捏成的丸狀,丸餡沾水后放在干糯米粉盤里滾動,如此反復,滾成大小適中后即可,吃起來皮嫩糯滑,過口難忘。 ◆ 05 海蠣煎 冬春之間,海蠣鮮美肥潤,正是吃海蠣煎的好時節(jié)。海蠣煎在形質(zhì)和火候上的把握很見功底,將海蠣、地瓜粉等拌成漿狀,佐入味料,煎時,需一邊添入老醋、地瓜酒等去腥,一邊不斷地翻攪,煎至金黃,香氣已縱橫,滑嫩的口感和鮮甜的味道不盡淋漓,成就了這道聲名于外的閩南小吃。 ◆ 06 石花膏 一碗香甜生津的石花膏,是閩南最地道的冷飲。石花膏以富含藻膠和礦物質(zhì)的石花草為原料,將石花草以文火熬煮,反復攪拌,直至石花漿變得黏稠,過濾出漿液,逐漸冷卻凝固成透明清澈、富有彈性的石花膏狀,食用時只需蜜水、糖水的調(diào)味,止渴解暑,清涼降火氣。 ◆ 07 牛肉羹 依古法熬制而出的正宗牛肉羹,牛肉的醇厚鮮美融進了湯里,牛肉筋道爽口,湯汁濃稠鮮香,再撒上細細的姜絲芫荽,口感倍佳,能讓人真正品嘗到“羹”之美味,是冬日的補益佳品,吃上一碗,暖意頃刻間在胃中蔓生。 ◆ 08 紅燒牛排 牛肉可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是一大養(yǎng)生食材,泉州人對牛肉的烹飪也十分獨到。紅燒牛排以牛肋骨為主材,調(diào)入咖喱、名貴藥材等香料、味料,經(jīng)燒、煨、燜等多道工序,達到味微辣、汁濃郁,肉質(zhì)香滑,軟嫩入味,讓人食指大動。 ◆ 09 醋肉 閩南人家的廚房里時時飄散著誘人的醋肉香味,在醋肉的做法上每家各有其道,簡言之,是以新鮮豬肉為主料,加入蒜、鹽、味精、糖、老抽、料酒、醋等醬料,腌制后裹上地瓜粉,油炸至外表金黃,外酥里嫩,帶著淡淡的醋香,可當零嘴、佐酒、下面、煮湯,吃法多樣。 ◆ 10 滿煎糕 作為一道傳統(tǒng)面點,滿煎糕是許多人無法忘卻的古早味。面粉、蘇打粉、泡打粉等和成面團后攤在煎盤里烘烤,刷上一層花生仁、蔗糖為餡料,即烘制出滿煎糕。剛出爐時,表皮酥脆,糕體松軟,富有彈性,內(nèi)似蜂窩,夾層香甜,花生香氣在口中環(huán)繞,實在是滿足。 ◆ 11 菜頭酸 閩南人自來對“菜頭”(白蘿卜)有所偏愛,菜頭酸正是其中一道四季皆宜的小食。菜頭酸制作簡單,將白蘿卜切片,稍加浸泡濾去苦水,依偏好加入糖、醋、涼白開腌制即可,隨吃隨取,口感爽脆,酸甜適中,有消食理氣功效,是許多人最喜愛的夏日消暑“本土套餐”。 ◆ 12 泉州鹵面 說起家鄉(xiāng)味,自然少不了鹵面這一地道美食。泉州鹵面在鹵汁的烹煮上別具匠心,在熬制的骨湯或肉湯里,調(diào)入沙茶、胡椒粉、糖、鹽、雞精等,加入香菇、豬肉等料煮透,再勾入地瓜粉芡,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吃時將鹵汁澆在面條上,味與形兼具, 百吃不厭。 ◆ 13 蒜蓉枝 泉州人的午后常在一口茶一口蒜蓉枝的悠閑里度過。蒜蓉枝金黃醒目,形似麻花,但區(qū)別之處在于,蒜蓉枝出鍋前會裹上一層糖和著蒜茸的糖霜,一入嘴,嘎嘣酥脆,蒜茸混合著油炸的面粉香,口感清新,食多也不油膩,是訪親饋友的送禮佳品。 ◆ 14 豬油? 端午節(jié)期間,閩南地區(qū)有煎?補天之習俗,用以敬奉神靈或祭祀屈原,豬油?便是“?”的一種。其做法講究,需將麥粉、米粉或地瓜粉調(diào)制成糊狀,稍加發(fā)酵后攤煎成餅狀,口感甜糯,既有豬油的滑潤,又有白糖和粳米的沙軟,是一道深受喜愛的傳統(tǒng)小食。 ◆ 15 雞卷(五香卷) 雖名為“雞卷”,但原料中卻無雞肉,而是以五花肉、洋蔥、馬蹄、豆皮等精、細、鮮的材料為主,用油皮包起,加以油炸,外酥內(nèi)嫩,入口又不失柔潤,蘸上甜辣醬或醋,酸辣可口,是最地道的泉州傳統(tǒng)肴饌,也最讓人欲罷不能。 ◆ 16 泉港浮粿 浮粿在炸制時,選用新鮮海蠣、瘦肉腌制,使口感更加鮮嫩,再與本地地瓜粉、南瓜絲、包菜絲等材料和成漿狀,盛于五角形模具里定型并放入油鍋中,待浮粿從模具上脫落,浮在油鍋上,呈金黃色時便可出鍋了,皮薄而酥脆,內(nèi)里彈而不黏,是最正宗的泉港味。 ◆ 17 水煎包 水煎包面皮上嫩下焦,湯汁濃厚,香而不膩。水煎包的用料扎實,且在咸肉餡基礎上加入了甜花生餡,面皮中揉入了適量白砂糖,甜咸相配,又采用傳統(tǒng)做法,融煮、蒸、煎于一體,兼得三者之妙,讓煎包更具獨特風味,令人垂涎欲滴。 ◆ 18 芋泥 泉州盛產(chǎn)芋頭,對芋頭的烹制也得心應手,芋泥便是一道常見的甜品。制作芋泥常選用檳榔芋,切去頭尾后蒸透,碾成泥,直至細膩無渣便可進行炒泥,炒時需不斷翻攪,可以加入冬瓜糖碎或桔冰末,淋上一層熟豬油,濃郁的香味四溢,入口爽滑,獨具傳統(tǒng)風味。 ◆ 19 安海土筍凍 考究的手藝、悠久的傳承,讓安海土筍凍一舉成為閩南經(jīng)典名吃。安海土筍凍的精髓之處在于熬制過程,海星蟲放入清水中熬煮時,既要熬出膠質(zhì),又不能過于軟爛,待冷卻后便成形為水晶似的膠凍,鮮而不腥,清涼潤滑,又具滋補美顏、清涼降火功效,老少皆宜,蘸上醬油、芥末等調(diào)料,更加回味無窮。 ◆ 20 安海菜粿 菜粿是閩南一帶盛行的佐餐小食,安海菜粿以外表金黃酥脆,內(nèi)餡又白又軟而更受喜愛。它以米漿和蘿卜泥做主料,攪拌均勻至呈半固態(tài)半液態(tài),蒸熟成粿坯,切片后經(jīng)油炸而成。入口后糯米的香與蘿卜的甜交織著,十分美妙,是無法復制的傳統(tǒng)味道。 ◆ 21 芋圓 不同于臺灣甜品的芋圓,泉州傳統(tǒng)芋圓更為碩大,且多有餡料。依古法,芋圓以用菜芋為佳,制作前將菜芋刨成絲,拌入地瓜粉,用五花豬肉、五香粉、蝦米、蔥做成內(nèi)餡,包入芋絲泥中,慢火蒸熟后晶瑩鮮嫩,柔脆而富有彈性,可佐以熱湯,也可撒以花生糖末,都深受喜愛。 ◆ 22 虎咬草 單聞其名,難以猜知其為何物,其實虎咬草是用一張圓形的空心餅皮包裹而成,上下端涂抹調(diào)味醬,中間夾置圓形花生糕、芫荽等,如此形狀就像是張嘴吃草的虎頭,也類似肉夾饃。吃時,香甜的花生糕融合酥脆的餅皮,讓味蕾產(chǎn)生多重回味,是許多僑胞們念念不忘的家鄉(xiāng)味。 ◆ 23 洪瀨酸菜面 這道流傳了千百年的美味質(zhì)樸卻豐饒。大骨熬制的湯頭、酸菜腌制的澆頭,香濃鮮美,各家口味上的差別在于這酸菜的腌制,過酸過淡都會影響口感,再自行選擇魷魚、醋肉、香菇、鹵味等作配料,面條筋道,菜酸質(zhì)脆,屢吃不爽,亦有開胃、助消化的效果。 ◆ 24 地瓜粉團 地瓜粉團是由地瓜衍生而來的美食,各地的做法和口味略有不同,但通常是在地瓜粉內(nèi)拌入花生、巴浪魚、肉絲等餡料,葷素搭配,攪拌至黏稠狀,再用湯匙或手團成小塊投入沸騰的清湯里煮熟,口感扎實,軟嫩滑溜又有嚼頭,且營養(yǎng)均衡,真真是鮮美噴香。 ◆ 25 崇武魚卷 崇武地處海濱,人們以海資食,魚卷便是一款魚制品。其將精選的馬鮫、鰻魚等海魚用利刃去皮,剁碎揉搓成泥,加入鹽、地瓜粉、雞蛋清、碎豬肉、青蔥等佐料,經(jīng)發(fā)酵后搓卷成圓狀體,蒸熟即可食用。咬一口,不見魚肉,卻吃得魚香,滑嫩爽脆,是一道席上佳肴。 ◆ 26 馬鮫羹 馬鮫羹以新鮮馬鮫魚為原料,去骨取兩面肉身,切成薄片,加入適量生抽、蒜泥等佐料,揉以地瓜粉,烹煮時,前后火候需細致把握,才能使魚肉質(zhì)嫩得恰到好處,使湯味鮮清香,口舌生津,百吃不膩。 ◆ 27 湖頭米粉 湖頭米粉以優(yōu)質(zhì)大米為原料,配用五閬山下天然礦泉水,經(jīng)浸泡、磨漿、壓干、水煮、碾壓、制粉、焯粉、攤涼、曬干等多道繁瑣工序精制而成。成品以白如晶瑩、韌如膠簧、米香味純正濃郁、百煮不爛等特點而名揚千里,更是被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 ◆ 28 咸筍包 咸筍包,則是安溪湖頭的另一道名小吃。其以冬筍、五花肉、香菇、蝦仁、海蠣干和蔥等做餡,營養(yǎng)價值甚高,外皮則用糯米粉、白砂糖和紫菊揉成,做法復雜精細,皆依靠手工。蒸制后的咸筍包香氣撲鼻,外皮甜而不粘,內(nèi)餡咸香鮮美,成為老少皆宜之佳品。 ◆ 29 永春榜舍龜 榜舍龜是一種以糯米、綠豆、白糖等材料精心制作,形狀似龜?shù)膫鹘y(tǒng)名點,已有三百余年的制作歷史。因龜皮鮮嫩、龜餡酥松、清香,入口甘中略帶冰涼,頓覺爽快,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華僑中素來享有盛譽。 ◆ 30 永春白粬 白粬,是一道古早味的消夏佳品。其做工考究,需經(jīng)洗、浸、磨、掛、壓、研、制片、蘸、擺、發(fā)酵等工序制作成質(zhì)地潔白、大小形狀類似銀元的圓形,煮食時可先經(jīng)冷水略浸,再放入沸水,口感更佳,入口爽滑,可隨喜好搭配甜咸口味。 ◆ 31 肉羹湯 肉羹湯風味濃郁,肥瘦相間的豬前腿肉是首選食材,將肉切成薄片,以清水浸泡過后加入適量地瓜粉、木薯粉,肉和粉的配比也極講究。煮時,將肉片滑入鍋中,加入鹽巴調(diào)味,片刻時間便可出鍋,入口清甜鮮香,口感爽滑有嚼勁,口舌生津。 ◆ 32 大腸羹 大腸羹,可稱得上是與面線糊同受泉州人喜愛的經(jīng)典早餐。番薯粉包裹住豬大腸切成的小塊,待高湯煮沸后滑入,加入豬血等料,勾芡、撒上秘制調(diào)料,一碗熱氣氤氳的大腸羹自然而成。爽滑入口,湯不黏稠,口感脆嫩,嚼勁適中,滿足著無數(shù)人的口腹之歡。 ◆ 33 過饑草湯 以祖?zhèn)鞯陌倌炅挤搅⒆悖^饑草湯依古法采用民間傳統(tǒng)中草藥進行熬制,而湯頭正是熬制的關鍵,以豬筒骨熬成的高湯,需經(jīng)慢燉、過濾等一系列流程萃取出湯頭,雖聞起來味道古怪,但口感甘甜且不油膩,有養(yǎng)胃健脾、助消化的功效,是德化人口口相傳的家鄉(xiāng)味道。 - 以下可作為伴手禮哦 - ◆ 34 綠豆餅 綠豆餅的選料和手藝都極為講究,用精面粉和優(yōu)質(zhì)糖、豬油揉成餅皮,將上等綠豆煮爛磨成糊狀,沉淀、濾水 、壓干后,摻入白糖、香蕉油攪拌成豆餡,烘烤過后,餅皮酥脆、層層疊疊,餡料綿密、入口即溶,如此美妙的滋味常常治愈著那些遠去他鄉(xiāng)的泉州人。 ◆ 35 涂門貢糖 香甜酥脆的涂門貢糖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精細茶點,既保留了古老風味,又不乏現(xiàn)代口感。精良的制作手藝,讓貢糖酥且入口即化,脆且不粘牙,有著其他貢糖無法比肩的口感,吸引著遠道而來挑選伴手禮的旅客和僑胞們。 ◆ 36 三合面 三合面,也稱布袋炒面,制作時需將面粉微火焙炒至微黃,盛入盆中晾涼,搗散,加入白糖、蔥頭油、芝麻末一起混合,攪拌均勻后便完成了。食用時,取適量于碗中,用沸水沖調(diào)成糊,香甜味濃,入口即化,健脾補胃,是老少咸宜的特色美食。 ◆ 37 信杯餅 因形狀與閩南廟堂中用于占卜的信杯相似,故名“信杯餅”。以面粉、蔗糖為原材料,信杯餅軟嫩香甜的秘訣在于多次手工發(fā)酵,僅培養(yǎng)酵母到發(fā)酵完成這道工序就需花費幾天時間,再經(jīng)人工和面、手動塑形、烘焙出爐,做出的餅酥脆不乏軟糯,又帶有甜味,口感不負期待。 ◆ 38 泉州水丸/包心魚丸 泉州水丸以魚肉為主要食材,是閩南地區(qū)傳統(tǒng)的風味小吃,在閩南語中,“丸”與“圓”同音,具有圓滿、圓融的寓意,因此成為閩南民間祭祀禮敬場合常用的食物,具有泉州民俗學研究的價值。而包心魚丸簡言之就是以魚肉泥包豬肉餡,內(nèi)餡為蝦米細末與五花肉茸揉捏而成,烹煮時以高湯做底,入口鮮美細膩、柔潤清脆,曾作為福建的代表菜,在1984年全國名菜評比中獲得滿分。 ◆ 39 印尼千層糕 洛江雙陽聚居著許多印尼歸僑,至今仍承襲著印尼的飲食習慣,印尼千層糕正是當?shù)鼐秘撌⒚囊豢钐厣恻c。配料時在粉漿里加入豆蔻、肉桂、丁香等香料,烤制時需一層一層烘烤,層次越多口感愈佳,清新香甜,細膩有彈性,常被用于是人們饋贈親友、招待賓客的首選糕點。 ◆ 40 石獅甜粿 石獅甜粿以質(zhì)地軟韌、清甜可口、吃法靈活而名聞海內(nèi)外,其原料大冬糯米、白糖、蜜冬瓜、金橘、香料皆十分常見,但制作工序嚴謹,需經(jīng)制粉、溶糖、混合、入盒、上蒸籠、脫模方能制成,形似滿月,入口細嫩而不滲牙不粘齒,且易保存,讓人贊不絕口。 ◆ 41 深滬水丸 閩南各地都喜食水丸,但論最正宗、最出名當屬深滬水丸。深滬水丸選用最新鮮的魚肉,刮成魚泥,分次加入鹽、水,再調(diào)入味精、硼砂、干淀粉拌成糊漿,擠出丸狀以沸水汆熟后便可舀入豬骨湯中,稍佐以調(diào)料,鮮味被釋放而出,水丸爽口清脆,令人食欲大振。 ◆ 42 拳頭母 晉江深滬鎮(zhèn)有許多令人稱道的名小吃,拳頭母便是其中一道。優(yōu)質(zhì)的拳頭母以豬瘦肉和豬肉筋為主材搗成肉泥,加入香菇丁、肥肉和炸蔥頭,用手掌攥成拳頭形狀,下到大骨湯里煮熟后,蘸上醬醋,香菇與肉味的香氣相得益彰,可口生津,口齒留香,營養(yǎng)又健康。 ◆ 43 衙口花生 得益于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晉江衙口村出品的花生皮色美艷、香脆可口。為保證上好品質(zhì),制作工序結合了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蒸煮時嚴格調(diào)節(jié)火候和水溫,晾曬至干而不冒油后密封貯藏,花生方能“白、香、甜、脆、入口無渣,食之不膩”,深受海內(nèi)外市場青睞。 ◆ 44 豬油粕 豬油粕在許多泉州人的記憶里占有一席,如今仍能尋得這一古早風味。豬油粕當天選材當天制作,豬肉剔肉皮、焯水,細切成薄片,放入清水熬煮片刻后滑入熱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撒上五香、胡椒、辣椒等調(diào)料,繼而裝入壓榨機擠出多余油脂,食之噴香生脆,食畢唇齒生香。 ◆ 45 洪瀨雞爪 洪瀨雞爪,南安味道里最為人熟知的名號之一。秉承了百年傳統(tǒng)的鹵湯,以幾十種名貴天然中草藥材配制,經(jīng)祖?zhèn)鞴欧ㄅc現(xiàn)代技術結合秘制而成,讓質(zhì)地飽滿的雞爪嫩中有脆、脆中有韌、香中帶辣,醇香入骨,最解嘴饞,也是下酒佐食的絕佳搭配。 ◆ 46 英都麻糍 自清初傳承至今已逾五百年,英都麻糍仍廣受喜愛。但制作起來頗為費時費力,需反復地舂、揉、搗,才能讓麻糍具彈牙、綿軟的爽口之感。成品的麻糍色澤鮮白、滑韌透明,食用時再蘸裹花生芝麻粉、冰糖粉,入口柔韌微冰,香甜而悠長。 ◆ 47 官橋豆干 官橋豆干沿襲了百年的制作工藝,早已盛名在外。雖是小小一塊,卻需經(jīng)精選黃豆、磨漿、煮漿、拉花、去水包布、包壓、開布浸鹽、撈干和吹風成品等數(shù)道特殊工序,如此制作而出的豆干硬而不爛,滋味飽滿,煎、炒、煮、燉,都香韌可口。 ◆ 48 桔紅糕 外觀晶瑩剔透,質(zhì)地軟糯有彈性的桔紅糕,制作過程也頗為獨特。需將糯米同河沙一起焙炒,熟后再篩去砂子,將糯米磨成末,倒入糖漿里反復揉勻,再撒入少量金桔,搓揉成圓條狀,切成細塊,冷卻即成糯滑可口、甜而不膩的桔紅糕,食后有金桔味回甘,清甜爽口。 ◆ 49 麻粩 酥脆、松軟、香甜的麻粩是許多人難以忘懷的老味道,融入了閩南的市井生活。制作時,需將糯米浸潤磨細,加入去皮蒸熟的芋頭,搟壓成薄片晾干后切成酪胚,油炸后蘸上糖膏、花生粉末或芝麻粉末即為成品。品嘗之余,齒頰生香,且不粘牙,深受歡迎。 ◆ 50 金桔糖 金桔糖雖制作簡單,但營養(yǎng)價值極高。以成熟山金豆為原料,去掉果核入淡鹽水浸泡后加糖便可制成,聞之沁入肺腑,入口鮮嫩清甜,食后醇香呃逆,余味無窮,亦具有助消化、化痰止咳的藥效。 ◆ 51 永春香餅 永春香餅已有300余年的制作歷史,是當?shù)貍鹘y(tǒng)婚嫁禮餅。制作起來精巧細致,用精面粉、菜籽油、白砂糖攪拌后制成餅皮,金橘、冬瓜、蔥頭油、白砂糖制成餡料,皮與餡以1:3比例調(diào)和,保證皮薄餡多,酥松可口,口感上佳。 ◆ 52 一口酥 金黃色的外皮內(nèi),包裹著拌有白糖、蒜泥、黑芝麻的花生粉末,外觀形似帶花邊的月牙,輕咬一口,香甜的花生餡伴隨著酥脆的表皮落入口中,甜、脆、香一同彌散,讓人抵擋不住一口一個的誘惑。 ◆ 53 獺窟魚簽 魚簽是獺窟島村民們自制的魚制品,做法簡便,將精選純魚肉用機器磨碎成漿,加入地瓜粉、食鹽、味精等,蒸熟、冷卻,切成形曬干后即可食用,質(zhì)甘味美,實為席上佳肴,更是入選了《福建地理標志傳說》。 看了這么多泉州美食,你饞了么?收藏下次去泉州吃起來吧! (文章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