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情里最美不過初見,剩下的不過是磕磕絆絆的慌亂和久處生厭的疲憊。 時而增添的煩憂,更像是現(xiàn)實帶來的傷痛,讓人躲閃不及。 有時,這樣的傷會隨時間結(jié)了疤,掩蓋住不堪的回憶。 有時,這樣的傷卻一遍遍撕扯出碎片,明明溫軟如水,外人看來卻總是帶著凌厲。 離婚后很多年,蔣碧薇將徐悲鴻畫的《琴課》一直懸掛在臥室的墻上。 畫中那個婀娜典雅的女子,側(cè)影斜對,眉眼低垂。 讓她總想撫去微塵,透過舊時光的美好,暗戳戳指向那一場虧欠的愛情,是如何將自己拖入毫無退路的境地。 月夜深重,蔣碧薇是否也在幻滅的愛情里,試圖用曾經(jīng)的畫像,溫暖過自己黯然落寞的心。 愛情,從來不缺勇敢 1917年,18歲的蔣棠珍在家中又一次遇到了這位頻頻造訪的男子。 他與蔣碧薇的伯父和姐夫在同一所師范學(xué)校里教書,為人恭謙、才情初顯,深得蔣家父母賞識,也很快得到了少女的崇拜與愛慕。 而徐悲鴻每次看似不經(jīng)意的到訪,有多少是因為對蔣棠珍的傾慕,不得而知。 唯一可知的是,早已有婚約在身的蔣棠珍,懷抱著熱烈浪漫的決心,用一封信,與十八年來的生活徹底告別,毅然追隨意中人遠(yuǎn)走他鄉(xiāng)。 年輕的蔣堂珍從未想過,一場聲勢浩大的私奔,也讓她一生的情劫就此開啟。 父母為了掩蓋家族的恥辱,以病故為由,給了女兒最體面的結(jié)局。 而蔣棠珍也早已不是名門望族的小姐,她每每看著徐悲鴻手上戴的那枚水晶戒指,都會感到莫名的幸福。 光華璀璨中鐫刻著“碧薇”二字,那是徐悲鴻給她取的新名字,而另一只戒指刻著“悲鴻”。 這樣的眷戀和癡纏,讓她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自己: 即便拋棄一切,也是足夠幸福的吧? 在日本簡陋的旅館里,他們清貧卻無限甜蜜。 在法國留學(xué)時,雖然粗糲的生活時常讓人感到無望,但徐悲鴻也會因為心疼蔣碧薇,將自己畫畫變賣的一千元,買來她心儀已久的風(fēng)衣。 愛情從不缺勇敢,它讓你以為打破了生活的枷鎖,奔向了預(yù)見的幸福。殊不知所有美好的背后,也暗藏著現(xiàn)實的玄機(jī)。 1927年,倆人回國,十年漂泊相守,終于載譽(yù)歸來,故人如初,情深不負(fù)。 歸國后,徐悲鴻任命為中央藝術(shù)大學(xué)教授,才華橫溢的他正當(dāng)盛年,整日醉心于藝術(shù)之中,根本無暇顧及枕邊人的冷暖。 寂寥的日子里,蔣碧薇善社交,徐悲鴻卻喜安靜。 盛名雀起、富足安樂的生活,并沒有將兩個人的心越擰越緊,反倒越扯越遠(yuǎn)。 世間的愛情,大都經(jīng)歷了蘸墨揮筆的愛意綿綿,卻又在歲月流轉(zhuǎn)中,失了顏色,停了筆觸,山寒水瘦、只留下無盡的清冷和空白。 1930年,徐悲鴻愛上了女學(xué)生孫多慈。果真,讓愛情消亡的不是三觀,而是另一個女人的出現(xiàn)。 徐悲鴻為了表示對孫多慈的喜愛,用紅豆做底,黃金鑲邊,刻上她的名字。正如多年前他刻的碧薇二字。 現(xiàn)實多么諷刺,你以為的刻骨銘心,不過是他人拿來做信物的伎倆。 情深義重,竟然讓半生的癡戀,成了一場世人的笑話。 蔣碧薇內(nèi)心的痛,早已將她擊潰。 她讓人拔了孫多慈送給家里的樹苗,甚至讓她失去了出國留學(xué)的名額。 里里外外的一番爭斗,讓徐悲鴻徹底翻了臉。 怒不可遏的他登報,向世人告示要斷絕與蔣碧薇八年的同居關(guān)系。 寥寥數(shù)句,將曾經(jīng)的溫柔繾綣撕得粉碎。 原來,愛情不過就在朝夕間。記憶中的眼波流轉(zhuǎn),轉(zhuǎn)眼就成了猙獰相對。 女人的愛情,容不下一粒沙 曾經(jīng)的大家閨秀,如今成了人人嘲諷的潑婦。 蔣碧薇的驕傲和自尊,連同這封告示一起,全部埋葬在了過去。 她將它封裝進(jìn)玻璃框里,擺放在書架上,命為“碧微座右銘”。 這一次,蔣碧薇,真的傷了心。 從紅顏到知己,再從知己到仇人,愛情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而彼時,蔣碧薇的身邊卻一直有一位傾慕者,他就是時任國民政府要官的張道藩。 倆人的相識,要從留學(xué)時說起。 在巴黎期間,張道藩與徐悲鴻曾成立過留學(xué)生會,兩人以兄弟相稱。 而年輕漂亮的蔣碧薇給張道藩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奈何佳偶天成的一對璧人,絲毫容不得他人的愛慕之心。 十年的光陰,讓一段未了情似乎迎來了轉(zhuǎn)機(jī)。 蔣碧薇生活的不如意,張道藩都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里。 眼看婚姻將亡,徐悲鴻也早已離家,前往長沙去找孫多慈,尋求孫家的準(zhǔn)許。 而此時的南京城,正在經(jīng)歷日軍的轟炸。 獨自一人帶著孩子的蔣碧薇,面對無助和恐懼,開始與張道藩頻頻通信。 筆墨匯成的文字,凝結(jié)了所有的委屈、孤單和傷感的氣息,張道藩則用熾熱的愛意不斷安撫著蔣碧薇受傷的心。 殊不知,此后在一起的二十年里,兩人的情書竟多達(dá)兩千多封。 那些字里行間溢出來的濃情蜜意,不知是當(dāng)時的真情裸露,還是竭盡全力地傾訴內(nèi)心的渴望與激情,似乎都有跡可循。 在一次全城警報拉響之前,張道藩利用自己的關(guān)系,將母子三人轉(zhuǎn)移到了安全地帶。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蔣碧薇開始真正接受了這個男人。 也就在徐悲鴻登報極力撇清同她的關(guān)系時,蔣碧薇當(dāng)即決定和張道藩住在一起。 此后多年,有人總為她和張道藩的戀情而不齒。 可是,恐怕連蔣碧薇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走錯了哪一步。 面對背叛和依賴,取舍之間,結(jié)局似乎早已注定。 本以為能順利迎娶學(xué)生的徐悲鴻,在孫多慈父母的堅持干涉下,這場師生戀也走到了盡頭。 萬念俱灰的徐悲鴻出國幾年后,重新來到了蔣碧薇的身邊,尋求一絲復(fù)合的機(jī)會。 而蔣碧薇卻淡淡地說道: “倘若你與她決裂,家門隨時敞開。若只是因人家拋棄你、結(jié)婚了,你回來,那我絕不接受?!?/p> 當(dāng)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怎么走,都回不到原來的路。 這個道理,徐悲鴻懂,所以他悻悻地離開了。 這個道理,蔣碧薇也懂,年月漸久的依靠,總未及初遇時那般動人心魄。 當(dāng)復(fù)合一事被張道藩知曉后,他提議蔣碧薇離婚,再同他公開結(jié)婚。 原本性格強(qiáng)硬的蔣碧薇卻未同意他的建議,反而選擇繼續(xù)作他的情婦。 當(dāng)你把想要的生活握在手里時,便有了不爭不惱的心。 到最后才會明白,在愛情里,別為了一粒沙,而忘記自己。 恨之入骨,才知愛的走心 1944年,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徐悲鴻決定與廖靜文結(jié)婚。 這一次,徐悲鴻又登報示眾,稱自己和蔣碧薇早已解除了同居關(guān)系。 蔣碧薇莞爾一笑。兩次登報,一次求合。 讓她在舊愛新仇里,斷不了執(zhí)念和恨意。 這一次,她決定索要一百萬元、古畫四十幅,徐悲鴻的作品一百幅,并且他的收入每月要分一半作撫養(yǎng)費。 也正是這次獅子大張口,讓蔣碧薇成為日后被人詬病的一大罪狀。 世人的刻薄在于,他們不允許用精明去化解背叛,反倒叫囂著失了智慧。 究竟是貪得無厭,還是恨意難平,或許只有蔣碧薇自己才知道。 面對這份不公平的離婚協(xié)議,徐悲鴻卻坦然接受了。 甚至在離婚前,將蔣碧薇最愛的《琴課》贈予她。 此后,他夜以繼日地畫畫,因為喜歡站著作畫,沒過多久便病倒了。 他似乎想要彌補(bǔ)自己的過錯。 畢竟,一個女人愿意陪他熬過苦難,放棄一切至死不渝地追隨,到頭來一場奔赴,卻要獨自飲恨。 徐悲鴻心里總是有一絲愧疚的。 后來,蔣碧薇隨張道藩去了臺灣。 無名無分的她,被張道藩的妻子一紙訴狀告到了蔣介石官邸。 仕途受損的跡象,就像一道繩索,緊緊勒住了張道藩,也讓這段轟轟烈烈的感情戛然而止。 曾經(jīng)那句“等你到六十歲時,和她離婚來娶你”的誓言,早已褪去了真誠和浪漫,剩下的只有毫不相干的決絕。 蔣碧薇識相地離開了張道藩的公館,并堅定地說道: “基于種種原因,我決定促成他的家庭團(tuán)圓。” 我想,此時的蔣碧薇一定長長舒了一口氣。 哪怕生活拿到盡是不如意的底牌,愿意把牌亮出來的人,才可能真的放下這一切。 1953年,身體每況愈下的徐悲鴻去世。1968年,張道藩在臺灣離世。 暮年的蔣碧薇將他們寫進(jìn)了五十萬字的回憶錄中,上篇為《我與悲鴻》,下篇為《我與道藩》。 在《我與悲鴻》中,蔣碧薇滿腹怨言和仇視,用一句“一看錯,滿盤輸”的憤慨,將徐悲鴻藝術(shù)的一生牢牢銘記在了一次出軌上。 而在《我與道藩》中,她卻傾盡所有溢美之詞,盛贊張道藩的溫柔體貼和風(fēng)度翩翩。 然而,紙短情長的背后,她尤記起徐悲鴻直到去世前,手上還戴著那塊留學(xué)時一起買的懷表,竟感到無限傷感。 而病榻前的張道藩早已記不起她的模樣,她卻表現(xiàn)得異常淡然。 果真,讓你付出最多的那個人,才是一生摯愛。 往后余生,愛過你的人,皆是過客。 人生碌碌,從你心上走過一遭,哪怕后來把愛釀成苦楚,也是一直離你心最近的那個人。 深愛過,此后再多的溫柔眷戀,也只是顧了自己或周全。 而在心里最私密的地方,恨著的人,又能懂她幾分癡愛? 1978年12月16日,蔣碧薇病逝于臺北,享年80歲。 2010年,徐悲鴻畫的《蔣碧薇女士》,在拍賣會上賣出了7280萬元的天價,創(chuàng)徐悲鴻畫作的新高。 倘若蔣碧薇知曉,心中的遺憾和仇恨,是否又能消解半分? 這位一生以兩大情事為世人所知的民國女子,在光陰散落的滿眼飛鴻中,讓人們記住了她的勇敢,也想起了她的強(qiáng)悍。 進(jìn)退和隱忍,似乎向來和她無關(guān)。 有人嘆息她太過用力,有人嘲笑她一生無名。 殊不知,從私奔那一刻起,她便把愛情視為今生所倚。 年輕時,不計后果; 中年時,貪戀溫暖; 暮年時,孤寂終老。 不拿選擇定義自己的人生,這份果敢和精彩,并不是每一個女子都能做到。 女人的體面,別成全了他人,而傷了自己。 既然容不下一粒沙,不妨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愛、去生活。 只要忠于自我,就是對此生最大的回報。 作者 | 多小胖,愿為世間所有的愛和溫情寫下動人的一筆。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里,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