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音,女,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研究生學歷,主治醫(yī)師,現(xiàn)就職于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 1982年,Aaslid 首次提出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技術(TCD),TCD的應用指征如下:顱內動脈狹窄與閉塞;腦動靜脈畸形;血管反應性;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和側支循環(huán)建立情況;血管痙攣;腦血流儲備能力、微栓塞等。TCD問世以來,已經同CT、MRI、DSA、PET、SPECT等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一起成為神經病學診斷中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但是TCD不能直觀顯示顱內血管走行以及血流方向,不允許進行多普勒角度校正,誤差較大。 經顱彩色編碼雙功能超聲(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 TCCD)是一種非侵入性發(fā)現(xiàn)顱內動脈異常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的可靠方式。TCCD成像原理是在TCD基礎上增加了二維灰階實時顯像以及彩色編碼雙功能超聲成像,在二維顯示顱內解剖結構的同時,同時對運動紅細胞產生的多普勒頻移進行彩色編碼。應用TCCD檢測時可以通過在感興趣區(qū)內多點取樣,得出取樣容積內多普勒頻移曲線,通過雙側對比、左右對比以及前后對比,綜合評價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Willis環(huán)的血流動力學變化。 TCCD成像模式 依據多普勒頻移值編碼成像即f-TCCD:依賴運動紅細胞所產生的多普勒頻移值進行計算機編碼,可以顯示血流方向和測算血流速度,需要校正多普勒取樣角度,角度及探測深度依賴性較大,較易產生運動偽像。(2)依據運動紅細胞所產生的總能量進行編碼成像即p-TCCD:只與運動紅細胞所產生的總能量有關,無需校正多普勒取樣角度,對于受取樣角度影響較大血管病變,諸如大腦后動脈(PCA),大腦中動脈(MCA)M2段,大腦前動脈(ACA)A1段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信噪比更高,不易產生混疊效應。p-TCCD相對f-TCCD而言,缺點是不能顯示血流方向,對顯示狹窄處高速血流敏感性較低。 TCCD同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相比優(yōu)勢 (1)TCCD是無創(chuàng)性檢查手段,實時便利。(2)CTA或者MRA主要反映顱內血管解剖結構改變,而TCCD可以準確識別血流方向,利于反映血管病理生理學改變。 TCCD診斷局限性 (1)受人為因素、聲窗與入射角度的影響較大。(2)腦動脈瘤診斷敏感性較低。(3)受入射角度影響,對于后交通動脈以及前交通動脈顯示較困難。(4)應用TCCD診斷動靜脈畸形的準確性尚未經統(tǒng)計學證實。 TCCD評價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Willis環(huán)血流動力學變化的應用實例 患者女,27歲。患者2天前傍晚5點左右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左側肢體無力,表現(xiàn)為行走時不穩(wěn),伴左側肢體麻木,伴口角右歪,左側鼻唇溝變淺,伴口齒稍含糊,伴輕微頭痛,可自行緩解,無頭暈,無惡心嘔吐,無意識障礙,無視物模糊。次日8點家屬送至我院急診就診,查血壓180/120mmHg,查頭顱MRI示:右側側腦室旁異常信號,結合臨床考慮腦梗死可能。予絡活喜降壓,波利維抗血小板,凱時改善循環(huán)等對癥治療,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F(xiàn)來我院住院治療,擬“腦梗死”收住入院。 TCCD示雙側大腦中動脈M1段重度狹窄,左側大腦后動脈起始段重度狹窄 圖a示右大腦中動脈M1段局部可探及五彩鑲嵌血流信號以及高速射流頻譜,頻帶增寬,頻窗消失,Vs=330.9cm/s。圖b示狹窄遠段探及渦流頻譜,Vs=127.1cm/s。 圖c示左大腦中動脈M1段局部可探及五彩鑲嵌血流信號以及高速射流頻譜,頻帶增寬,頻窗消失,Vs=490.4cm/s。圖b示狹窄遠段探及渦流頻譜,Vs=61.1cm/s。 圖e示左大腦后動脈P1段局部可探及五彩鑲嵌血流信號以及高速射流頻譜,頻帶增寬,頻窗消失,Vs=305.2cm/s。圖b示狹窄遠段探及渦流頻譜,Vs=43.4cm/s。 MRA示雙側大腦中動脈重度狹窄,雙側大腦后動脈重度狹窄 頸部動脈CTA示雙側大腦中動脈重度狹窄,左側大腦后動脈重度狹窄 |
|
來自: 新用戶84201TU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