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六月十二庚午日,也是夏至后第四個庚日,所以今天就是中伏的頭一天。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就要來了,那么中伏這一天打雷到底好不好呢?老話說:“土離水猖獗,一雷毀三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土離日”?由于地球繞著太陽公轉(zhuǎn),從而形成了一年四季,春暖夏熱,秋涼冬冷。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與之對應(yīng)的五行,春季屬木,夏季屬火,秋季屬金,冬季屬水。然而五行的相生關(guān)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季節(jié)之中,春木生夏火,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很明顯夏季到秋季之間,缺少了一個土,于是人們就把春秋交界之時的“未月”單分出來,形成了一個獨(dú)立的季節(jié)叫長夏。長夏指的是從小暑開始,到立秋前一天結(jié)束,未月屬土,長夏亦屬土。 因此一年就有了五個季節(jié),春木生夏火,夏火燃盡之后就成了長夏之土,土生秋金,秋金生冬水,冬水生春木。這樣季節(jié)與五行之氣就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年年如此,往復(fù)循環(huán)。 春季時,木氣生發(fā),到了春分那一天,木氣升到最旺并開始減弱,因此春分前一天就是“木離日”。立夏時木盡火生,夏火取代春木,因此立夏前一天就是“木絕日”。夏至?xí)r火升到最旺并開始減弱,因此夏至前一天就是“火離日”。 從小暑開始進(jìn)入長夏季節(jié),長夏季節(jié)意味著火盡土生,所以小暑前一天就是“火絕日”。小暑之后土氣開始上升,到了大暑時升到最旺并開始減弱,所以大暑前一天就是“土離日”。立秋時土盡金生,秋金取代土,因此立秋前一天就是“土絕日”。 所以一年之中共有五個離日和絕日。五離日分別為:春分、夏至、大暑、秋分、冬至前一天。五絕日分別為:立春、立夏、小暑、立秋、立冬前一天。分別代表著“木火土金水”的離開和結(jié)束。明日是大暑,所以今日就是“土離日”,也就是土離開的日子。 土是什么?土居于五行之中,長夏居于四季之中,土生木火金水,木火金水又可合為土,因此土管五行,長夏管四季。所以每個季節(jié)的最后一個月都屬土,叫“四季土”,又被稱為“四土庫”。辰為水庫、戌為火庫、丑為金庫、未是木庫。 所以土就是五行之庫,也就是庫房的意思,可以容納萬物,又可可生萬物。老話說“水來土掩”,意思就是土可以壓制水。然而“土離日”代表著土要離開了,土離開了,如果有水也就管不住了,所以“土離日”如果有水,往往代表著會發(fā)水災(zāi)。 土離水猖獗,一雷毀三秋中伏代表著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天氣越熱也就意味著著地面的空氣越熱,地面的空氣越熱就會迅速往高空上升。當(dāng)上升的熱空氣遇到高空的冷空氣之后,就形成了積雨云。兩塊帶有正負(fù)電極的積雨云相遇,就會產(chǎn)生雷電現(xiàn)象。 在雷電發(fā)生的同時,云層中的小水珠就會相互碰撞融合,從而形成了更大的水珠,當(dāng)云層拖不住水珠的時候,就會下雨。由于中伏天氣熱,積雨云形成很快,當(dāng)上一片積雨云中的水珠還沒有落下來的時候,下一片積雨云又形成了。 這就導(dǎo)致了兩種現(xiàn)象:一種是積雨云有很明顯的區(qū)域性,一種是容易形成暴雨。所以“雷打中伏頭”的意思就是中伏這一天打雷,往往預(yù)示著有小面積的暴雨天氣。而這種暴雨往往會導(dǎo)致某個地方發(fā)生水災(zāi)。 而今年的中伏還是“土離日”,土離開了,水就更加猖獗了,水就代表著下雨。沒有“土”的阻擋,也就意味著暴雨導(dǎo)致地面積水很深,而且積水會四處流竄,淹了禾苗,淹了田地,淹了莊稼,甚至還會淹了房屋。 地里的莊稼一般被雨水淹過,收成也就會大打折扣。因?yàn)橹蟹陂g,秋莊稼基本上都快要成熟了,被雨水淹過之后,有些倒伏在淤泥之中,有些莊稼還會生銹。所以古人認(rèn)為,“土離日”下雨是不好的,也就是大暑前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