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月28日,鐘南山院士接受媒體采訪,當提及武漢疫情,說話一度哽咽,眼角閃爍淚光。目睹這一幕的你,一定和我一樣,會立即想到艾青的這句經(jīng)典的詩。 國士無雙,不僅僅是作為頂級醫(yī)學專家在國家受病疫困擾時,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更值得人們感念與欽佩的是,他的心中有一份真誠而厚重的大愛。這是國家之幸,也是百姓之福! 請別忘了,他是一名84歲高齡的老人。84歲,該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一點也不難想象,含飴弄孫,盡享天倫,在不問世事遠離紛擾的平靜與安適中,無憂無慮地度日,韶華已然流走,那么,就趁夕陽晚照時分,盡情品味這人間的美好,更何況,曾經(jīng)著作等身,獲譽無數(shù),且身為國家抗擊“非典”戰(zhàn)役中作出過卓越貢獻的功勛專家。還記得,“這次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鐘南山院士,結(jié)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一位前國家級領(lǐng)導人曾如是評價他。所以,如84歲的鐘院士,即便于功成名就之時,急流勇退,也一定會是人們所能認可的選擇;即便在暮年之時,停下事業(yè)的腳步,怡情養(yǎng)性,也一定會是人們所能理解的舉動;即便在新冠疫情肆行之時,身居幕后,出謀劃策,也一定會是人們心存敬意的風范……但是,我們所能想象的84歲老人的模樣,并不屬于他。病毒肆行的角落,就是腳步到達的地方;疫情爆發(fā)的地方,就是用生命繼續(xù)戰(zhàn)斗的前線,這,才是鐘院士84歲的真實寫照。疫情爆發(fā)伊始,他便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在廣州至武漢的高鐵上,一張閉目打盹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疲憊。但是,接下來,他沒有過絲毫懈怠,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他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fā)布會,連線媒體直播,用嚴禁而科學的態(tài)度解讀最新情況,不斷地向國人傳遞希望與信心……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那個當年抗擊“非典”的英雄,重又回歸到了國人的視線中,那個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頭的斗士,再一次點燃了國人攻堅克難的勇氣。那么,究竟是什么讓耄耋之年的鐘老再次直面疫情危機而義無反顧,是為了榮譽嗎?不是!因為早在2003年那一場抗擊“非典”的戰(zhàn)役取得勝利之后,記者就追問過他如何看待自己在國內(nèi)和國際上所取得的榮譽,他這樣回答:對于榮譽,我想的很少,你給了我以后,我也不會有一個很大的負擔,我很少想,有的榮譽都忘了。不為榮譽,又會為了什么?是為了證明84歲的生命,依然蘊藏著不可小覷的能量,依然可以發(fā)光發(fā)熱,依然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嗎?或許是,但以實際行動為這一問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本身就足夠崇高,崇高到足夠被所有人視為典范與榜樣,被人們銘記與仰望。因為,他已確切地證明,原來,一個人的生命真的有無限可能,不管活到什么樣的年紀,都可以為國出力,都可以為民造福。 然而, 1月28日這一天,在談到疫情,在提及武漢安靜的夜晚,有市民高聲合唱國歌的時候,面對攝像機的鏡頭,面對億萬中國人凝視的眼眸,在防疫抗疫的風雨中走過來的鐘南山院士,真情流露,聲音哽咽,眼里泛起了淚光……這一幕,有著震撼人心的美!哽咽的聲音,晶瑩的眼淚,飽含深情的話語,就是最準確的答案!我相信,所有見到這一幕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這哽咽與眼淚,絕不是悲情與傷感,而是一份真真切切的感動,是鐘院士為身處疫情危機中的人們那份樂觀與堅強而感動,為危難中的中國人那嘹亮的國歌聲而感動。如果,要給這樣一種感動,下個更加準確的定義,那就是“愛”!這一刻,他的淚水,分明流淌著對國家和人民的一份真摯而深沉的愛。愛,一直在心中,所以,他的生命才一直閃耀著動人的光芒!寫到這里,不得不提到一件事,就在鐘院士流淚的第二天,筆者所在的縣區(qū),兩個基層單位的負責人卻在防疫工作中因失職而受到嚴厲處分。一個因擅自離崗被予以就地免職,一個因脫崗被予以誠勉談話。二者雖為咎由自取,但在84歲的鐘院士的淚光映照之下,不知其內(nèi)心會不會有更深刻的悔意與反思。“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從來不只是在嘴上,而是內(nèi)蘊于心,外化于行。當更多的愛,匯聚起來,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過不了的關(gu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