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之美,在于多個方面。其平面、結構、造型三位一體。其類型多樣,每一類型造型,均具有自身特色,不同于西方建筑。中國古建筑,每一個構件,都有美的屬性。 結構-藝術 《營造法式》載有殿階基、迭澀坐殿階基(須彌座)、踏道臺基等幾大類。實例如長治崇慶寺大殿、法興寺大殿等。隆興寺大悲閣中觀音立像下的迭澀坐殿階基,可謂現(xiàn)存最優(yōu)美的宋代實例。 長治崇慶寺大殿(局部) 長治法興寺圓覺殿階基(部分) 正定隆興寺大悲閣須彌座局部 墻身:除立面門窗小木作、大木立柱(或為梭柱)逐漸生起、側腳而外,最具代表性者無疑是斗栱。斗栱在我國古建筑中出現(xiàn)較早,目前已出土戰(zhàn)國磚斗栱實物,種類多,且頗為成熟.。 周代木構件榫卯 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木構件榫卯 屋頂,由于生頭木、角梁、生起等的存在,使得古建筑檐口逐漸起翹;又由于屋檐至角部的逐漸生出,使得角部的屋頂為雙曲線,“如翼似飛”。六朝以降,流行定制的舉折(架),形成內(nèi)凹的曲線,又使得屋頂脊部陡峭而檐口漸緩,“吐水急而溜遠”。加上多樣的脊飾、巨大的體量等,使得我國古代屋頂成為建筑視覺中心。后世逐漸完備的不同屋頂之間的文化等級制,又使得組合起來的建筑組群,極其豐富多彩。 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單體形式 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組合形式 “間”屬于平面單位,由相鄰兩榀屋架構成。從平面輪廓與結構布置看平面柱網(wǎng),就可知室內(nèi)空間及其上部構架的表現(xiàn)情況。 中國建筑單體平面(一) 中國建筑單體平面(二) 我國古代建筑開間有奇數(shù)、偶數(shù)之分。秦漢之前,多偶數(shù)開間。秦漢以降,偶數(shù)開間漸少,隋以降開間多單數(shù)。現(xiàn)存唐宋以來的木構建筑,多奇數(shù)開間,如1、3、5、7、9、11等,加以副階最多達13開間者;偶數(shù)開間實例較少。 裝飾-藝術 古建筑裝修(裝折)內(nèi)容,多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花紋,主題鮮明、寓意雋永,寄寓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各地裝折均有自身特點,磚、木、石雕合稱“三雕”。室內(nèi)以木雕為主,室外以磚雕、灰塑為主,石雕、金雕則內(nèi)外兼具。各地建筑“三雕”多有側重,亦有三者均相當杰出者,如皖南、蘇南、贛北、甘肅、浙江、山西、陜西、福建、廣東等地,目不暇接。磚雕:明代以降,磚飾(細)技術快速發(fā)展,使用在洞門、漏窗、磚框花窗、鋪地(室內(nèi)、廊廡)、墻身(正面垛頭、山墻)、門樓(罩)、屋面脊飾、瓦件等部位。 磚雕:明代以降,磚飾(細)技術快速發(fā)展,使用在洞門、漏窗、磚框花窗、鋪地(室內(nèi)、廊廡)、墻身(正面垛頭、山墻)、門樓(罩)、屋面脊飾、瓦件等部位。 木雕:古建木構架分大木作、小木作,相應地木雕也分兩類:大木、小木。比較而言,大木木雕保存較易、時間長久;小木木雕保存不易、更換頻繁。大小木作的做法與雕飾特征,均對鑒定古建年代大有裨益。 石雕:目前,最早的與地面建筑有關的石雕構件,出土于商代初期的高臺建筑遺址中,可能屬于祭祀建筑構件。秦漢以降,石雕在我國古建中的使用逐漸普及。一般而言,石雕多作柱礎、欄桿、臺階、基座、戶對、門額、立柱等構件;或作建筑局部,如墻身上的雕飾、界石;或單個的泰山石敢當、拴馬樁、石獸、石像生等小品。甚或石構單體,如牌坊、牌樓、欞星門、橋梁等。 金屬構件:鄭州小雙橋出土花紋繁縟、線條流暢的青銅建筑構件,“推測應是裝在宮殿正門兩側門枕木前端的裝飾性構件。從構件形體看,該建筑物規(guī)模很大,非商王莫屬”。這就是“釭”,或稱“金釭”。 《說苑·反質》云商代“宮墻文畫,雕琢刻鏤,錦繡被堂,金玉珍瑋?!毙⊥鸵笮嬉寻l(fā)現(xiàn)壁畫殘片。此外,“在土結構的墻體和木結構的梁柱上,懸掛錦繡織物作為裝飾,是商周時期宮殿流行的一種裝飾手法。例如:在殿堂空敞的前檐懸掛帳幔;堂、室的內(nèi)墻上懸掛帷幕——'壁衣’;梁下懸掛天花——'承塵’之類”。出土的此時墓葬里的裝飾構件保存較好,如“小屯遺址和西北岡王陵出土用大塊白石雕刻的柱下裝飾”等。 蘇州木瀆榜眼府第山尖灰 天花、藻井:作為裝飾手法,同樣出現(xiàn)很早。后期典籍中“皇帝臨軒”者,類此。早期多用織物,后世小木作、彩畫等。因是權力、地位等重要象征,愈加重視。藻井還有防火愿景。東漢應邵《風俗通義》:“今殿作天井。井備東井之象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壓火災也。”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注“東井八星主水衡”等。漢代墓葬棺槨頂亦繪圖案,類似藻井。山東沂南縣東漢石墓主室天花則采用斗四之藻井。莫高窟現(xiàn)存最早的第268窟,為“北涼三窟”(401—439)之一,其頂部斗四之藻井與之相似,似較前形制者進步。 天花與彩畫舉例 文獻表明,我國古建彩畫出現(xiàn)很早。如《論語》:“山節(jié)藻棁”?!蹲髠鳌でf公二十三年》:“丹桓宮之楹而刻其桷”。 春秋戰(zhàn)國時進一步豪奢?!赌印罚骸皧Z民之財,以為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毖b飾極豪華。彩畫在我國魏晉南北朝建筑上盛極一時,后續(xù)的隋唐集其大成臻于化境。此時社會大變動、大遷徙,異域文化隨佛教和商貿(mào)往來不斷傳入,秦漢以來的彩畫大量吸收異域養(yǎng)分,發(fā)展迅速。隋唐五代彩畫已相當成熟,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身的構圖規(guī)則、間色制度、紋飾特色及等級法則等,為宋代彩畫作的匠作與分科,提供了堅實基礎。五代、遼承唐之余輝。 宋《營造法式》中彩畫分五種: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解綠裝、丹粉刷飾,及其衍生的多種變體,包括雜間裝、解綠結華裝、黃土刷飾等。 元明清彩畫成為整體建筑藝術的有機組成。從屬于建筑技藝所需,彩畫樣式繁復、高度程式化。 其實,從今天存量較多的明清建筑中就能看到,其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都融入了無不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古建筑絕不僅僅是建筑! 主要來源:周學鷹、李西洋《中國古代建筑史綱要》(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