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白虎湯 【組成用法】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水煎煮,分三次溫服。 【方證】a. 胸中煩熱,面紅而垢,氣粗身重,口鼻氣熱,尿短赤,不惡寒但惡熱,病重時鼻鼾,語言難出,神志昏沉,殘項強搐捐.或譫語遺尿等。b. 舌盾虹,舌面干,苔少殘黃爆,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脈洪大滑數(shù)有力。 47、白虎加桂枝湯 【組成用法】生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桂枝。 水煎,分二次溫服。 【方證】a. 發(fā)熱,身無寒但熱,口渴。b. 骨節(jié)煩疼、惡風(fēng)、汗出不徹。c. 舌質(zhì)暗紅,脈浮滑或浮洪。 48、白虎加人參湯 【組成用法】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人參。 水煎煮,分三次溫服。 【方證】a. 本方主要用治以煩渴、多飲為特征的疾病。如肺炎、結(jié)核性腦膜炎等外感熱病傷津的口渴、糖尿病、小兒夏季熱(高熱、多渴、多尿)、甲亢(尤其是甲狀腺危象)、中暑(如日射?。┑取. 其他如嚴(yán)重饑餓癥、痿證、風(fēng)濕熱、產(chǎn)褥熱、腫瘤、中風(fēng)后中樞熱等。 49、竹葉石膏湯 【組成用法】淡竹葉、生石膏、清半夏、人參、麥冬、炙甘草、粳米。 先煎煮他藥,再加粳米,待米熟湯成去米,每日三次溫服” 【方證】a. 身熱、多汗、口渴、或咳嗽,痰涎膠著難去,咽喉枯燥不適,或干嘔。b. 精神委靡,消瘦憔悴,少氣,心煩。c.舌紅少苔,舌面干燥無津,脈虛數(shù)。 50、梔子豉湯 【組成用法】生梔子、香豉。 水煎煮,分三次服。 【方證】虛煩不得眠,心中懊,難以名狀;或胸中窒,心下濡;或心中結(jié)痛,饑不欲食;或身熱、手足溫,但頭汗出;或反復(fù)顛倒,舌苔黃膩。 51、茵陳蒿湯 【組成用法】茵陳、生梔子、大黃。 先煮茵陳,再下余二味,煮成后分三次服。 【方證】a. 身目盡黃,色如橘子而鮮明。b. 口渴,小便不利,色黃而短少。c. 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52、瀉心湯 【組成用法】大黃、黃連、黃芩。 水煎煮,頓服。 【方證】a. 煩躁不安,面部潮紅或為大黃體質(zhì)。b. 心下痞,便秘。c. 舌質(zhì)暗紅堅老,舌苔黃膩或干燥(黃連舌)。d. 脈實有力,或數(shù),或滑。e. 吐血,衄血或出血傾向。 53、半夏瀉心湯 【組成用法】姜半夏、黃連、黃芩、干姜、炙甘草,人參、大棗。 水煎,分3次溫服。 【方證】a. 上腹部滿悶不適,有輕度脹痛,但按之無抵抗感,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腸鳴等胃腸道癥狀。b. 煩躁、內(nèi)熱感、多夢、失眠。c. 舌苔薄膩,或黃膩,或黃白相兼。 54、小陷胸湯 【組成用法】黃連、瓜蔞、法半夏。 先煎栝萎,再入后二味,煎成分三次溫服。 【方證】a. 上腹部、胸脅部痞脹,按之疼痛。b. 心煩、失眠或咳嗽,痰黃粘膩或便秘。c. 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脈浮滑數(shù)。 55、葛根芩連湯 【組成用法】葛根、炙甘草、黃芩、黃連。 先煮葛根,再加諸藥,煮成分兩次溫服。 【方證】a. 發(fā)熱,微惡寒或不惡寒,或胸中煩熱,或午后高熱,頭痛酸楚,身重疲乏,口干苦,心煩,心悸,或項背拘急,或胸悶喘促,出汗。b. 腹痛,下利,大便粘滯不爽,或臭穢,或肛門灼熱,上脘痞痛。c. 舌邊尖偏紅,苔黃膩或黃白相兼而膩,脈滑數(shù)。 56、黃連阿膠湯 【組成用法】黃連、黃芩、白芍、阿膠、雞蛋黃。 先煎前三味,藥成烊化阿膠,稍冷后,再攪入雞蛋黃,每日三次溫服。 【方證】a. 心中灼熱而煩,不得安臥,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b. 諸出血證或出血傾向。c. 面色蒼白,口舌糜爛;精神委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熱,頭昏耳鳴,小便短黃。d. 心下痞,腹痛,或久痢,下膿血。e. 舌質(zhì)紅或深紅,苔黃薄或花剝、起裂甚或狀若楊梅,脈細(xì)數(shù),無力。 57、黃芩湯 【組成用法】黃芩、炙甘草、白芍、大棗。 水煎煮,分三次溫服。 【方證】a. 腹痛下利,或大便不爽,肛門灼熱,及身熱,口苦。b. 舌紅苔黃,脈弦。 58、白頭翁湯 【組成用法】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 水煎,分兩次溫服。 【方證】a. 發(fā)熱、口渴、下利、里急后重、便膿血。b. 或腹痛,肛門灼熱;小便短赤。c. 舌紅苔黃,脈數(shù)。 59、大黃黃連瀉心湯 【組成用法】大黃、黃連。 用開水浸泡5分鐘,然后取汁,分1~5次溫服。 【方證】a. 上部出血,量多色鮮紅。b. 心煩不眠、狂躁目赤、心下痞而按之濡軟者。c. 舌紅赤,甚或起刺,苔黃膩,寸脈浮者。 60、大承氣湯 【組成用法】大黃、枳實、厚樸、芒硝四。 先煎厚樸、枳實,熬好前放大黃同煎5~10分鐘,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為度。不下,續(xù)服取下。 【方證】a.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發(fā)潮熱、手足戢然汗出者。b. 舌紅苔干焦黃,脈實有力而不大便、腹?jié)M者。c. 脈弱,煩躁心下硬,不大便,發(fā)熱或日晡熱、發(fā)狂、譫語者。d. 脈浮弦緊而劇烈腹痛、腹脹、腹皮熱、堅滿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膿血便者; 61、小承氣湯 【組成用法】大黃、厚樸、枳實。 水煎,分兩次溫服。 以下為度,不下續(xù)服。 【方證】a. 胃中燥、大便干(或初硬后溏)、小便數(shù)、譫語、潮熱或無潮熱者。b. 大承氣湯證燥屎不甚堅硬,微煩而稍緩者。c. 臍腹脹滿,按之有彈力,舌苔厚膩,脈滑實的呃逆或便秘患者。 62、調(diào)胃承氣湯 【組成用法】大黃、芒硝、生甘草。 水煮兩味,藥成后,入芒硝溶化,分2~5次溫服。 【方證】a.體格壯實,面紅唇厚,心煩,譫語,發(fā)熱者。b.大承氣湯證而痞滿不甚,不當(dāng)峻下,并防泄下傷正者。c.體壯、燥熱、便秘較久,胃氣不和,有時心煩、胸痛,大便反溏者。 63、大陷胸湯 【組成用法】大黃、芒硝、甘遂。 先煎大黃,加芒硝,煮沸,入甘遂末攪勻,分2~3次溫服,以利為度。 【方證】a.心胸結(jié)硬、滿痛、拒按而煩躁者。b.胸腹積水,痛不可近,口干舌燥,脈沉緊有力,日晡發(fā)潮熱者。 64、麻子仁丸 【組成用法】大黃、枳實、厚樸、火麻仁、白芍、杏仁。 上六味,如法蜜丸,或斟酌劑量為湯亦可。 【方證】a.小便數(shù)、經(jīng)常便秘而無所苦者。b.心下痞、腹攣痛、大便干澀、外觀壯實、肌肉堅緊者。 65、大黃硝石湯 【組成用法】大黃、黃柏、芒硝、生梔子。 先煎煮三味,藥成后入芒硝,頓服,以下為度。 【方證】1. 身熱發(fā)黃、小便澀赤、大便難、心胸結(jié)痛、懊依而口燥、苔黃、脈滑實者。b.黃疸腹?jié)M或痛,便干溲赤,舌紅鼻燥,脈沉滑數(shù),潮熱或譫語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