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家談 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飽受并發(fā)癥之苦,每個患者都想按下糖尿病發(fā)展的暫停鍵。 有沒有辦法能使糖尿病發(fā)展的腳步變慢?有沒有措施能幫助患者遠離并發(fā)癥?有沒有機會能跟糖尿病和平共處甚至找到逆轉的節(jié)點呢? 不久前,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肖新華教授做客由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宣傳司指導、健康報社和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主辦的“健康大家談”直播活動。通過肖教授的講解,我們發(fā)現,原來,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轉的。 怎樣理解糖尿病的逆轉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理論上講,是不可能逆轉的。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緩發(fā)病時間,甚至終身不發(fā)??;也可以使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延遲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時間,甚至終身遠離并發(fā)癥。 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對早期、高體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強化飲食干預,在體重明顯改善后,代謝指標(包括血糖等)可以逐步恢復正常,病情達到臨床緩解狀態(tài),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藥。 從上述意義來說,我們就實現了糖尿病的部分“逆轉”,從而使患者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因此“糖尿病逆轉”的研究也日益得到學者們的重視。 避免糖尿病的誘發(fā)因素 一般來說,糖尿病有8種病理生理機制,其中,主要核心病理機制有兩個。一個是胰島細胞功能的缺陷或者下降,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臨床上常見于1型糖尿病。另一個就是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可以理解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在臨床上主要見于2型糖尿病。 我國糖尿病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約占5%。 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雖然很復雜,但是所幸,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誘發(fā)因素還是比較清楚的。例如,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同時不愛運動;肥胖;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和生活規(guī)律;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β細胞功能越來越差,胰島素抵抗越來越重。這些誘發(fā)因素中有一些是無法控制的,如年齡和遺傳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預和控制的,如不良生活方式?!肮茏∽?、邁開腿”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糖尿病,甚至逆轉早期的糖尿病。 別小看對誘發(fā)因素的干預控制。如果有效控制,效果是很神奇的。 經常有人問:“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一定會得糖尿病嗎?” 美國的Pima印第安人,應該說是我們現代人類族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但是相同的種族中,美國的印第安人比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患病率要高得多。為什么呢?因為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更為健康,因此當地印第安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相對更低。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如果想要“逆轉”,先要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避免誘因。 莫要放過“逆轉”關鍵期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就好像醫(yī)生在救援落水的人,不斷有人落水,根本不能救完。真正有效解決糖尿病的問題,應該高筑堤壩,讓人們不再“落水”。 這里就要提到一個救援“落水者”的關鍵階段: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人群還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這個時候進行干預,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藥,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多數可以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一部分新發(fā)的、糖尿病病程不長的已確診患者,特別是肥胖人群,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尤其是體重減輕后,糖尿病病情隨之消失。有些患者甚至能把胰島素和降糖藥都停掉,并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4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進行糖尿病篩查,盡早發(fā)現糖尿病前期,盡早干預。這種干預可以達到真正的逆轉糖尿病。即使控制不住最終確診為糖尿病,這些干預對患者后期的糖尿病治療和管理也會很有意義。 除了要抓住糖尿病前期這個關鍵節(jié)點,另外一個重要節(jié)點就是要敏銳地早期識別糖尿病。 通常我們說“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癥狀?!叭唷笔侵付囡?、多食、多尿,“一少”是指體重減少。但很多患者并沒有“三多一少”的表現,而是通過查體發(fā)現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另外,還要警惕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異?,F象,比如傷口不易愈合,身上經常長癤子等。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有這些異常就要到醫(yī)院進行糖尿病篩查。 極個別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現出低血糖反應,也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怎么吃能“逆轉”糖尿病 我們常說,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疾病,不無道理。但是,不要把飲食視作洪水猛獸,一旦患病就什么都不敢吃了。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樣,需要各種營養(yǎng)成分,食物要多樣化,日常許多食物都可以吃,但是總量一定要控制住。比如夏天吃西瓜,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穩(wěn)定情況下可以在兩餐之間吃上一兩小塊。 除了飲食中最主要的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維生素外,膳食纖維也很重要??扇苄陨攀忱w維不能被身體直接消化,但是能促進我們的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腸道內的益生菌需要這些膳食纖維。它們可以把膳食纖維分解成身體需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短鏈脂肪酸,用以調節(jié)身體的健康狀態(tài)。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很重要。 膳食纖維對糖尿病患者有益,也并不是說吃得越多越好。我們主張食物多樣化,營養(yǎng)要均衡。比如粗糧對餐后血糖的升高影響較小,但不是說頓頓要吃粗糧,細米、白面就不能吃了。特別是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老年患者,飲食選擇上還要照顧好自己的胃腸道,根據自身情況,粗細搭配。 糖尿病患者早餐后的血糖是全天血糖控制中最難的。因為早上體內激素分泌旺盛,其中很多激素促進肝糖原分解,導致血液中糖含量增加。如果此時再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進一步升高血糖水平。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患者早上吃得并不多,甚至早上的胰島素打得要比中午或晚上還多,但血糖控制仍然不理想的原因。我們可以在早上攝入全天熱量的1/5左右,但是吃一些相對優(yōu)質的食物。 很多患者還有一個飲食誤區(qū),認為吃糖多導致患上糖尿病,所以對糖和主食控制得很嚴格。其實,有時油脂對患者的打擊比糖類更嚴重。有些患者明明晚上沒有吃主食,但血糖仍很高。仔細一問才知道,他晚上吃了很多瓜子和花生等油脂含量豐富的食物。所以,控制一天攝入的總熱量,才是最重要的。 延長并發(fā)癥發(fā)病時間 也是一種“逆轉” 我們都知道,真正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并發(fā)癥。 糖是我們身體非常重要的能量,就像汽車的發(fā)動機需要汽油一樣。但是,身體里如果有過多的糖,且長期存在,就會受到嚴重傷害。我們把它稱之為糖毒性作用。 高糖會通過多種機制侵害身體里的各個細胞,各種組織都會在這種高糖的毒性下被損害。這也是糖尿病并發(fā)癥高發(fā)的原因。 今年是胰島素問世第100年。在100年之前,糖尿病沒有任何治療手段。患者只能依靠饑餓療法來控制病情。多數患者最終因營養(yǎng)不良和急性并發(fā)癥而死去。 直到1921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班廷教授成功地提取了胰島素。之后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有二甲雙胍等藥物的問世,才大大減少了對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威脅?;颊叩膲勖娱L了,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機會也增加了。但那個時候,并不非常明確糖尿病并發(fā)癥與長期高血糖之間的必然關系,特別是沒有證據表明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顯減少慢性并發(fā)癥。 直到1993年和1997年,美國和英國分別完成了兩個里程碑意義的研究,結果顯示,無論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顯減少慢性并發(fā)癥的風險。 所以,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根治糖尿病的辦法,但是有非常多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大部分患者長期嚴格地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保持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質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延長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時間,也是一種糖尿病治療的“逆轉”。 在100年前,糖尿病對人們來說是滅頂之災。患了糖尿病的人,會以極快的速度變得骨瘦如柴,直到最后死亡。直到班廷發(fā)現了胰島素,才讓糖尿病的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班廷的故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倫敦市阿得萊德北路442號,門前有一盆“希望之火”常年燃燒。人們約定,糖尿病被治愈之時,這盆火才會被熄滅。 在此之前,讓我們一起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駕馭糖尿病,努力“逆轉“糖尿病,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來。 (本文根據直播內容整理) 醫(yī)者名片 肖新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糖尿病發(fā)病機制及早期防治,特殊糖代謝異常分子遺傳學研究。 擔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糖尿病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糖尿病營養(yǎng)學組組長,中國老年保健協(xié)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代謝病防治創(chuàng)新聯(lián)盟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榮獲2020年首屆“人民好醫(yī)生-科技創(chuàng)新典范獎”。同時任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guī)斓谝慌蓡T。 “健康大家談”簡介 |
|
來自: 感恩遇見正能量 > 《健康中國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