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文享樂 為什么很多物理學家晚年開始相信神學?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物理學界的大神級人物楊振寧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談到了自己對造物者的看法,其中一些內容讓人感到些許驚訝,采訪片段公開后,網友們驚呼,難道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后,楊振寧也淪陷了嗎?為什么這些大物理學家都在晚年開始轉變思想?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兩千年自然雜志評選出了最近一千年中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除了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等已經作古的大神以外,楊振寧是所有在世的物理學家中唯一一個上榜的,就是這樣一位頂級物理學家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以下為原話):如果你問我說有沒有上帝?如果你所謂的上帝是一個人的形象,那我想沒有,如果你問我說是有沒有一個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為整個世界的結構不是偶然的,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妙不可言,不可能是偶然的,偶然就不能搞出來這么妙的東西。在20歲的時候,我會對于造物者是堅決反對的,可是我年紀漸漸大了以后,看見的東西妙的東西多得不得了,自己覺得能夠把這東西貫徹的了解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如果這只是楊振寧教授一個人的觀念轉變也就罷了,另外兩位著名的物理學界大神牛頓和愛因斯坦,在進入晚年后也都有了類似的思想轉變這件事也是廣為人知的。愛因斯坦說過的那句上帝不擲骰子,一方面表明了他對量子力學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在年輕時對神學是毫不相信的,但是和楊振寧一樣,愛因斯坦到了晚年時也有了思想上的轉變。那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這里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楊振寧教授所說的造物者是存在的,這句話的內涵是什么?如果認為造物者存在,那么就意味著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它的誕生和存在并不是一個巧合,而是在某種意識下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結果。其實稍微了解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話就會知道,物質是無法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自發(fā)地從混沌狀態(tài)變?yōu)橛行驙顟B(tài)的,換句話說就是,讓一堆鐵在幾億年時間內盡情地碰撞和發(fā)生各種化學物理反應,他們也是不可能組合成為一輛汽車的,或者我拿一部智能手機對你說這部手機不是人為造出的,而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經過幾億年時間無意識的碰撞與化學反應后偶然誕生的,你會信嗎? 而生命體比汽車、手機這些無機物更加復雜,以現(xiàn)在人類的科技水平,甚至連生命體中構造最簡單的病毒都無法從零造出,而只能通過培育得到,生命體是誕生于大自然無意識下的巧合,這怎么想都會讓人想不通。所以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理解物理定律的物理學家們,相信造物者的存在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楊振寧教授在接受采訪時還以麥克風作為例子說,就連麥克風這種簡單的東西,都要由人這樣的自主意識去創(chuàng)造,所以更別說生命了。但是有一點大家請注意,楊振寧、愛因斯坦口中所說的造物者并不是指具有人形、擁有人格的神,他們所說的造物者是創(chuàng)世造物的神奇力量,這和宗教的思想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最大的奇跡,整個世界豐富宏大卻又簡潔優(yōu)美,因為只要用幾個物理公式就可以表達整個宇宙中事物的運行規(guī)律,比如牛頓的力學方程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描述電場、磁場,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可以描述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系,這些公式里的每一個參數都恰到好處,這個恰好的程度夸張到只要任何一個公式里的任何一個參數稍有細微差異,整個世界就會面目全非,根本不可能有生命誕生。 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可以存在的概率小到可怕,引用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的說法,宇宙大爆炸產生出一個黑洞宇宙(整個宇宙都是黑洞)和產生出我們現(xiàn)在這個宇宙的概率比是100億的30次方比1,換句話說,讓宇宙大爆炸發(fā)生100億的30次方次,其中僅僅只有1次可以產生出我們現(xiàn)在這個宇宙,這一概率要比世界上獎金最高的彩票頭獎還要難幾百萬億倍以上。如果這種說法還不夠直觀的話,讓你在地球上射中一個距離地球200億光年遠的乒乓球大小的靶子的難度,就大約等同于我們這個宇宙誕生的難度。 當然,對于我們這個宇宙之所以可以誕生的原因,現(xiàn)在科學界有以下幾種假設。我們這個宇宙之所以可以存在,是因為這個宇宙恰好有我們這些人類作為觀察者去觀察它,因為宇宙不神奇的話就不會有我們,所以我們也就自然不會知道它的存在,還有另一個假說認為,整個世界有無數個宇宙,宇宙數量比大海中的水滴還要多,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無數宇宙中恰好適合生命存在的一個。 當然,這兩種假說也有很多反對者,比如有人說,如果我們在現(xiàn)在的宇宙中無法觀測到其他宇宙,那么怎么能夠讓我們相信無限個宇宙的存在,這里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多重宇宙、造物者等概念就非要證實不可?不證實就不承認了嗎,這是因為科學界有兩條嚴格的“教規(guī)”,第一,世界存在一個運行規(guī)律,而且這個規(guī)律可以被解釋,第二,對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的解釋必須是可以被證明的,而證明方法則包括觀測或實驗。科學之所以在過去幾百年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以上這兩條教規(guī),百試百靈。 比如關于宇宙的誕生,有人認為宇宙是由一個極小的奇點爆炸后產生的,也有人認為宇宙是盤古用斧子劈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的瞬間和盤古開天地的瞬間都沒人親眼見過,那么哪一種理論正確呢?科學家通過儀器觀測到了引力波,觀測到了背景輻射,這些都是大爆炸的證據,但是從來沒有人觀測到過盤古或者盤古的斧頭,所以科學只能認同宇宙大爆炸理論。當然由于整個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極其深奧,所以科學也不一定就是對的,比如量子力學,單純從理論來說它或許還不夠完備,但量子力學和至今為止所有的實驗結果都符合,所以人們才把它當成一個暫時正確的理論,或者說是暫時的真理。 回到造物者的話題,我們的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一個造物者,以現(xiàn)在的科學水平還無法證明或者證偽,至于很多物理學家們晚年都開始轉變思想,甚至研究神學,或許就和楊振寧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一樣,年輕的時候太自信,認為自己可以解釋一切,可是到了晚年后才發(fā)現(xiàn)宇宙的奧秘深不見底,研究得越深入越被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折服。 |
|
來自: 本溪老劉azr7z5 > 《科技教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