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中講:“勝人者力,自勝者強(qiáng)。” 能夠戰(zhàn)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但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定是最為強(qiáng)大之人。 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情緒,任何時刻,大家都不該做情緒的奴隸。 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有終。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就是這世間最厲害之人。 喜時不諾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中講:“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p> 隨便許下的承諾,必然難以實現(xiàn)。 不管何時,都不能隨便許諾,尤其是在狂喜之時,更會招來禍端。 從前,各個國家紛爭不斷,一名大將軍私自帶領(lǐng)自己的部隊進(jìn)攻一小國,自立為王。 大將軍擔(dān)憂自己的君主派兵前來討伐,便命手下兩名士兵帶人鎮(zhèn)守邊界。 此任務(wù)不但辛苦,并且非常危險。 做為臣子當(dāng)然不敢推脫,二人向大將軍問道:“大將軍,鎮(zhèn)守邊界需要多久呢?” 按道理來說,這是國家大事,當(dāng)然要慎重考慮才可以定奪。 怎奈,大將軍正飲酒作樂,哪顧得這些,隨便講道:“明年今日方可撤回?!?/p> 二人聽見,甚是欣喜,集結(jié)軍力去鎮(zhèn)守邊界。 一年匆匆而過,二人一直不見大將軍要求撤回的命令,便派人前往詢問。 怎料,大將軍講道:“我根本沒計劃將他們撤回,讓他們好好在邊界鎮(zhèn)守吧?!?/p> 之后,二人一怒之下,協(xié)同眾士兵造反,殺了大將軍,以泄心頭之憤。 盛喜之時,勿許人物,因喜時之言,多會失信。 人在極其欣喜之時,切勿隨便承諾。 此時此刻,我們通常會被高興的情緒沖昏頭腦,如果喜不自持,許下諾言,便會失信于人,免不了將自己深陷不義。 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 沒法完成的諾言,便不要隨口答應(yīng)。如果承諾,定要言出必行。 怒時不爭 《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p> 老子曾說: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是為人處事的法則。 不可置否,人活一世,不爭,才是人生高級的境界。 三國時期,重病的諸葛亮想與司馬懿一決雌雄。 司馬懿的軍力充足,比諸葛亮的兵馬整整多了2倍。 但是,不管諸葛亮怎樣向司馬懿進(jìn)行挑釁,司馬懿都按兵不動。 時日一天一天過去,諸葛亮的身體已沒法等待,便想出一計。 他派特使去給司馬懿送禮,講道:“你拿這件女人的衣裳送去給司馬懿,若他還是按兵束甲,便與這婦人一般膽怯怯懦?!?/p> 特使將禮物送給司馬懿,講道:“我家丞相命我給您送一件禮物,您定會喜歡?!?/p> 說罷,司馬懿開啟禮物一看,居然是一件女人的衣裳。 司馬懿看后非常惱怒,感覺到了深深的羞辱。 但轉(zhuǎn)念一想:這不恰好是諸葛亮的計策嗎?我若是氣急敗壞與之開戰(zhàn),便如他所愿,怎可中他奸計。 因此,司馬懿怒不形于色,當(dāng)著特使和眾臣的面穿上此衣。 笑著講道:“這衣裳如此美麗,我穿著非常合身,真的是要感謝丞相的好意。” 沒多久,諸葛亮死于五丈原,自始至終都沒有等到與司馬懿一決高下。 老子曰:“善戰(zhàn)者不怒,善柔者不辯,善勝者不爭。” 成大事者,不會一味逞能爭奪,反而是衡量輕重緩急,并不會由于憤怒沖動而失去理智。 人生若是處處錙銖必較,爭得面紅耳赤,只能將自己陷在深淵中。 不管爭什么,耗損的全是自己,打破了平靜美好的生活,影響了健康的身體。 實際上,爭得越多,失去的便越多,爭強(qiáng)斗狠只可贏一時,為人不爭才可以贏一世。 哀時不語 《道德經(jīng)·第五章》中講:“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p>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中,許多時候,不語才是為人處事的大智慧。 尤其是在悲傷時,要學(xué)會閉嘴,明白哀而不言。 曾國藩曾在岳麓書院讀書時,有一名性格暴躁的朋友,非常愛抱怨,還隨處針對他。 一日,曾國藩在房間內(nèi)讀書,一不小心走到了窗前。 他大發(fā)雷霆,喊道:“快快走開,你擋了我的光線!” 曾國藩便默默地走開,去角落里繼續(xù)讀書。 夜里,曾國藩挑燈夜讀時,他又暴跳如雷的講道:“夜已深,何必如此刻苦,還影響我休息!” 數(shù)次的譏諷諷刺,曾國藩盡管很傷心,但還是一聲不吭的躺在床上悄悄學(xué)習(xí)。 之后,曾國藩獲得成功考取功名,而那位朋友卻榜上無名。 當(dāng)獲知曾國藩的成績后,又譏諷道:“你有如此成績,定是用盡了一生的好運(yùn)。” 有些人看不下去,便問曾國藩:“他隨處針對你,你為何總是沉默不語?” 曾國藩笑著回應(yīng):“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又何必事事和人訴苦?” 人生不易,總有跌跌撞撞,會碰到許多的問題與困難,若有些人傾聽則是人生幸事,而明白將自己的苦楚藏于心底,是每一個人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 世間本就都沒有感同身受,有些話說出來,也無濟(jì)于事。 真正的悲傷是沒法言說的,哀時不語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中講:“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p> 很多人做事,全是在將要成功時放棄了,怎奈,做事自始至終才是獲得成功的關(guān)鍵。 有始有終,則事業(yè)有成;半途而廢,則是事事無成。 建安五年,曹操突擊劉備軍隊,劉備僥幸脫身,關(guān)羽卻在劫難逃,迫不得已投向于曹操。 曹操對關(guān)羽很是器重,一心想將他收入自己麾下。 張遼與關(guān)羽是認(rèn)識很久的好朋友,曹操便讓張遼前往與關(guān)羽言說。 張遼問到關(guān)羽日后有什么打算,關(guān)羽感慨道:“曹公對我甚好,但劉將軍待我恩義厚重,我定會與他同生共死,絕不背叛?!?/p> 沒多久之后,關(guān)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便快馬揚(yáng)鞭去尋找。 走時講道:“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p> 為人處世,有始有終,就是真正的君子。 許多事情,勇于開始的人許多,但能堅持到終點(diǎn)的人卻屈指可數(shù)。 這一路,充滿了誘惑與疲倦怠。 而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抵御住誘惑,將倦怠化解成動力,絕不放棄,將事情做到最好。 ▽ 人生四境界: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有終! 不要在高興時,隨便許諾;切勿在憤怒時,和人爭論; 不要在悲傷時,隨便抱怨;切勿在倦怠時,隨意放棄。 愿你有:喜時不諾的沉穩(wěn),怒時不爭的豁達(dá),哀時不語的理智,倦時有終的堅持。 控制情緒,掌控人生。 道德經(jīng)在哲學(xué)上的高深,歷史有目共睹,西方哲學(xué)家研究的終極問題,你都能在《道德經(jīng)》里面找到,并且作出了中國式的解答,凝聚著中國智慧。 它邏輯易懂,結(jié)論扎實,又直接為很多我們很難解釋的問題建立了框架。所以順著那個答案,我們還可以重新再去尋找到不少新的答案。 雖然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道德經(jīng)》,但是就在你的不經(jīng)意之間,可能就暗合了它,在讀道德經(jīng)的時候,也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可以提高自己對于自己人生的控制力,每一個認(rèn)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yīng)該讀一讀道德經(jīng),! 雖然《道德經(jīng)》只有5000多字,字?jǐn)?shù)上看僅是一篇初級論文的長度,卻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結(jié)晶。就是因為這種深奧性,很多人都讀不懂,因此對道德經(jīng)這本書,又愛又恨。 因此,我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讀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道德經(jīng)》。 原文,注解等等,一應(yīng)俱全,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書里面的精髓,為了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還精心設(shè)計了600多副的插畫,大家都知道,孩子天生就對于圖畫沒有抵抗力,因此孩子看了都會很喜歡。 同時,因為道德經(jīng)還是一篇非常經(jīng)典的韻文,它的字字句句之間全是語言美的高度濃縮,堪比藝術(shù)品, 因此,在道德經(jīng)中尋找大智慧的同時,千萬別忘了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一讀,一起感受國學(xué)文化的魅力,通過念道德經(jīng),還能讓孩子體會道德經(jīng)中的語言美感,孩子能了解到什么是句子的重音所在等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對國學(xué)的興趣。 為了能保存的更長久,精心的用鎖線硬殼來裝幀的,不容易掉頁。 有人說,《道德經(jīng)》是老子寫給后世的書。 不管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