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令世界人民為之驚嘆。然而,如此巨大規(guī)模的陵墓形式,為何沒有被史學家司馬遷記錄呢?原來,司馬遷不是沒有記載,而是不屑于記載此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在我國歷史學中,有一本書的地位不可撼動,甚至它已經(jīng)成為了學界的準則與標桿,此書正是《史記》。《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司馬遷祖上一直是西漢時期的史官,為皇家執(zhí)筆寫書,也算是滿門忠良。然而官職傳到司馬遷手上時,卻發(fā)生了極大的變故,司馬遷為叛將李陵辯解,致使?jié)h武帝發(fā)怒,遭遇腐刑之災(zāi)??杉幢闳绱耍抉R遷卻依然堅持的完成了鴻篇巨著,為后人留下不朽的經(jīng)典。
司馬遷所著《史記》的真實性如何?史學家認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內(nèi)容都是詳實記載,其余百分之十則是合理想象。作為一名史官,司馬遷注重實際調(diào)查,他曾親自走訪民間,詢問秦末時期活下來的老人,并根據(jù)其口實記錄成冊,最后才將其整理編纂成書。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小說,記載了從三皇五帝至西漢武帝時期幾千年的故事。一般來講,只要是歷史上發(fā)生過的較大事件,往往都能在書中被找到。但與此同時,我們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在整部《史記》之中,我們居然找不到半分“兵馬俑”的影子。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于秦始皇陵的記載: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fā)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馀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日: "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fù)出者。樹草木以象!
毫無疑問,在《史記》著作中,司馬遷是頗費一些筆墨的,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秦始皇本人的影響力頗高,且作為始皇帝的陵寢,完全存在細致描寫的必要。不過,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其規(guī)模之巨、影響力之廣,無論是形制還是等級,都應(yīng)該被司馬遷劃歸為重點描寫的對象,但他為何沒有對其進行過一點描寫呢?難道是司馬遷忘記描寫兵馬俑?亦或是他根本就沒聽說過兵馬俑?
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得到了解釋,因為在歷史專家們看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現(xiàn),對于現(xiàn)代人是一個不小的震撼,可是對于古代人而言,卻實在微不足道。為什么呢?我們倒不如仔細分析前文關(guān)于秦始皇陵的介紹。從秦始皇陵以珍珠寶石鑲嵌為天上的星斗,到墓室中由水銀組成的江河湖海,從漂浮在水銀上的秦始皇銅棺到長明不滅的人魚燈,隨意挑出一樣,都可以讓兵馬俑顯得黯然失色。更重要的是,兵馬俑所處位置只是一個陪葬坑,皇帝的陵寢擁有陪葬坑是極其平常的事情,我們可以用古人的眼光看兵馬俑,就是一群陪葬傭而已,無非是多了一些,壯觀了一些罷了,更重要的是,這不是吉利的東西,它代替活人陪葬,對于當時的人們而言,實在不足以提及。故此而言,司馬遷寫的只是秦皇陵的建設(shè)以及建成后的情景,位于陵墓之外的兵馬俑,他根本不屑浪費筆墨。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在司馬遷撰寫《始皇本紀》一篇時,應(yīng)該得到了極大一部分材料,其中也包括秦兵馬俑的相關(guān)資料。但是在反復(fù)權(quán)衡之下,司馬遷終究還是沒能將其寫在書中,畢竟史書不是流水賬,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將所有細枝末節(jié)全部書寫。
司馬遷寫史記也有三不寫:1小事不寫。2沒經(jīng)過考證的事不寫。3、真假難辨的事不寫。陪葬的兵馬俑在當時是小事,故此,司馬遷不寫。秦陵的一切都是保密的,陪葬的兵馬俑屬于真假難辨,更是沒法考證之事,故此,司馬遷就將其略過不寫了。
其實,秦始皇的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這個提法是對也是錯,因為秦始皇的陵墓一旦發(fā)掘出來,這個兵馬俑算得了什么?
從這一點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相比于聞名于世的兵馬俑而言,秦始皇陵才是真正的世界奇跡,我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在考古專家們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陵的秘密能夠被真正揭開。
參考資料:《西安兵馬俑之謎》陜西出版社出版 趙繼華著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