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不是時間管理的書箱,盡管書中的內(nèi)容也包括任務管理等與常見“時間管理技巧”相關的內(nèi)容,但是本書主張時間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積累。 本書主張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也只有這樣,時間才是朋友,否則,它就是你的敵人。 很多"時間管理技巧”并非無用,但往往由于使用者心智能力低下,甚至尚末開啟心智,致使那些技巧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甚至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由于書中涵蓋內(nèi)容較多,本次分享計劃分上、下兩部分,進行解讀和分享。下文先著重分享《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上半部分感悟,其書中的一些經(jīng)典思想提煉入下,期望能夠?qū)δ阌兴鶈⑹荆?/span> 1. 不知不覺時間就沒了,時間耗散在那些瑣碎的事上了,耗散在零碎的思緒上,而這些瑣碎的事,瑣碎的思緒對自己不會產(chǎn)生任何實際上的意義。 2.時間不可管理,總會一點點流逝,我們要管的是我們自己。 3.時間不夠的恐慌,懶惰的勤奮,傾向于做一些走捷徑的事,來為自己的效率找借口,而不是去反思。 ![]() 4.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 5.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一切知識及經(jīng)驗的總和,包括基于這些知識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模式。 6.因為不知道那些東西有什么用而決定學習的人。不知道學那些東西有什么用而不去學習的人,這種拒絕學習的判斷漸漸融入了他的心智,就是以后有其它機會還會做出類似的選擇。 7.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速成絕無可能。人們希望自己愿望馬上得到滿足,如賭博,酗酒,吸毒,貸款等。我們都有不足,我們都需要時間,我們沒辦法一蹴而就。 8.生活的本質(zhì)就是這樣,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給你什么。要想辦法運用心智的力量去識別那些死循環(huán)和惡性循環(huán),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況下跳出去。 9.生活給我們什么我們就用好什么,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我們有時間,有精力,還有正常的智力,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會存在的。 10.人就是這樣,裝得久了,就裝得像了,裝得太像,太久,不管事實怎樣,自己倒是先相信了。 11.沒有人能做到完美,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時刻忍受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最終完成的事情也常常不完美。 12.我們害怕未知,害怕不確定的東西,我們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們永遠做不到。 13.有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可以先把它記錄下來,然后繼續(xù)前行,被記錄在案就獲得了被重新審視的機會。不一定當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什么由頭,他們之間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答案。 14.只要你一直在前行,一直在積累,一直在成長,到有答案的那一刻,你已不在是當初無能為力的你。 15.對于現(xiàn)狀的不滿,急于擺脫現(xiàn)狀,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陷入了的陷阱。接受現(xiàn)狀才是最優(yōu)的策略,有什么用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專注于做事而心無旁帶,讓自己處于良性循環(huán)之中。 ![]() 16.越是不滿現(xiàn)狀,越是急于擺脫現(xiàn)狀,這種欲望會讓人最終迷失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逆境造就成功,磨難令人成熟,純屬于胡說八道。顯然在順境中更容易成功,而且很多磨難根本沒有必要。 17.做時間的朋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接受現(xiàn)實,在最后期限之前漂亮的完成 18.時常把自己的一些念頭記下來,然后與這幾條現(xiàn)實對照,看看它們是否與這些現(xiàn)實相符。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覺之間,被一些實際上完全不現(xiàn)實的念頭所左右,這是正常的。 19.通過不時地記錄、思考與反省,你會越來越善于甄別那些不現(xiàn)實的念頭,進而擺脫它們的影響。這就是差別,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現(xiàn)實。 20.什么人們總是錯誤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呢? 因為大多數(shù)人在執(zhí)行任務之前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分辨任務的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 21.有些任務是你所熟悉的,即以前曾經(jīng)做過的。所以,你清楚地了解這個任務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知道應該如何拆解任務、應該怎樣分配拆解出來的子任務、每一個子任務有多少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需要耗費多長時間。 22.然而,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執(zhí)行過程中就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其實它們根本不是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你對任務不熟悉,它們才成了“意外”。實際上,這些“意外”是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必然會經(jīng)歷的事情。 23.及時行動,接受任務之后,什么時候開始執(zhí)行才好呢? 比“越早開始越好”更切實的答案是“現(xiàn)在就開始”。所謂做事拖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 24.直面困難,為什么有的人好像一直在忙,卻總是拿不出成績、做不出成效? 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實際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樣子,或者顯得比較努力而已。無疑,他們的效率低下,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難。 25. 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也知道為什么要得到。卻始終沒弄明白怎樣做才能得到。所以,當我們面對某項任務的時候,內(nèi)容與原因都已經(jīng)基本確定,需要思考的就剩下方法了。 26.當然,思考方法需要從領悟內(nèi)容入手,不停地細分、拆解任務,而且越具體越好,直至每個小任務都可以由一個人獨立完成。 27.并行串行,讀中學的時候,我們就在物理課上得知電路有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如“串聯(lián)分壓、并聯(lián)分流”。在任務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運用類似的方式去思考。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兩個任務現(xiàn)在可以并行完成”。 28.我們也有必要給自己的大腦打造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最直接的辦法是盡量將兩個任務并行。例如,在跑步的時候聽英語,在寫文章的時候聽音樂,在等班車的時候看書等。養(yǎng)成一個習慣,把要做的事情用紙和筆寫下來,把任務落到紙面上。 29.感知時間,基于過程的事件的時間日志記錄可以調(diào)整你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任務的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確定“真正現(xiàn)實可行的目標”。此外相對準確的估算又使得目標基本上都可以達成,由此可以算是“戰(zhàn)勝了焦慮”。 30.記錄開銷,準備一個本子和一支筆,隨身攜帶。貴賤無謂,能用就行。正如理財時第一步是弄清楚自己的錢都花在什么地方一樣,感知時間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時間都用來做了什么。 ![]() 31.制定預算,每天制訂時間預算,在開始一天的活動之前,花費15至30分鐘仔細制訂當天的時間預算絕對是特別值得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個列表,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配以時間和優(yōu)先級。 32.計劃,在目標現(xiàn)實可行、方向一般來講,期限越短、內(nèi)容越清晰,目標就越容易實現(xiàn)。長期目標、人生理想固然要有,但理想這東西往往太遙遠,以至我們總是看不清楚。不過,看不清楚也沒關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一步一步地走,把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實。至于“千里"之外的終點,既然連看都看不清,就不用花時間去想了,因為想了也沒用。 33.如果你對你的將來充滿困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獨。然而、充滿困惑并不意味著你要不知所措。霧里看花,誰都看不清楚,但我相信,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里,無論霧有多大,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為距離已經(jīng)足夠近了。 34.計劃固然重要,行動更重要。如果想做事,當然要行動。行動是改變自己的眾多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情況,如果想要改變自己,或者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不滿意,那就一切從簡,找一個你覺得應該會帶來改變的任務,然后去做就是了。 35.列表,列表從來都是最有效的組織工具之一,它可以使你做事井井有條,減少對時間的浪費。 36.我從來都不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類的話,我頂多相信“其實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我覺得,一個人最終成功的關鍵,并不是因為他曾經(jīng)精確地計劃過自己的成功,而是堅持。走向成功的過程就好比項目的起點是南極,而終點在北極,無論最初往哪走,只要中途不改變方向,早晚會到達終點。但是,如果中途改變過方向,就無法到達終點了,甚至可能返回起點。 37.流程,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面臨的任務大都是重復性的。要想加快執(zhí)行重復性任務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復性任務時先將其做完一次,然后馬上總結(jié)、整理,搞清流程,再靠進一步的實踐,把它變成“閉著眼睛也能做好”的事。這是提高效率、減少失誤的根本手段。 38.為常見任務制定流程是一個必須養(yǎng)成的習慣,有些人做事仔細,其實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很早就養(yǎng)成了這個簡單的習慣而已。而另一些人,總感覺自己夠聰明,卻在實際工作中頻繁出錯,也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尚未養(yǎng)成這個簡單的習慣而已。 39.預演,需要執(zhí)行的任務越重要,預演就越關鍵。只有經(jīng)過大量的預演或者練習,,我們才能夠在實際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準備充分的人,常常會有出色的表現(xiàn),最終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而這樣的經(jīng)驗,會使他更加堅信提前準備的重要性。 40.驗收,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廢、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從未想過要給自己執(zhí)行任務時的表現(xiàn)設計一個驗收機制。最基本的驗收機制是針對最終結(jié)果的,部分有經(jīng)驗的人因為在做事之前總是更關注步驟,并會按照需求將任務拆分成若干個子任務,并為每一個步設計相應的驗收機制。 41.效率本質(zhì),你獲得了更好的知識,能夠更簡潔有效的完成一些事情。學習是投資回報效率最高的行為,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jīng)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鏟除。 42.閱讀,突破了個人“體驗"或者試錯”的種種局限,“體驗”往往只局囿于自己,"試錯”也受限于自己的閱歷,而通過閱讀,我們卻可以得知他人“體驗”和“試錯”的結(jié)果(即所謂的經(jīng)驗),進而獲得跨越時間和空間,跨越種族和國度的信息。 ![]() 43.閱讀也使快速的經(jīng)驗積累成為可能,比如“對蛇(爬行動物)的恐懼”可能需要幾百代才能通過基因遺傳變成“天生的知識”,但有了文字之后,一代之間,人類就可能獲得千百年來積累的知識。 44.人類也許是地球上最尷尬的物種:長期的進化使人類到達了今天這個高度,但是每個人在出生的那一剎那,居然與其他動物站在幾乎同樣的起點上,心智要從零開始進化。一個人在一生中,要用相當長的時間通過枯燥的學習和反復的實踐來獲得文字運用能力,有了文字能力才可以通過閱讀拜托種種局限,獲得更多知識。 45.自學能力,語文教育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用簡潔、有效、準確、樸素、具體的文字記錄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便將來通過共享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文字除了“文學”,還有更多其他的責任,如傳進信息、積累經(jīng)驗、共享知識等,而且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后者可能更為重要。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從我們所面臨的困境開始講起,人人都會面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慌亂,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時間是不可能被管理的,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切都得靠積累。 我們需要及時的醒悟過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充分運用自己過往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和經(jīng)驗,調(diào)整我們的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 現(xiàn)實是我們繞不開的問題,不管做什么事,工作、學習、投資等等,我們都不可能速成。我們需要學會交換,生活的本質(zhì)就是這樣,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給你什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生活給你什么,你就用什么,等你累積到一定程度,再去換你想要的東西。 另外我們還要接受現(xiàn)實的不完美,否則事情很難完成。我們總會面臨未知的事情,害怕不確定的東西,當有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先把問題記下來,當我們累計成長到一定程度,說不定問題自然就有了答案。 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擺脫自己的現(xiàn)狀,有時候,接受現(xiàn)狀或許才是我們最好的策略,我們有什么用什么,會什么做什么,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時間還是現(xiàn)實人的朋友,不是現(xiàn)實人的敵人,時間不是故意要這么做,只不過事實就是如此。 ![]() 做一項任務,一件事情,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學會估算時間,考慮執(zhí)行過程的各種意外。接受任務之后,我們要立即行動,而不是一味的空想。困難總會有的,我們無法逃避,我們可以把任務拆分成一系列的步驟,分步完成,看看那些任務是串行的,那些任務是可以并行的,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我們還可以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看看在每件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增加自己對時間的感知,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定制自己的時間預算,借助于列表清單等工作,讓自己更好的做計劃,并且執(zhí)行到底。 另外,借助于流程,我們可以更好的讓自己高效的運轉(zhuǎn),快速處理一些日常的重復工作。對于重要的事情,我們要學會預演,如同放電影一般的,先提前在自己腦海中演練,這樣我們在實操時,才會更加從容。我們還要給自己設定一個驗收機制,看看自己任務完成的質(zhì)量,形成正向的反饋循環(huán)。 學習是投資回報效率的最高行為,當你習得了一項技能,在做相應的事情的時候,效率自然不一樣。我們通過“體驗”、“試錯”、“觀察”來進行學習,然而這些都具有的局限性,學習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可以使我們快速得知他人的經(jīng)驗和積累,進而使我們的學習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跨越種族和國度。 同樣,我們還要學會正確的思考,能夠把知識整合到自己的思維和認知中。不管個體還是群體的經(jīng)驗,都會有局限性,我們要以科學態(tài)度來審視知識的局限性,讓自己永遠保持開放的形態(tài),讓自己有能力去自學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知識。 以上就是《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上半部分的閱讀與分享,期望能夠?qū)δ阌兴鶈l(fā)和幫助。我們會在另外一篇,對《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下半部分進行解讀和分享,也期望能夠給你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感悟。 |
|
來自: 撿芝麻666 > 《原創(chuàng)-讀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