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我所討厭之人的特點,背后愛議論人長短、心胸狹隘、不負責任、素質低下、好辯、不誠信、唯利是圖、浮躁、不踏實、虛偽、虛榮、斤斤計較、貪圖小利、自私、自大、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暴躁易怒等。 再回想我所向往之人所具備的品格:自信、能力強、睿智、與人友善、懂付出、尊重別人、大方、真誠、誠信、務實、勤奮、上進、好學、照顧他人感受、正能量、習慣好、仁愛、行為舉止得體、幽默而不低俗、愛笑、欣賞肯定他人的優(yōu)點、包容等。 每天多對照這兩方面去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所思所想,做一個傳播正能量的人,雖道阻且長,但心誠,雖遠必致。 附:今日份讀書體會: 找學生談話,發(fā)現(xiàn)學生行為習慣有偏差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如果你沒有擺出確鑿的證據(jù),學生都不會立馬承認。比如,早戀、抽煙、玩游戲等,如果你沒有當面碰上,或者證據(jù)確鑿,為了逃避懲罰或者責怪,學生都會自動選擇隱瞞事實,因為承認的話就會受到一桶責怪或者懲罰,與其如此,還不如選擇死不承認。 這個時候,當我們老師明知道學生行為存在違規(guī)卻不能處理,而學生又死不承認的時候,我們就容易激動起來,會和學生發(fā)生爭論,并且通常情況下是借著關心之名和學生爭論,最后事情不但沒有得到解決,還可能損害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影響后續(xù)教育的開展。 解決爭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爭論,交談前先贊賞對方開始,懷著同情地理解,交談最主要的還是滿足對方的需求,不要輕易評論、否定對方的觀點,以鼓勵為主。 和同事之間也是如此,聊天過程中也會發(fā)生意見不合的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的思考和與眾不同,我們會嘗試證明我們自己觀點的合理性,指出對方觀點的不足之處,而對方也是如此,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好辯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