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我講了六次。 在這里分享給大家五次講的內(nèi)容的視頻和第六次講述的思路。 第一次是讓孩子聽。 為什么著重強調(diào)一定要有聽的過程?是讓孩子熟悉這個繪本的內(nèi)容,讓孩子清楚這個繪本講的是什么故事。有一次我們讀小熊系列《散步》這個繪本,我沒有讓孩子聽,直接進行了閱讀,彤彤顯然在這個過程就不太適應(yīng),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知所措。從那以后我就注重讓孩子們先聽。所以這里我也強調(diào)我們接觸到一個新的繪本的時候,要讓孩子先聽一聽,這里面的故事是什么。 第二次是讓孩子跟著讀。 對于自閉癥孩子來說,他看到了書的內(nèi)容,看到和理解是不同的,理解和表達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帶著孩子讀,孩子跟讀的過程是我們把組織好的語言告訴孩子,讓孩子形成語言和圖畫內(nèi)容的融合。 第三次是固定句式的描述。這里我進行的固定句式是:小老鼠看到了XXX拿到了蘋果。前兩個做示范,后面讓孩子自己說,如果孩子不能獨立說,再引導(dǎo)。在實際講述的過程中我做了兩種引導(dǎo):一種引導(dǎo)是讓我再說前面的內(nèi)容,讓孩子換動物的名稱;另一種引導(dǎo)是我說出來,讓孩子再獨立說一遍。 第四次是提問—回答。這一遍孩子就不是在簡單的讀繪本了,要思考?!靶▲B是怎么拿到蘋果的?”引導(dǎo)孩子回答,“我看到小鳥飛起來拿到了蘋果,你看到小鳥怎么拿到蘋果的?” 第五次是讓孩子推測?!靶±鲜罂吹叫▲B飛起來拿到了蘋果,那你想一想,接下來小老鼠會做什么呢?”用同樣的描述引導(dǎo)孩子進行推理,小老鼠看到了其他小動物拿到了蘋果,它就會模仿它們拿蘋果的方法,可是它拿不到,在這個過程中引導(dǎo)孩子思考為什么小老鼠用了同樣的方法卻拿不到呢? 第六次是讓孩子聯(lián)想?!靶▲B有翅膀,飛起來拿到了蘋果,來了一只老鷹,你幫老鷹想想辦法,老鷹可以怎么拿到蘋果呢?”引導(dǎo)孩子找到小鳥和老鷹的共同之處,從而“幫助”老鷹想到拿到蘋果的方法?!靶『镒訒罉?,爬到樹上拿到了蘋果,來了一只小松鼠,你幫松鼠想想辦法,小松鼠可以怎么拿到蘋果呢?”“來了一只小熊,它能用鼻子拿到蘋果嗎?它能用脖子拿到蘋果嗎?它能跳一跳拿到蘋果嗎?它能撞樹拿到蘋果嗎?”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思考,進一步理解為什么小動物們可以拿到蘋果。 整個繪本講讀過程都不能丟掉這個繪本本身想要傳遞的信息:小動物們想辦法拿到了蘋果,這些方法小老鼠都不能做到,海獅也不能做到,但是它們兩個合作就能完成。如果我們一個人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尋求幫助。 閱讀趣事: 彧寶寶在讀這個繪本的時候,我問:海獅有個本領(lǐng),你知道海獅有什么本領(lǐng)嗎? 彧寶寶說:“我-知-道-?!?/span> 我在想:怎么可能,之所以這樣問,是想引導(dǎo)他不知道的時候可以問一問,既然他說知道,那我就等著他自己撞上南墻再回頭,給他個教訓(xùn),下次他就不敢亂說了,哈哈哈。 “好,你知道,那你告訴我們?!睖蕚涑靶λ?/span> “海-獅-把-小-老-鼠-扔-起-來-。” 我露出了吃驚的表情,他真的說對了。這也讓我更加堅定:孩子在聽的過程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