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青春 憶青春年華,眉眼間滿是青澀。歲月如梭,當年的青年如今留在他們臉龐上的是從容大氣。在平凡的歲月中,他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用汗水成就了自己的夢想,站在了書法的原野上,其擔當、學識、藝品都堪為青年楷模。青春和奮斗,熱血與理想,《中國書法報》特別策劃“憶青春”欄目,約請書壇名家回憶青春歲月,一同走進書法家們那滾燙的青春,再現(xiàn)求學問道、讀書學藝的青春記憶…… 我的青春 我的書法 張 繼 大學期間的張繼 由于受民間藝人及幾位小學老師的影響,我自年少時便對寫寫畫畫情有獨鐘,但都不成體統(tǒng)。據(jù)母親講,小時候,凡我所到之處大都留有筆跡,無論在田間或是在村頭,家人們常常是順著地面上用木棒完成的“作品”尋找不歸家的我。記得讀小學時每天學習拼音字母,有一天突然擔心將來它會不會取代了漢字,如果那樣書法恐怕就沒有了地位,后來想起覺得可笑,真乃杞人憂天也!13歲那年,受鄉(xiāng)間前輩鼓勵,我在村頭舉辦了平生第一次個人書畫展,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對于書畫,其時尚未入門道,不過那次展出一方面壯大了自己的膽量,另一方面也堅定了自己繼續(xù)向前走的信心。的確,一直以來,從未間斷過對書畫藝術的追求。 張繼草書(局部)1993年 我學習書法是從隸書入手的,因為從小最先接觸到的是隸書。因為沒有傳統(tǒng)的字帖,只是喜歡“蠶頭雁尾”這種形態(tài),比如報紙上的標題、課本上的書名等都是臨寫的對象。后來真正進入正規(guī)學習始于《曹全碑》,在此基礎上又廣泛涉獵其它漢代隸書及楷書、行書、草書、篆書等字體。待較為深入地進行書學系統(tǒng)研習時我才發(fā)現(xiàn),書法藝術是那么的奇異與深奧。不同點畫、不同構成、不同墨色,變化無窮,內(nèi)涵無盡;動與靜、收與放、疏與密、剛與柔、虛與實,其意境無垠,美妙無比。書法使我傾心,使我癡迷,使我陶醉,但我深知,必須以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作根基,必須以新異的創(chuàng)作理念作主導,必須以純熟的表現(xiàn)技法作媒介,必須以堅實的文化底蘊作保障,還必須以綜合的藝術修養(yǎng)作滋補,精品才有可能與你結(jié)緣。 張繼篆書 2020年 多年前曾撰寫過一篇小文《書法,我的至愛》,我在文中說道:“因為書法,我常常通宵達旦。在夜闌人靜之時,市井之喧囂、工作之重負、雜務之繁冗、塵世之凡俗,均可得以暫時解脫。值此真正屬于我的有限時段內(nèi),一卷古本令我盡情地研讀,一管柔毫令我忘情地揮灑,繼而深情地自我欣賞,無情地自我剖析?!蔽疫€寫道:“因為書法,我常常寢食不安。書論中的疑惑、觀念上的沖擊、同道間的論辯、技法上的障礙總使我茶不思進,夜不能寐。”盡管如此,我每每為自己的人生具有書法藝術這一真摯情結(jié)而感到幸運,更為自己能成為書法藝術的忠實信徒而倍感自豪! 監(jiān)制丨楊 超 朱中原 圖文編輯丨趙 旭
|
|
來自: 朱葛亮者 > 《現(xiàn)代創(chuàng)新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