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開朗大方的人,在任何場合都自然灑脫。具體表現(xiàn)為:侃侃而談,落落大方,知始知止,游刃有余。性格偏內(nèi)向或自卑的人,在社交場合(聚會、陌生人相處)往往表現(xiàn)得羞澀難安:2. 神色慌張不已,對方一個細微的表情就會將她/他嚇退而噤口不言3. 臉紅、冒虛汗、結(jié)結(jié)巴巴、前言不搭后語、賠笑5. 當外界對他/她的發(fā)言內(nèi)容表示懷疑時,往往急于解釋反而笨嘴拙舌6. 反應慢半拍,經(jīng)常聽不清楚也聽不明白說話對象的意思你,或者曾經(jīng)的你,是不是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呢?人人都是發(fā)展中的個體,早期由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自我心理發(fā)育階段出現(xiàn)這一狀況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可能的。從個體差異角度來講,有些青春期時嚴重一點,成年后反而不會這樣;而有些人則終身都被這種狀態(tài)所籠罩,進而成為自己的主要人格特征。那么,為什么曾經(jīng)有那么一段時期,我們在與他人交流中,是那么膽怯不自信,甚而至于連眼神都不敢與對方對撞直視呢?僅僅是因為內(nèi)心不自信?還是因為別的什么原因?在淺顯層面上,很多人會把“說話時不敢看著對方眼睛”的原因,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 家庭教育中父母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示范,父母平時與孩子溝通時就存在眼神閃爍、缺乏對視的日?,F(xiàn)象和行為。第二、 對自我認知不清晰,自我評價較低的人,往往拼命躲藏真實的自己,生怕在對視中被對方看穿,因為極力躲避,并不與對方的眼神有交流和接觸。第三、 反感、蔑視對方時,或?qū)φf話對方不屑一顧時,往往與交流對象缺乏眼神溝通。即使有,也以斜視、翻白眼等情況居多。第四、 內(nèi)心藏有關于對方的秘密,生怕與對方交流時透過眼神泄露出來,因而避免與對方做眼神上的溝通與交流。 第五、 缺乏社交技能,單純只是因為害羞而不敢與對方進行眼神接觸。第六、 對溝通對象缺乏起碼的尊重,并對對方有厭惡感時,也不會與對方的眼神有所接觸。以上,只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最為常見的幾種心理狀態(tài)。而無論是哪一種,都無一例外出現(xiàn)了不與對方眼神溝通接觸這一“共同特征”。從心理學因素來講,說話時牢牢盯住對方的眼睛、溝通雙方有眼神接觸,是人際交流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缺少了這一必要環(huán)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將大打折扣。首先,對于不自信或怯懦者來說,由于內(nèi)心惶恐不敢看對方的眼睛,往往使自己陷入了信息交流的被動境地。因為,人在溝通交流中,大多數(shù)時候臉部的肌肉運動、語言、肢體動作都在配合人的眼睛。根據(jù)所見即所得的理論,人很容易相信眼前所發(fā)生的一切。因此,當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被對方牢牢盯住或注視時,他們身上的霍桑效應(即有人關注時表現(xiàn)會更好)就會被激發(fā)出來。而當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被溝通對象緊緊盯住或觀察時,其防御心態(tài)與自我表現(xiàn)欲望也會被調(diào)動起來,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展露出更多個人信息與特質(zhì)——哪怕他們自以為自己是在防御或表演。其次,不敢直視對方眼睛的人,由于處于自我防御和退守的姿態(tài),很容易就被有經(jīng)驗的社交熟手搶占先機,把握談話的主動權,進而處處處于下風,最后落荒而逃。而這種落敗狀態(tài),又將從某種程度上加深眼神退守者內(nèi)心的失敗感,并從潛意識里證明了眼神退守者此前對自己的預判:你不敢與對方直視,因為你害怕、膽怯、沒辦法掌控和理解對方豐富而變幻莫測的表情。現(xiàn)在的結(jié)果,也正好證明了自己之前對此事的預判。從自我驗證理論(self-verification theory)這個角度出發(fā),這種潛意識里的自我驗證情節(jié),效果好壞參半。比如,盡管一個人比較羞澀不善言談和社交,不敢與人直視,但如果他/她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優(yōu)秀很有特長,那么他/她就會被自我激勵,去驗證關于他/她自己的這一觀點。為此,他/她將會從事具體的,能證明自己聰明的事項;選擇性尋找、接受和認可那些能夠證明自己睿智、能干、某種特長的信息;主動發(fā)起一些事項,使他人相信他/她擁有某項他/她自己認可的卓越才能。相反,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當一個人從內(nèi)心深處認為自己不擅長社交、不喜歡與人交換更多信息、不愿意別人分享或窺探自己的內(nèi)心時,他們將做出完全相反的舉動。這些舉動就包括躲避眼神接觸、不與溝通對象更多捕獲自己眼神信息的機會。綜上所述,客觀來看,我們不能確鑿地認為不與人眼神溝通的人,就一定有性格缺陷。因為除了害羞、自卑、不自信、缺乏社交技巧、看不透對方表情等原因之外,有一些人在說話時不與對方進行眼神接觸,還有更為直白的原因。第一、 如果一開始就看清楚了對方的為人,比如狡黠、不誠實、油腔滑調(diào)、浮夸愚蠢,那么他們將很難以與對方相同的狀態(tài)和程度,進行眼神上的交流。第二、 內(nèi)心誠實、懇切、透明又看穿對方虛偽、狡詐、夸張、謊話連篇人格特征的人,通常不愿直面對方這種眼神,因為他們會感覺自己的誠懇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珍惜,甚至于是受到了冒犯、玷污,進而才會對對方的眼神避而遠之。否則,如果這類人選擇直視對方的眼神,那么他們的目光必然將炯炯如烈火,瞬間烤干對方言語、肢體、表情上的所有虛妄浮夸之分,從而讓雙方的交流陷入尷尬境地。所以,從更為豐富的人格性格層面來說,說話時不直視對方的眼睛,是不自信或缺乏社交技巧的表現(xiàn)。而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內(nèi)心對一個人有了判斷和看法之后,知道了對方的良莠之后,人們會有選擇地斬斷與對方的眼神交流,也就斬斷了對方以虛偽、浮夸方式侵蝕自己的可能性。從以上角度來說,說話時不與對方眼神有所接觸,不一定是性格有缺陷。但如果有社交恐懼癥、缺乏社交技巧、膽怯等狀態(tài),也完全不用害怕。因為有解決辦法,那就是:照著以上三個方法練習一下,對于自己,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發(fā)現(xiàn)。參考資料:Rotenberg, K. J. (1995). The Socialisation of Trust: Parents’ and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18(4), 713–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