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20日,克里姆林宮一片歡騰,原來是疾病纏身的偉大領袖列寧前來視察工作。人們看到列寧的身體狀況有很大好轉,都非常高興。不料,列寧視察工作回去后,病情惡化,終因腦溢血麻痹而于1924年1月21日晚6時50分與世長辭,終年54歲。 1924年1月21日列寧病逝 列寧于1870年俄歷4月10日(公歷22日)出生在伏爾加河岸的辛比爾斯克城,即現在的烏里揚諾夫斯克。列寧的父親伊里亞·尼古拉也維奇·烏里揚諾夫是一位具有民主進步觀點的中學教師,后成為辛比爾斯克省國民教育廳的視察員。因多年從事國民教育的勞績,又被晉升為省國民教育總監(jiān),并獲得貴族稱號。 聰明活潑的列寧5歲就開始學習文化。9歲進入中學后一直品學兼優(yōu)。1887年3月13日,對列寧影響很大的哥哥亞歷山大因參與謀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而被捕殺。受到極大震驚的列寧從血的教訓中增強了與沙皇專制制度作斗爭的決心。1887年秋,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一年后在當地參加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開始研究《資本論》。1889年5月,列寧全家遷往薩馬拉城。1891年,列寧組織了當地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1893年8月,列寧移居彼得堡。從此開始他革命生涯中新的旅程。 1895年秋,列寧領導成立了彼得堡所有的馬克思主義小組聯合統(tǒng)一的政治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這是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革命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萌芽。列寧的革命行動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1895年12月,列寧被捕入獄,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流放期間,列寧仍深切關注俄國和其他國家的革命運動,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寫了30多種論著。列寧在西伯利亞的3年,是他為新的斗爭作準備的3年。 1898年3月,列寧還在流放地時,俄國各地的“斗爭協(xié)會”在明斯克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告黨的成立。以列寧為首的流放者宣布集體加入社會民主工黨。事實上,“一大”并沒有把黨真正建立起來。列寧認為,唯一正確可行的辦法是通過創(chuàng)辦一份全國性的政治報紙,從思想上組織上為黨的真正建立奠定基礎。1900年他創(chuàng)辦了《火星報》,并形成自己領導的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核心——火星派。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告了黨的真正成立,并誕生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列寧是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締造者。 列寧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領導者。1905年革命爆發(fā)后,列寧領導召開黨的“三大”,制定了布爾什維克在斗爭中的策略。他指出1905年革命的領導力量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寧結束了長期的流亡生活回到俄國。針對當時俄國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綱”,為黨和無產階級制定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和革命和平發(fā)展的策略、路線。這年秋天,列寧秘密地回到彼得格勒,起草了由黨中央全會通過的武裝起義的決議,并指導了起義準備工作。10月,列寧來到斯莫爾尼宮,親自擔負領導起義的重任。他指揮革命工人、士兵和水兵攻下了冬宮,宣告臨時政府已被推翻,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從此,開始了社會主義的新紀元。 列寧葬禮 在打敗帝國主義國家武裝干涉和白俄軍隊的叛亂之后,列寧著手領導蘇維埃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1920年12月,他領導擬定了綱領性的俄羅斯電氣化計劃,列寧稱之為“第二個黨綱”。這個計劃提出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任務,以奠定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列寧極為重視執(zhí)政黨和國家政權的建設,堅持不懈地同官僚化傾向作斗爭,提倡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 列寧不僅領導著俄國革命,而且極為關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fā)展。1919年3月,在列寧的主持下召開了共產國際(第三國際)成立大會。 列寧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事業(yè)。長期緊張的政治活動,以及社會革命黨分子暗殺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922年底,列寧病勢加重,終因搶救無效而于1924年1月21日與世長辭。1月27日,列寧的靈柩移入紅場的陵墓里。 列寧的逝世,不僅在蘇聯人民中引起極大悲痛,全世界人民亦為之感到悲痛。孫中山在追悼大會上說:“在世界歷史上,許多世紀以來出現過成千的領袖和學者,他們口頭上說些漂亮話,但是從來都沒有實現過。你,列寧,是一個例外。你不但說,不但教導人們,而且把自己的話變成了現實。你建立了一個新國家。你向我們指出了共同斗爭的道路……你將作為一個偉大的人物永遠活在各被壓迫民族的心里?!?/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