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治水失敗 鯀治水失敗是大禹治水的前奏。鯀是黃帝的后裔,據(jù)《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其祖先由西北戎人地區(qū)遷到伊水和洛水流域(今河南西部)定居。堯時鯀為夏部落酋長,堯封他于崇(今河南嵩山附近),為崇伯,賜姓姒?!爱?shù)蹐蛑畷r,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鯀可?!庇谑菆蚵犓膸[之言,用鯀治水。鯀認為共工治水失敗是因為堵得太低,未能阻住流水,因而他繼續(xù)采用筑堤圍堵的方法使洪水歸流,但是鯀的方法不但沒有把洪水堵住,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濫。這時,堯讓位給舜,舜是華夏部落的領袖,舜見鯀治水9年未成功,反而使人民不能安居而繼續(xù)遭受損失,于是把鯀流放到羽山(今江蘇贛榆縣),最后又將他誅殺。后來舜舉鯀之子禹,使其繼續(xù)其父未竟之業(yè)。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治水成功的典范。禹是鯀的兒子,堯時被封為夏伯,18歲時娶涂山氏女嬌為妻,自此,與涂山氏部落結為婚姻聯(lián)盟。20歲時,禹負責治水,他深知要完成這一事業(yè),非一人之力所能辦到,因而他向舜提出請求,邀請契(商族始族)、后稷(周族始族)協(xié)助他治理洪水,后又邀請伯益(秦國先族)共同治水。禹請舜命諸侯動員大批百姓勞動,并劃分各自施工的地域。禹治水與其父鯀治水方法不同,因勢利導排除四處橫流的洪水,治水和治理農(nóng)田相結合,在可以耕種的地方,開出田間溝洫,用小水溝既能排除積水導入江河,同時能通水灌溉?!坝韨热烁铬吂χ怀墒苷D,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毕鄠饔硪恍臑楣?,治水13年,曾經(jīng)三過家門而不入。由于禹治水成功,發(fā)展了生產(chǎn),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博得眾多部落酋長的擁戴,所以禹能比較順利地取得最高統(tǒng)治地位,被擁戴為“夏后氏”,成為諸夏之族最高的君長,最終確立王權。 禹伐三苗 禹伐三苗是夏王朝誕生前禹加強統(tǒng)治的征伐行動。三苗是活動在今長江中游以南的勢力最強大的一個部落聯(lián)盟,在堯、舜、禹做部落聯(lián)盟領袖期間,曾與三苗部落進行了長達100多年的爭奪戰(zhàn)。三苗先族是帝鴻氏,他的一個不成才的兒子叫渾敦(四兇族之一),是苗族最有勢力的一個酋長,在堯時被流放到嵩山,后南遷,主要活動范圍據(jù)《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在江淮、荊州一帶。禹在確立王權過程中征伐三苗,禹以奉行天命自居,率領眾多邦國君長和5000人的主力南下,沿途又聯(lián)合當?shù)匾恍┦献?、部落的兵力,直抵三苗根?jù)地——江漢流域。戰(zhàn)斗一開始三苗酋長被射死,經(jīng)過激戰(zhàn),三苗被打敗,部眾紛紛四散逃跑,有的向丹、漢以南或其他崇山峻嶺逃去,有的就地與諸夏之族融合,有的被擄掠為奴隸?,F(xiàn)在南方一帶的苗族,其祖先就是三苗。征伐三苗勝利后,四方歸順,禹開始稱王。 涂山之會 “涂山之會”是禹為了鞏固王權在淮水中游的涂山舉行的諸侯會盟。禹在確立王權后,就在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今河南登封縣郜城鎮(zhèn))作為都城,后又遷往陽翟(今河南禹縣)。禹為了鞏固王權,安撫華夏各部落,以天子名義巡視東南,禹沿潁水南下,當禹到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內(nèi)),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或部落的首領。公元前2070年,各方眾多首領來相會,向禹朝貢,行臣服之禮,這些首領們成為王朝統(tǒng)治下的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即為“涂山之會”。“涂山之會”是禹向四方宣告夏王朝建立的一個信號。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誕生了。為了紀念這次盛會,禹將各方首領獻來的青銅鑄了9個青銅鼎,鼎是夏王朝鎮(zhèn)國之寶,象征著統(tǒng)一天下九州萬國。所以,“涂山之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