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宋代的朱熹是這樣注解的:“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朱熹的意思是說,器的用途單一,君子應(yīng)該多才多藝,而不是如同器一樣才藝單一。后世之人,人云亦云,以朱熹為尊,故而朱熹之解成了真理。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 子貢問孔子:“賜(子貢姓端木,名賜)是什么樣的人?” 子曰:“女器也?!?/span> 孔子說:“你如同器?!?/span> 曰:“何器也?” 子貢問:“如同什么器?” 曰:“瑚璉也?!?/span> 孔子答:“如同瑚璉之器。” 瑚璉是指用珊瑚制作的器具,孔子以瑚璉之器贊美子貢之才華。 君子贊美別人如同瑚璉之器,而自己不以為器,所以君子不器,是指君子不以自己為器。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span> 所謂的器是有用之物,故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不以為自己對(duì)社會(huì)作出大貢獻(xiàn),不居功自傲,即君子不器,是君子為政之道。 朱熹為什么會(huì)肆意歪解孔子之意呢?只因朱熹無君子不器之心,故而凌駕于孔子之上。朱熹將君子當(dāng)作是全能的人才,而孔子是將有高尚品德的人稱為君子。朱熹完全背離了儒道,完全背離了孔子本意,卻以儒家聞名于世,這是何故?只因朱熹是官僚加身,故而能指鹿為馬,蠱惑后人。 孔子適周問禮于老子,故深得老子《道德經(jīng)》之意,故《論語》中有《道德經(jīng)》的影子?!兜赖陆?jīng)》: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君子不器就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之玄德。 故有德之才必是瑚璉之器,無德之才皆為小人之欲。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span>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span> 子貢遠(yuǎn)勝于朱熹,不愧為瑚璉之器。 后世之人注解《傷寒論》,就如同朱熹注解《論語》一樣,無君子不器之心,故而肆意亂解,故得《傷寒論》之門者必寡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