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沖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走在農村廣闊無邊的田野,總會見到矗立在河塘邊那高高的亭子。這些亭子,既不是用來供游客游玩的,也不是讓莊稼人勞累時休息的,而是農家專門用來架設水車的牛車棚。 在我讀初中的時候,美術老師經常帶領我們到野外寫生,同學們最喜歡畫的就是用稻草蓋的圓頂牛車棚。大家先用鉛筆打好草圖,再用七彩蠟筆涂上顏色:在咖啡色圓蓋下有八根立柱支撐的牛車棚中,一頭老黃牛繞著車盤慢悠悠地轉著圈子,旁邊提水槽斗將河塘里的水順著水渠,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稻田里,秋風翻卷起層層綠色的波浪,讓我沉醉。 牛車棚里面的牛車盤,通過一根橫軸,與外面的龍骨水車組合成一整套完整的齒輪傳動裝置。當老黃牛肩上套上軛頭拖著牛車盤在環(huán)形跑道上轉圈時,輪軸帶動龍骨水車的木鏈周而復始地翻轉,裝在木鏈上的刮板順著水槽把河水提到岸上,對農田進行灌溉。老黃牛的腳步走得快點,出水口的水流量就大點,水就流得急點。龍骨水車歷史悠久,是先人們留下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龍骨水車約始于東漢,三國時發(fā)明家馬鈞曾予以改進,此后一直在農業(yè)上發(fā)揮巨大的作用,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 盛夏的三伏天里,四面通風的牛車棚是農民納涼的好去處,午后人們不約而同地會聚到牛車棚里,談天說地,論長道短,拉拉家常,說說笑話。小媳婦、二嬸娘不停地納著鞋底,做著針線活;幾個被人稱為懶蟲的胖子蜷縮在牛車盤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好不愜意! 舊時鄉(xiāng)村田野,那一頂頂牛車棚,把江南水鄉(xiāng)點綴得風姿綽約!深深地刻印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里面。老黃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