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古典詩歌,但凡優(yōu)秀的山水詩,就總能把山水自然風(fēng)物中精深微妙的蘊(yùn)涵點染出來,從而使我們可以獲得最直接的審美感受。如南朝梁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就生動再現(xiàn)了山林特有的幽靜之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亦展現(xiàn)了大江大河特有的壯闊之美。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山中》,便是一首優(yōu)秀的山水詩。它出自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于秋末初冬時節(jié)偶然山行時,有感而作的一首五言絕句。相較于其他詩中冬景的蕭瑟枯寂情調(diào)來說,王維的《山中》卻滿是鮮明的色彩,風(fēng)格清新明快,也富于詩情畫意。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維的這一首《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首先,詩的開篇兩句“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即荊溪水露出了粼粼白石,天氣寒冷,山中的紅葉變得稀稀落落。可見王維這里第一句是寫山中溪水,第二句是寫山中紅葉。由于季節(jié)是秋末初冬,所以王維穿行山中見到的荊溪水,應(yīng)是涓涓細(xì)流,因為天寒水淺。而天寒水淺,溪水中自然就會露出磷磷白石。這是秋末初冬時節(jié)山溪的主要特征。 至于山中紅葉,倘若是秋天,它的特點就應(yīng)該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絢爛,但這里卻是入冬天寒后,所以紅葉自然就顯得稀少疏松,也很難再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不過對王維來說,他卻看到了“天寒紅葉稀”的美,以及看待美好事物的珍重。因為此時山中的稀疏紅葉,是有著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的,這也是此詩三四句的主要內(nèi)容。 然后,詩的三四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意思是說,山間小路上原本并沒有下雨,那空明的翠色卻好像能沾濕人的衣裳。據(jù)《水經(jīng)注·渭水》記載,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荊谷水,源出陜西藍(lán)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而從物候來看,秦嶺山中的冬天,雖然天寒,卻仍然是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的。 所以前面的“天寒紅葉稀”,反而會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而詩人穿行在秦嶺山中,也就意味著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翠色本是人的視覺感受,王維卻說翠色濃重,就像雨水一樣可以流出,使人有濕衣之感,這就另有了一種似幻似真的觸覺感受,具有一種獨特的空靈之美。 縱觀王維的《山中》,從滿是白石的小溪,到稀少卻鮮艷的紅葉,再到山中無邊的濃翠,它展現(xiàn)出的色澤是斑斕鮮明的,就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作,賞心悅目,美得令人心醉。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