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事, 很多家庭的親子溝通模式里, 都一個驚人的相似點。 總結(jié)起來就是: 父母們總是太急于向孩子灌輸 自己認同的三觀。 即使學了托德老師講的育兒知識, 知道孩子的很多情況是正常的, 爸爸媽媽們有時候還是會感覺“忍不住”! 特別是在孩子的“社交問題”上。 我們曾經(jīng)調(diào)查過一萬多個家庭, 發(fā)現(xiàn)父母們最擔心孩子缺乏社交力。 比如,看到自家孩子的玩具、零食 被小伙伴們拿了好多。 有的爸媽就會擔心: 孩子好像不會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span> 這以后總是被占便宜怎么辦? 忍了又忍,最后還是忍不住, 告誡孩子: “別人拿了你的東西,你要搶回來??!” 且不說這個結(jié)論對不對, 任何粗暴制止對孩子往往沒什么效果, 要不然也不會有“吼叫媽媽”了。 今天, 我們就從孩子的這個社交場景看看, 怎么用CBST的方法, 引導孩子解決“社交問題”, 提升他的社交力。 CBST是cognitive behavior social training的縮寫,是認知行為療法的延伸,它脫胎于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shù)”思辨法。 這是西方最早的啟發(fā)教育,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通過討論,逐步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育兒情景 兒子4歲,太會分享了,什么都給別人,有時候不情愿,但別人一要就給了。有時候在公園玩,他先在滑梯上,別的孩子來了,他就讓開讓別人玩,玩具也會被搶,搶走了他會難過,但別人搶的時候他還是會讓,這樣好么?需要糾正么? 用CBST怎么看待這件事? 太會分享不等于吃虧。 但家長的心態(tài)是:怕孩子吃虧,沒有玩到,競爭不過別人。 其實,這個孩子有明顯的親社會性,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正因為有這樣特征,他說不定會擁有比別的小朋友更多的朋友,不需要刻意改正。 至于玩滑滑梯被搶、東西被拿走,幾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會發(fā)生。 這個寶寶的方法是先謙讓——這是他自己的社交策略。 你可能覺得把東西要回來更好,但有可能產(chǎn)生肢體沖突。因為,每一種社交策略都會有利弊,比如肢體沖突可能被傷害,或者傷害別人。 如果用CBST社交思維,我們首先就要做到一點:把你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區(qū)分開來。 不要主觀地認為孩子吃虧了,家長要幫忙把東西找回來,或者要教育孩子強勢一點。效果適得其反。 大人不能代替孩子做判斷,通過CBST的對話方法,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遇到的困境,引導孩子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所有的社交問題,核心是“沖突”。 原本孩子用自己的生存策略去解決“沖突”,但是你要強加給孩子你們的社交觀念,他們可能會模仿,也可能會感覺很迷茫,結(jié)果反而不知道怎么做。 孩子那么小,能有什么想法?你可能會這樣想。 真的是這樣嗎?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擁有CBST思維的父母,會怎么和孩子對話,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沖突! 用CBST怎么解決? 就拿孩子的玩具“被搶走了”來說,父母如果懷疑孩子受了委屈,可以這樣操作: 第一步,不帶預設(shè)立場,先問孩子怎么回事,搞清楚到底是不是“搶”。
這樣的情況,父母就不需要擔心了。 如果的確是“被搶了”,怎么用CBST呢?
一次成功的CBST對話,關(guān)鍵是孩子自己想出了辦法。雖然是你跟孩子一起去的,但整個過程是孩子想的辦法,你在這個過程中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資源”。 如果去要回玩具,孩子不敢自己說,你可以問他:你需要我來代替你說嗎?如果孩子同意,你也可以代替他說,那這也同樣是成功的CBST對話。 拿回玩具后,你可以繼續(xù)用CBST和孩子討論下,下次怎么辦。
就像上面的案例,CBST對話會用到了是/否、是/或等邏輯詞匯,來引導孩子理性思考,自己得出自己信服的結(jié)論。 這就是CBST的妙處,不像其他的方法論僅僅停留在方法上,而是通過具體的對話技巧來幫孩子理清思路。 用這么理性的思考方式去應對沖突,哪怕困難沒有完全解決,孩子學會了用正確的方式去面對。以后遇到生活的巨大挫折時,他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來自CBST往屆學員父母的學習感受分享 (注:CBST是ICPS的升級版本) ▼ 讓孩子自主思考, 再多想一個辦法! + 5節(jié)精品視頻課+托德老師直播 1對1咨詢機會+5天趣味解謎游戲 + 兒童心理咨詢費用高達1200元/時起 CBST社交思維訓練入門 僅售19.9元 (托德育兒俱樂部會員免費) 5天時間,1杯奶茶錢 培養(yǎng)高社交力、高情商孩子! |
|
來自: 昵稱756005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