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島 越是聰明的人,越?jīng)]有辦法合群。 很同意羅永浩說過的一句話: “有思想的人,在哪兒都不合群,說的直接一點就是——努力逼自己合群的人,都沒什么思想?!?/p> 試想,合群需要什么? 其實什么都不需要,能學會忍氣吞聲,人云亦云,就能成為某個群體中的一份子。 而那個有思想的聰明人,從有自己的思想開始,就注定無法做到人云亦云,他們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考慮,所以合群自然很難。 魯迅先生曾說:“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jié)隊?!?/p> 抱團取暖的,大多都是弱勢群體,真正有能力成就自己的人,一個人時,也能夠成就自己,甚至正是因為自己是一個人,才能成就自己。 正如在生活中,人越聰明的時候,越難合群,原因很簡單。 越是聰明的人,越清楚有些群不能合 想要合群的人總有許多,因為他們害怕別人說自己孤僻,害怕遭到別人的排擠,害怕孤獨的感覺。 只是,比起一味合群,更重要的是明白哪些群不能合,哪些人不值得來往。 一時不合群,也許是顯得有點孤獨,但如果合錯了群,耽誤的可能是自己的一生,甚至會影響自己的未來。 就像《老友記》中的瑞秋。 剛?cè)肼殘龅娜鹎?,為了得到同事的喜愛和上司的看重,強行讓自己與上司打好關(guān)系。 知道上司偶爾會和某個同事湊在一起抽煙,不會抽煙的她也開始學著抽煙。正是因為這一點,她逐漸和同事與上司的關(guān)系越來越好。 可是,關(guān)系越來越好,瑞秋才發(fā)現(xiàn)彼此完全不同,上司除了喜愛抽煙外,還會碰一些違禁品。 聽到了這個消息,瑞秋落荒而逃,之后憑借自己的努力不僅趕超了同事,還替代了自己的上司。 倘若當初的瑞秋為了合群而改變自己,影響的是自己的生活,耽誤的是自己的未來,暫時的合群,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聰明的人明白,獨身更容易成就自己 記得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p> 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是如此,哪怕和群體有相反的想法,為了合群也會放棄這些想法。 只有真正聰明的人才明白,有些時候,能夠放棄暫時的合群以及是群就合的態(tài)度,才能成就自己。 畢竟,每個人想要達到的人生目的地不同,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倘若讓自己一味合群,跟著別人的腳步走,也許就會弄丟自己的方向,甚至會因為合群弄丟自己,這才是得不償失的結(jié)果。 反而是自己能夠靜下心一個人生活的時候,知道目的地在哪,知道該做什么事,不會因為不必要的人浪費時間,這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順遂。 沒有人,能幫一個人成就自己,真正能成就自己的人,一直都只有自己。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孤獨是人生常態(tài)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合群的原因,是希望能夠消除自己的孤獨感。 但真正聰明的人知道,孤獨感是無法消除的,所以面對孤獨的唯一方式,不是消除孤獨,而是和孤獨和解。 正如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孤獨都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p>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哪怕身邊有人陪,也不代表對方能懂自己,哪怕彼此的笑點一致,也不代表彼此的淚點也一致。 就算是兩個性格幾乎一樣,笑點淚點都相似的人在一起,可能因為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不同,都無法那么理解對方。 沒有了理解,孤獨感還是會油然而生。 只是這個時候的孤獨,是應(yīng)該被自己消化的,倘若總是想要消除孤獨,代表便是失去原本應(yīng)該屬于自己的生活,因為那些生活,都被一些沒有意義的社交活動填滿。 《沒有一種痛是單為你準備的》里說: “我們身邊有60億人,但是,這一輩子我們最多活在60個人之間,而讓你至愛至痛至喜與至悲,至生與至死的,最多不過幾個人,這幾個人,才是你的世界?!?/p> 想要合群的人總有許多,想要借助群體獲得認同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但那些人,可能和自己沒有多少關(guān)系。 就像學生時代的同學,一旦過了那個時期,哪怕是同桌的兩個人,也有可能越走越遠,曾經(jīng)的在意在之后看起來沒有任何意義。 包括公司的同事,一些無意間認識的朋友等等,都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關(guān)系。 一個人,只有明白這些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真正的聰明人,也是因為懂了這些,才難以合群,不是他們無法合群,而是他們不想合群。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合不合群重要嗎?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