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轔轔馬蕭蕭,終于回來了——長安。
貞觀四年,蕭皇后被李世民接回京師。她不是唐的皇后,而是隋煬帝的皇后。她原本落腳的突厥被大唐軍隊打下來了,名將李靖殺了嫁到突厥、成為可汗妻子的義成公主,讓她回長安。
上次離開時,這里還不叫長安,那時候這是隋煬帝的王都,大興。隋煬帝十二年前被叛軍殺死在江都。說什么“萬乘之尊”,別人不想尊的時候,和土雞瓦狗沒啥兩樣。是她吩咐宮人撤床簀為棺,把自己丈夫草草埋葬于江都宮西院流珠堂下。從那一天起,她就根本不是皇后了。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行程數(shù)千里,不知道什么時候又被安排到什么新的地方,她哪里有說不的權(quán)力呢?
(一)
蕭皇后做了十四年皇后,沒有流傳下什么故事。
《北史》《隋書》里很敷衍地寫了一點點,總字數(shù)大約有一千出頭,其中有五百多字是她因為勸諫隋煬帝不成,寫的《述志賦》。
史書寫得少不一定是壞事。作為被視為“無道昏君”的隋煬帝的皇后,史書里寥寥幾句也寫得這么客氣,就很不容易了。
《北史》說:“煬帝愍皇后蕭氏,梁明帝巋之女也?!彼錾淼弁踔?,不說她爹,朝上數(shù),她的曾祖父是主持編撰《昭明文選》的昭明太子,而昭明太子的父親,是那位著名的信佛皇帝梁武帝蕭衍。
可惜自出生以后,她就背上了一個“不舉”的名頭:“江南風(fēng)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可究竟二月出生還是三月出生,這也由不得她啊。
可能因為不吉,所以由蕭巋的六弟東平王蕭岌收養(yǎng)。問題是不到一年,蕭岌夫妻雙雙去世,這好像就驗證了“不舉”的說法。之后她到了舅父張軻家,雖然張軻的姐姐就是皇后,但此時“軻甚貧窶,后躬親勞苦”,還得甥女親自干活。張柯后來逐漸發(fā)達,還是靠楊廣的幫忙。
張軻墓志拓片
出生時候被視為“不舉”的小丫頭,誰能想到也有突然發(fā)跡的時候呢?如果史書記載確實的話,那么發(fā)跡的原因還很奇怪:
煬帝為晉王,文帝為選妃于梁,卜諸女皆不吉。巋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顾靸詾殄?。
開皇二年(582年),楊廣要選王妃,選來選去都不怎么合適,這時候占卜卜出來這個在舅舅家養(yǎng)著的小姑娘挺合適的,于是她一下子成了王妃,才15歲。
開皇四年(584年)正月,未滿17周歲的蕭氏生下長子楊昭,成為一名光榮的母親。開皇二十年(600年),蕭氏成為太子妃。四年之后,隋文帝崩于仁壽宮,楊廣登基為帝,三十多歲的蕭氏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后。
咋就這么巧,咋就卜到了她?這哪里是“不舉”,這簡直太舉了。當時的隋朝,氣象瞅著好得很呢。
史書里說得很有意思,對蕭氏的評價是:“后性婉順,有智識,好學(xué)解屬文,頗知占候”,她自己就很會占卜。《隋書·高颎傳》說,隋文帝想廢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就對高颎試探說:“有神附身于晉王妃,說晉王必定坐擁天下,這可怎么辦呢?”高颎頭很鐵,他長跪曰:“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史書里的這種敘事過程顯得有些“別有用心”:先說蕭氏“不舉”,再說蕭氏“頗知占候”,接下來借隋文帝之口說神靈附身蕭氏,蕭氏的形象一下變得神秘起來——她是不是逆天改命了?
歌劇《運之河》中的隋煬帝
(二)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蕭皇后一夜之間“國破家亡”了。
她有仨兒子,最小的一個早夭,大兒子楊昭十來年前剛被冊立為皇太子,第二年就去世,年僅二十三歲。二兒子楊暕在江都政變時和爹楊廣一起被殺。三個兒子加在一起,壽命還沒她這個當媽的長。
這個時候她是丈夫死了,兒子也都沒了,身邊只有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之后我們所能知道的關(guān)于她的事情不多,大概是這樣的:
她先是被宇文化及的叛軍帶到聊城。
接著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打敗,她的“控制人”就變成竇建德?!敖ǖ缕薏苁隙屎贰?,隋煬帝的后宮妃嬪美人都被要求出家,蕭氏被安置在武強縣。
隋朝宗室女義成公主此時是突厥處羅可汗的妻子(她一生中曾經(jīng)是四位可汗的妻子),于是蕭氏就被迎接過去。
貞觀四年(630年),唐軍大破突厥,義成公主被殺,蕭氏返歸長安,賜宅于興道里。
她就這樣南南北北地輾轉(zhuǎn)來去,有人讓她到這里,有人讓她到那里。所有人都知道她是皇后,但所有人眼里她都不是皇后了。可喜的事大約有兩樁,一是沒什么人把隋煬帝那些過錯推到她身上,她走出了“紅顏禍水”的怪圈;二是在她年過花甲之后,還能在長安城安享晚年。十七年后,她以八十一歲的高齡去世。李世民詔“復(fù)其位號,謚曰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衛(wèi),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p>
三品護葬、鹵簿儀衛(wèi),待遇相當高了。這處合葬的陵墓已經(jīng)找到,八年前在揚州的一個建筑工地找到的。
2012年12月,揚州市邗江區(qū)的一處房地產(chǎn)建設(shè)工地發(fā)現(xiàn)一些古代青磚,2013年2月,建設(shè)單位清出建筑垃圾,考古工作人員對暴露青磚的地方進行鏟探,確認是2座磚室墓。3月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4月發(fā)現(xiàn)了“隋故煬帝墓志”。這兩個墓,如今M1被認定為隋煬帝墓,M2被認定為蕭皇后墓。根據(jù)M2中僅存的4顆牙齒,鑒定出墓主是一位大于56歲、身高約1.5米的老年女性個體。
看來蕭皇后并不很高。
隋故煬帝墓志
(三)
兩座墓就這么緊緊地挨著。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隋煬帝身死,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蕭皇后崩逝??墒撬緛肀葪顝V還要大兩歲呢,反而多活了快三十年,看到了大唐建立之后萬邦來朝的盛世。
楊廣成為隋朝太子的時候,李世民才兩歲。
蕭皇后去世的時候,大唐欣欣向榮,李世民已經(jīng)被稱為天可汗,除了揚州人,有多少還記得隋煬帝呢?
時間過去得就這么快,浪頭一陣一陣撲過來,前面的浪頭很快就不見了。
蕭皇后入葬時的待遇很高,放入的隨葬品自然不會少。目前發(fā)掘出的就有銅編鐘16件,編磬20件,這是國內(nèi)目前唯一發(fā)現(xiàn)的唐代編鐘、編磬實物。除此之外,還發(fā)現(xiàn)有禮器玉璋,以及陶牛俑、雙人首蛇身俑、文官俑、執(zhí)盾武士俑等近百件俑。
銅編鐘
玉璋
雙人首蛇身俑
問題是,發(fā)掘報告說:“甬道與墓道間有盜洞,長2、寬2.05米”?;蛟S這就是蕭皇后墓中金銀珠玉類文物出土極少的原因。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和蕭皇后關(guān)系最密切也最華貴的東西,是一套飾件鎏金、鑲嵌珠玉的珍貴鳳冠。
鳳冠出土的模樣
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它只是“大量散落的小件遺物”,包括殘斷的銅絲、破碎的銅片、粉化的小珠等?!般~花梗完全被綠色銅銹覆蓋,腐蝕嚴重,大多變形或殘斷,并已移位;鎏金銅花瓣同樣為綠色銅銹覆蓋,大多殘碎,散落他處,有的已成粉末;玻璃或漢白玉花蕊均已風(fēng)化,大多移位,表面粗糙松軟,或粉化、或塊狀剝落。”
保存情況實在太差,整體提取后,在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珍貴文物保護修復(fù)實驗室”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勉強清理出來。就這,都已經(jīng)是目前隋唐考古發(fā)現(xiàn)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了。我們可以看復(fù)原之后的鳳冠,來感受隋唐時期貴婦的風(fēng)華。
復(fù)原仿制的鳳冠
同為貞觀年間安葬的吳王妃楊氏,其墓葬早年雖被破壞,但棺床上遺留有花釵、玉佩之類,推測是穿著禮服下葬。而蕭皇后這頂鳳冠卻是放置在棺槨的側(cè)邊的一個木盒中,并沒有戴在頭上。她頭上原本戴有另一頂鳳冠嗎,抑或因為她只是前朝皇后,所以只是把這頂規(guī)格極高的鳳冠擺在一旁?
清理完畢的鳳冠
(四)
蕭氏是個好媳婦,公公“文帝大善之”。她也是個好妻子,“煬帝甚寵敬焉”,“帝每游幸,未嘗不隨從”。但她的勸諫,隋煬帝也不聽的。
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白后曰:“外聞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睂m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斬之。后宮人復(fù)白后曰:“宿衛(wèi)者往往偶語謀反?!焙笤唬骸疤煜率乱怀链?,勢去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fù)言者。
在江都,稟報“人人欲反”的宮人被隋煬帝殺了,此后就連蕭氏也“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只能寫篇《述志賦》來抒發(fā)心情。隋煬帝留下了幾十首詩,而蕭皇后就只留下這么一篇賦:
承積善之余慶,備箕帚于皇庭??中廾涣ⅲ瑢⒇摾塾谙褥`。乃夙夜而匪懈,實夤懼于玄冥。雖自強而不息,亮愚蒙之多滯。思竭節(jié)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賴天高而地厚,屬王道之升平。均二儀之覆載,與日月而齊明。乃春生而夏長,等品物而同榮。愿立志于恭儉,私自兢于誡盈。孰有念于知足,茍無希于濫名。惟至德之弘深,情弗邇于聲色。感懷舊之余恩,求故劍于宸極。叨不世之殊眄,謬非才而奉職。何寵祿之逾分,撫胸襟而未識。雖沐浴于恩光,內(nèi)慚惶而累息。顧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難。實不遑于啟處,將有情而自安!若臨深而履薄,心戰(zhàn)粟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攝生于沖謐。嗟寵辱之易驚,尚無為而抱一。履謙光而守志,且愿守乎容膝。珠簾玉箔之奇,金屋瑤臺之美;雖時俗之崇麗,蓋哲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豈絲竹而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惡之由己。蕩囂煩之俗慮,乃伏膺于經(jīng)史。綜箴誡以訓(xùn)心,觀女圖而作軌。遵古賢之令范,冀福祿之能綏。時循躬而三省,覺今是而昨非。嗤黃、老之損思,信為善之可歸。慕周姒之遺風(fēng),美虞妃之圣則。仰先哲之高才,慕至人之休德。質(zhì)非薄而難蹤,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實禮義之所遵。雖生知之不敏,庶積行以成仁。懼達人之蓋寡,謂何求而自陳。誠素志之難寫,同絕筆于獲麟。
這篇賦通過《隋書》等史書保留下來,可見著史之人對有文化、懂詩文、講道理的蕭氏沒什么意見,甚至隱隱還有些推崇。但隋朝畢竟是滅亡了,也不能夸得太用力。
當年大興月,又照長安城。
十幾年前,蕭氏回到早已不屬于她的長安。如今她終于要離開了,她要去往江都,楊廣長息之地,一直陪在他身邊。
“不舉”或者皇后,都經(jīng)歷過了。再也不用流浪了,哪里也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