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配伍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選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應用,以正確對待病情的用藥方法。 用單味藥治療疾病,固然有力專效宏的特點,但是又有藥性偏頗、功能單純、不能適應復雜病情的局限性。所以采用多種藥物按照一定法則配合應用,使藥物照顧全面,適合病情需要,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正如張仲景所說“須合眾藥之所長,而又善護其所短,乃能蘇凋療而起沉疴。其在良醫(yī),善知藥性,劑量無差,庶得參互旁通,彼此兼濟,以盡其才,而無乖刺敗壞之弊矣。”充分肯定了藥物配伍的重要作用。 中醫(yī)在配伍用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刻的理論認識。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提出不“藥有陰陽配合,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等七情之說。其中除“單行”為使用單味藥外,其它都屬于中藥配伍應用時的相互作用。今天咱們所講不按枯燥的七情來講 ,以大白話捋順其中的關系。 一.協(xié)同增強選用性能、效用類同的藥物配伍應用,使其在相互協(xié)同的作用下,增強治療效果。例如豨薟草與臭梧桐都屬于驅風濕藥,兩者同用時對反應性關節(jié)炎具有明顯療效。如果分別應用,即使將其用量加倍,仍無明顯效果,所以稀簽草、臭梧桐二藥要以同用為宜。這就是李時珍所說的“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類此者臨床不乏其例。如石膏與知母同用,可增強其清熱瀉火作用;銀花與連翹同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作用等等,都屬于協(xié)同增強的配伍方法。 二.君臣相合選用與主藥性能不同或有某種共性的藥物,作為輔佐,以增強治療效果。這類配伍,宜在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從整體出發(fā),針對不同病機,按照臟腑、陰陽氣血或標本之間的相互關系,選用適當藥物,配合主藥,共同發(fā)揮治療作用: ①根據五臟生克制化關系進行配伍——以脾病為例,治療脾胃虛寒,腹痛吐瀉的附子理中丸內,用附子配白術以溫腎健脾;治療肝邪乘脾而致腹痛泄瀉的痛瀉要方內,用防風配白術以舒肝健脾。兩方均以白術為主藥治療脾病腹痛泄瀉,前者佐以補腎陽的附子,后者佐以舒肝木的防風,都是按照臟腑相關、生克制化之機理而進行藥物配伍的。 ②根據氣血相關的理論進行配伍——如治療血虛證,常在補血藥中配用補氣的物,因有形之血生于無形之氣,所謂陽生則陰長,氣旺則血自生。所以當歸補血湯中既用當歸以補血,又重用黃芪以補氣,補氣即所以生血。又如治療瘀血留滯和血逆妄行,使用活血藥或止血藥亦多配以調氣藥,因血隨氣行,氣行則瘀自化,氣順則血自寧,這也是氣血相關的配伍方法。 ③根據標本同治的方法進行配伍——例如脾虛有積的證候,脾虛是本,積滯是標,治療亦當以健脾助運為主,消積導滯為輔,枳術丸中白術與枳實同用,即是根據這一治療原則而進行配伍的。又如治療肝虛風陽上亢的證候,需用養(yǎng)肝熄風的方法,故臨床常用石決明、牡蠣與生地、白芍配伍。這些都是運用臟腑標本相互作用的機理,以指導臨床配伍的方法。 ④根據病機差異的各個方面配伍——如治療肺氣不宜,咳嗽喘息,用麻黃配杏仁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有相得益彰之效。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下陷諸證用人參、黃芪,配以升麻、柴胡才能共奏補氣舉陷的療效。凡此種種,都是選用功能不同或不全相同的藥物,通過配伍而互相補充、增強療效,從多方面調整人體功能,祛除病邪,以達到共同的治療月的。 三.殊途同歸選取性能相反的藥物配合應用,如寒與熱、補與瀉、斂與散、升與降等,借以調節(jié)機體的陰陽偏頗,正邪盛衰,或取其制約作用,使“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以獲得同一的治療效果。 ①寒熱同用——如黃連配干姜,治上熱下寒,嘔吐腹痛。取黃連瀉熱,干姜祛寒,平調寒熱,和胃降逆;黃連配肉桂,治虛火上炎,心腎不交的失眠,取黃連清心火,肉桂溫腎陽,以交通心腎。都是一寒一熱,相反相成。 ②補瀉兼施——對于既有實邪又屬正虛的復雜證候,宜補虛與攻邪并用,使其攻不礙虛,補不助邪,在相反之中,取得共同的治療作用。如治療表實兼正虛者,人參與蘇葉配伍;治療里實兼正虛者,人參與大黃配伍等。 ③斂散同用——為收斂正氣與解散邪氣同時并舉的配伍方法,多用于正虛邪戀的證候。例如治療肺氣耗傷而水飲內停的咳喘,用五味子與干姜、細辛配伍,一方面溫散其互結不解的內飲外寒,一方面收斂或防止肺氣的耗散。 ④升降并進——如治療肺氣郁滯、胃氣不舒之胸悶腹脹,用桔梗升提,積殼降氣,可收到升清降濁、調暢氣機的功效。又如苦辛通降法,用生姜、半夏之辛通,配黃芩、黃連之苦降,使?jié)駸釢嵝暗玫叫菇担瑒t中焦氣機恢復正常,亦屬升降配伍的范圍。 四.制約糾偏每味藥物都各有其偏勝的性能,有些藥還具有明顯的毒性或副作用,臨床用藥必須既用其利,又糾其偏,以保證用藥安全。因此,配伍中常利用某些藥物特有的制約作用,以減少其毒性或副作用。如半夏畏生姜,生姜能解除半夏的毒性;附子畏甘草,甘草能降低附子的毒性。所以《金匱要略》的小半夏湯以生姜配半夏,《傷寒論》的四逆湯以附子配甘草,都是臨床上利用制約作用以減少偏弊的配伍范例。 在辛溫香燥的剛藥中,適當加用柔養(yǎng)藥物,以調濟剛燥之性,防止其耗傷氣陰的副作用,也是常用的制偏方法。如用附子、肉桂溫腎補火,可配熟地、萸肉滋養(yǎng)肝腎;用香附、烏藥行氣,可配當歸、芍藥養(yǎng)血;用砂仁、豆蔻理氣和胃,可配沙參、石斛益胃養(yǎng)陰等。反之,滋補藥物性多膩滯,多服常服容易影響脾胃功能,所以也需配合一定的行氣化滯藥物,如補中益氣湯中配用陳皮,歸脾湯中配用木香等等。這種剛柔相濟的配伍法不僅可以補偏救弊,而且還能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以上四大類配伍法則,是在各個方劑中都有一定的形式出現,不管方劑如何變化,都是要根據具體的病證來隨證化裁,所以辨證準確,用藥精當便是對醫(yī)術的最終檢驗。 【文中素材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