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臺歷,止】 一個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獻中,它的含義有所不同,比如說停止、止于至善、適可而止、嘆為觀止等等,這些都是后半段或者說是后期形成的詞,有些用法不是這個字的原意。所以需要從字形角度分析到底是什么含義。 我們現(xiàn)在來看它的甲骨文寫法,大家好好看一看這個字,其實這個字就是腳的象形。
甲骨文中只有三個腳指頭,實際上,人有五個腳指頭,在古文字中三表示多,手的甲骨文也是三個手指頭。 甲骨文屬于象形字,所謂的象形就是從外形上是有點兒像,但實際上它不是,比如說這個手或者是腳,不會真的給你畫一只手畫一只腳,它是抽象的。因為這個字在很久很久以前,甚至是在先秦時期這個字義就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止后來就表示停止的含義了,為了保持腳趾的趾這個含義,于是就在原來字的基礎(chǔ)之上,左邊又加了個足字旁。 當止表示腳趾的時候,止就屬于象形字,當它指停止的時候,就是六書中的假借,今天腳趾的趾寫法,它屬于什么呢?它屬于形聲字。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六書,它的字形和含義是有聯(lián)系的,同一個字不同的含義,它就會有不同的六書與之對應(yīng),所以同一個字有可能分屬不同的六書,這個大家一定要清楚。 【甲骨文,止】 腳趾和腳對人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跟行動有直接的關(guān)系,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在所有的運動當中是不是大部分都離不開腳???所以腳的作用第一就是行動運動。 第二是停止。所以腳趾的趾它有兩個含義,而且這兩個含義是截然相反的,在一些古文字中能夠體現(xiàn)出它與行動和運動相關(guān)的特性來,在很多的古文字中都有這方面的含義。我做一個大膽的推測,就是在一些古文字或者是先秦的經(jīng)典中,止并不都表示停止。 【止,甲骨文】 《大學》中有好幾句用到了這個止。第一句叫止于至善。第二句話是大學中的知止而后有定。我們試著用止和行動的關(guān)系來理解一下這兩句話的意思。 第一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個止是行動或者做事。就是做事的時候,就是要行動到最善的時候,所謂善者果而已的那個善,一個非常完美的,見好就收的那個結(jié)果叫善。 而且我們一定要沿著這個目標而努力,而前行,而行動,所以止于至善的含義就是一直要沖著那個目標努力而行進,如果達到這個目標之后我們就可以停了。
而不是說停下來才有定,或者是停下來之后才能安定下來。人們在累的時候,或者迷茫的時候才會停下來。這個時候他怎么可能內(nèi)心安定呢?只有在一個人特別躊躇滿志,目標明確,勇猛精進的過程中,他才會有定力,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的含義。 【甲古文書法:止于至善】 【止的文獻引用】 第一個:
秦國的刑法處置是非??量蹋鴿h朝則就進行了一些很人性化的一些改動,比如說原來的時候要把鼻子割掉,到了漢朝就只笞三百下。以前還有個刑法要把人的左腳砍掉,當斬左止者,現(xiàn)在不砍了,就打鞭子五百下。所以這里的止意思就指的是腳。 第二個文獻:
下面我們來看《易經(jīng)·艮卦》這句話: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顯然這里的止和行它的詞性是一樣的意思,行是行動,止就是停止的意思,字面意思就是該停止的時候你就停止,該行動的時候你就行動,不管是動也好靜也好,都是適得其所,都是恰到好處,都是正當時機,那這種情況下就是其道光明,說明這個人也好,或者是做這個事情的程度也好,都是非常光明的,屬于光明大道。 另外易經(jīng)當中的艮卦,說:艮,止也,就是用止來解釋這個艮,所以在這個艮卦當中說到這個卦意中的止就是停止的止。 【止,演變】 下一句:
顯然這個止也是停止的止。 最后一個文獻:
邦國的范圍有多大?有千里之大。邦畿千里,那么到什么地方才是它的邊界呢?只要是這個地方有他的人民,這個地方的人民承認或者是接受天子的統(tǒng)治。那么這個地方就屬于天子的范圍,惟民所止。 好,止這個字,我們今天就說到這里,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明天再見。 附:趙老師推出課程鏈接: 一字一畫甲骨文 【蒲蒲蘭:一字一畫甲骨文,購買二維碼】 小篆書法入門課程: 【小篆書法入門購買鏈接】 附:2021年甲骨文臺歷,購買鏈接如下: 【2021年甲骨文臺歷,點擊上面圖片,還可以下單購買】 更多閱讀: 點擊左下角的原文鏈接,開啟甲骨文智慧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