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子為藜科植物地膚的成熟果實(shí)。其種子外形較小,與車前子大小相似。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秋季割收,曬干后除去雜質(zhì)。常生用。 一、地膚子的功效: 地膚子味苦,寒。歸膀胱經(jīng)。功效能清熱利水,祛濕止癢。其特點(diǎn)善導(dǎo)濕熱下行,功似黃柏而弱之。 常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fēng)疹,濕疹,皮膚瘙癢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jīng)》:“主膀胱熱,利小便。” 《別錄》:“去皮膚中熱氣,使人潤澤,散惡瘡疝瘕,強(qiáng)陰?!?/p> 《本草原始》:“去皮膚中積熱,除皮服外濕癢?!?/p> 《玉楸藥解》:“地膚子清利膀胱濕熱,治小便淋澀,療頭目腫痛,狐疝陰?,腰疼脅痛,血痢惡瘡,陽痿諸證。” 《本草備要》:“益精強(qiáng)陰,入膀胱,除虛熱,利小便而通淋。治?疝,散惡瘡?!?/p> 二、地膚子的配伍應(yīng)用: 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地膚子善清濕熱,利小便,其作用較為平和。凡清下焦?jié)駸岱街校擞命S柏而又畏其苦寒者,皆可以地膚子代之,實(shí)為良法。 治膀胱濕熱,小便不利,常配伍木通、瞿麥、冬葵子等,即地膚子湯。 若治血痢不止,還可用地膚子配伍地榆、黃芩等,研末,溫水調(diào)服。 《本草求真》:“地膚子,治淋利水,清熱,功頗類于黃柏。但黃柏其味苦烈,此則味苦而甘,黃柏大瀉膀胱濕熱,此則其力稍遜。凡小便因熱而見頻數(shù),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陰,寒以勝熱,而使?jié)駸岜M從小便而出也。” 2.用于皮膚濕瘡、瘙癢,蕁麻疹等病。地膚子即清利濕熱,又善祛濕止癢,即可口服,也能外用,常與蛇床子相須應(yīng)用。治風(fēng)疹、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病,常配伍蛇床子、白蒺藜、防風(fēng)、荊芥、紫草等藥。若濕熱較重者,還常配伍黃柏、白鮮皮、苦參等藥。 若治婦女外陰瘙癢,可配伍白蒺藜、生大黃、川椒、艾葉、苦參、黃柏、薄荷等,煎湯外洗。 若治濕熱下注,帶下陰癢,可配伍蛇床子、苦參、黃柏、白鮮皮、土荊皮、冰片等,煎湯外洗,共奏清熱除濕,殺蟲止癢之功。 若治疥瘡,可配伍川椒、貫眾、雄黃、九里光、枯礬、百部、苦參、烏梅等,煎水洗澡,可做參考。 若治血虛燥熱所致的皮膚頑固性瘙癢證,可配伍苦參、白蒺藜、當(dāng)歸、紫草、烏梢蛇等,即馭風(fēng)止癢湯。有皮損者,只可內(nèi)服,無皮損者,可以外洗加內(nèi)服。 若治風(fēng)熱外襲所致的蕁麻疹,可配伍豨簽草、白礬,煎湯熏洗患處,常獲佳效。 若治濕疹,可配伍蛇床子、蟬蛻、黃柏、龍膽草、紫草、白鮮皮、苦參、丹皮等,煎湯外洗。 若治濕瘡、頭癬,可配伍蛇床子、苦參、明礬、川椒等,煎湯外洗。 以上諸方用法,可做參考。 三、地膚子的用法用量: 地膚子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也適合外用。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余克;外用適量。 四、地膚子的應(yīng)用注意: 地膚子味苦性寒,故內(nèi)無濕熱,小便過多者忌服。 ~ ——中醫(yī)實(shí)戰(zhàn)筆記20.9.10傍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