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2021年3月22日,臨高到???/strong>,101公里 早晨起來有點綿綿細雨,氣溫降到20°以下,我只帶了短的騎行衣褲,另有一件很薄的防風衣。一路上時陰時雨,雨勢時大時小,最擔心的是小腿肌肉抽筋,不太敢發(fā)力,休息時也不敢停留多久。 到外面吃過早飯,先去臨高角。我原以為臨高角就在臨高縣城邊上,幾步路能到,其實相距10公里,騎車也要半小時。 臨高縣城很小,向北騎了幾百米就算出城了,也就是說,臨高城與臨高角之間的10公里基本都是農(nóng)田。和國內其他地方一樣,臨高城區(qū)正在快速向北擴張,不知何時能把這10公里填滿。 到市政大道路口,出現(xiàn)海南渡海戰(zhàn)役的浮雕,反映木帆船渡海,以及強渡部隊與瓊崖縱隊的會師。 再向北近2公里,到海南解放公園,位于臨高角。臨高角,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陸戰(zhàn)主要登陸點之一。公園原名臨高角解放公園,2020年5月完成升級改造,并改名為海南解放公園,以熱血豐碑雕像為軸心,與百年燈塔、四十軍和四十三軍烈士紀念碑相對應。 瓊州海關,簡稱瓊海關,是海口海關的前身,正式成立于1876年。1893年,瓊海關在臨高角建立燈塔,保存至今,與遼寧老鐵山燈塔、浙江花鳥山燈塔,一起位列國際航標協(xié)會評選出的“ 世界一百座歷史文物燈塔”名錄。 瓊海關臨高角辦公樓
正對著熱血豐碑雕塑,有兩個船頭外形的石碑,分別代表參戰(zhàn)的二大主力四十軍和四十三軍。如果仔細看,四十軍的船頭與熱血豐碑在一條直線上,四十三軍的船頭則偏在一邊。 1950年4月16日19 時30分,第四十軍六個團在十五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韓先楚的率領下,第四十三軍二個團在副軍長龍書金的率領下,分乘500多艘木帆船和少量機帆船,從雷州半島向海南島駛去。17日拂曉,四十軍在臨高角至博鋪港全線登陸。 金門戰(zhàn)役中,指揮員沒有與渡海部隊一起出發(fā),致使登陸的三個主力團各自為戰(zhàn),被守島部隊分割包圍。吸取這一教訓,韓先楚與龍書金都冒著生命危險,與渡海部隊一起出發(fā)、一起登陸,保證渡海中和登陸后始終有統(tǒng)一指揮。當時國軍海軍還有一定優(yōu)勢,卻無法攔阻渡海的木帆船,史稱木船打軍艦。 有中、英、俄、韓四種文字 好像也是火山石壘起來的 四十軍前身是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三縱隊,四十三軍前身是第六縱隊,都是林總麾下一等一的主力,要比較起來的話,三縱、四縱的實力更強一些。韓先楚一直在四縱擔任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后期轉任三縱司令員。韓先楚出自于鄂豫皖蘇區(qū),非江西蘇區(qū)嫡系,能成為林總愛將,憑的是顯赫戰(zhàn)功。 1957年9月,韓先楚調任福州軍區(qū)司令員,1958年的8月23日,在韓先楚的指揮下,金門炮戰(zhàn)爆發(fā)。傳說,韓先楚調任福州時,時任美國總統(tǒng)、曾經(jīng)指揮過諾曼底登陸的艾森豪威爾就患上了失眠癥。也許是英雄惜英雄?后來得知雙方只是炮戰(zhàn),艾克的失眠癥又奇跡般地好了。 豐碑后面就是昔日的臨高八景之一:仙人指路。我以為是那塊高出來的礁石,其實是臨高角岬角頂端約250米長的天然攔潮礁石堤,潮起而隱潮落而顯,疑為神仙為人類指路時留下的。在岬角的兩邊,形成迥然不同的兩道景觀:東邊為南海秋濤,漲潮時波濤洶涌;西邊為大鵬灣,任潮漲潮落,皆波瀾不驚。 仙人指路 南海秋濤 臨高角西邊平靜的大鵬灣 在臨高角同樣流傳一則凄美的故事: 什么時候到燈樓角看看 剛才進公園大門時,看到有二位騎友也一起過來的,我先去看了燈塔,耽擱了幾分鐘,出門的時候已經(jīng)不見他們的公路車了,沒能搭上話。 在公園里似乎天色還好,出來時開始起風,看樣子很快會下雨的,于是上車,趕路去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