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8歲結婚,婚前她是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婚后過了28年雖不富貴但平順安定的生活,丈夫死后,是27年顛沛流離、漂泊無依的生活。她的一生,像三段折線。 她最大的人生轉折點在她的46歲。46歲那一年,她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李清照意象圖) 我們知道,北宋1126年滅亡,南宋1127年建立,也就是說,李清照的前后半生的人生轉折與大宋王朝的國運幾乎同步。 李清照所作之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情思嫻雅;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前面我們讀了她的兩首少年詞作,這次我們讀一首她轉折期的作品,以便我們對她的前后詞風有所了解,這是一首《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根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這首詞應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深秋,這時趙明誠病剛剛病卒不久,正是詞人痛定思痛,漸漸接受新生活的一段時間。 老辦法,一句一句讀。 (天上星河轉) 天上星河轉,人間夜幕垂。這開篇兩句當然是景語,但“一切景語皆情語”。所謂的“星河轉”,是較為長久的時空變換,是詞人感懷家國淪喪之后的切身感受,她在慨嘆“天上星河轉,人間夜幕垂”的同時,帶入的,是她自己的悲涼滄桑感受。 因為有了“人間”與“天上”的對比,使“人天遠隔”的悲涼更加深沉凝重,家中丈夫離世,世間國家淪亡,這兩句“景語”是她懷念自己的丈夫、感懷家國的表達,字面上的描寫看似平淡無波無漾,詞人對于人間天上的感喟卻是暗流洶涌,無法平息的。 (涼生枕簟淚痕滋) 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秋涼從枕間透出來,眼淚浸濕了席子。起身解開羅衣,心下估量深沉的夜已近清晨。枕簟生涼,自然是深秋時節(jié),趙明誠卒于是年八月,這時的詞人孤寂凄苦之情自然而然地移于物象,看身旁的一切事物都是帶著悲情色調的,“涼生枕簟”只是現(xiàn)實物象,“淚痕滋”卻足見痛哭不止一時,因為淚水已經滋潤了枕簟。 “夜何其”有典,出自《詩·小雅·庭燎》,詩中所言“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鄉(xiāng)(向)晨”。這首詩原寫周王早起將要視朝的情景,所表達的時間點,是夜深光景,甚至已經到了要“早朝”的清晨時節(jié),足見詞人“解衣將眠”時,已經是天色將近無亮之時了,她幾乎徹夜流淚無眠,可見她的痛苦之深。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這里的“聊問”,不見得是真有此問,該當是詞人心下揣度,暗暗估量。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什么是好“章法”,詞人這句的接寫就是。上片寫完“起解羅衣”,下片緊接著寫羅衣上的花繡,這是真正的“過片不斷曲意”,是上下片粘連的巧妙。 “翠貼”就是貼翠,就是用翠羽貼成蓮蓬模樣;“金銷”就是銷金,就是以金線繡出蓮葉的紋路;貼翠、銷金二者都是制衣工藝,所以,詞人這里寫的羅衣,是自己舊衣服,是品質還不錯的華服,詞人南渡之際,依然一直帶著舊時的華服。但這些舊日的華服,上面的紋樣也隨著詞人的心情變得破敗不堪了,上面的蓮蓬碎小,藕葉稀疏,你看,傷心人眼中的一切,都帶著傷心的味道。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讀李清照的詞,常常讓人想起白居易的詩,因為他們都擅長用淺淡平易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感情。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以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為例,稱清照詞“皆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奔毤毸剂磕鞘自~里的“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可不就是大白話,但品味個中滋味,卻實在沒有再合適的詞句可用了。 這首詞的最后一句“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同樣看似日常口頭語,細細品讀,也有說不盡的滋味。 (舊時天氣舊時衣) 天氣如舊時,羅衣如舊時,只有人的心情不似舊時了!連用三個“舊時”,這就是口頭話:秋涼天氣跟往年一樣,金翠羅衣也是往時的舊衣服,甚至穿這件舊羅衣的人,也是舊時的人,只是這個飽經滄桑、倍受摧殘的人,“情懷”已經跟舊時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沒有相當?shù)娜松洑v,這樣的詞往往不易讀懂,因為李清照的詞,是把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入詞句的。中華書局王仲聞認為這首詞:“全詞用筆細膩、縝密、從容、蘊蓄,寫得情致婉轉,凄惻動人,足以代表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細細思量,這個評價是準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