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主題,為歷代詩人所涵詠?;蚴歉袘镏锖虻氖捝?,或是抒發(fā)身世浮沉的悲嘆,或是蘊藉深沉的歷史之感與國事之憂??傊?,“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悲秋的情緒常有,悲秋的詩歌亦數(shù)不勝數(shù)。 但也不是所有的詩人,都會倡導這種悲秋的情緒。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曾在他的《秋詞二首·其一》中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可謂是一反悲秋的常調。值得一提的是,劉禹錫也是眾多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員。 并且,劉禹錫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還處于遭受政治打擊被貶朗州(湖南常德)司馬時??梢妱⒂礤a與其他文人士大夫一樣,作詩都是因為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所以寓于他物以自我寬慰,只不過劉禹錫要豁達的多。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劉禹錫的這首《秋詞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首先,詩的前兩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意思是說,自古以來人們就在悲嘆秋天蕭瑟、凄清,我卻認為秋天遠遠勝過那春天。可見劉禹錫是直接否定了古人慣有的悲秋情緒,且拋出了自己的想法,進而熱情的贊美秋天要比那百花齊放的春天還要好。 另外,這里劉禹錫說是“自古”,它最早出現(xiàn)在屈原的《楚辭·九辯》中,即“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詩到這里,那么問題來了。劉禹錫究竟是根據(jù)什么才說“秋日勝春朝”的呢?我們接著來看詩的后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它的意思是說,秋天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白鶴推開白云直沖而上,也激發(fā)著我的詩情飛向了萬里高空。很顯然,劉禹錫選取“一鶴凌云”這秋天的獨特景象,為的就是向世人展現(xiàn)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的開闊景象。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白鶴直沖青天的高揚氣概深得詩人的心。 對于劉禹錫來說,他被貶朗州,就是遠離了朝廷,遠離了親友,從而變得形單影只,就與那晴空一鶴一樣。但劉禹錫沒有就此消沉,反而是以一種盎然向上的精神和豁達的胸襟,唱出了這首非同凡響的秋歌。那排云直上的白鶴,其實就是劉禹錫的精神寫照。 縱觀劉禹錫的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短短二十八字,卻是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為我們表現(xiàn)出了秋天的壯美,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奮發(fā)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由此可見,劉禹錫留下的是一首詩,更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讀后可以讓人心胸開闊。 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