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青玉雙鵝帶蓋小盒 遼 高9.3厘米 寬3.8厘米 遼寧省阜新縣清河門出土 遼寧省博物館藏 盒作雙鵝蹲伏狀,中間挖空,圓口,內(nèi)為管狀盒腔,口稍斂,兩側(cè)各有一穿繩用的小孔,細(xì)線刻羽毛狀,制作精巧。 142、 金鏈白玉竹節(jié)盒 遼 高 17厘米 寬 4.4 厘米 1967 年遼寧省阜新縣塔營子出土 遼寧省博物館藏 白玉琢成的竹節(jié)式圓筒形盒,以金鏈穿系,盒共六節(jié),最上節(jié)為蓋,下五節(jié)為身,兩側(cè)出貫耳,兩條金鏈分穿其中,上以金環(huán)總之,鏈下端各鑲一藍(lán)玻璃茄形墜,并包葉狀金片,制作精工,獨(dú)具匠心。 145、 金扣玉帶 金 玉板長11厘米 1958年吉林省扶余縣金代墓出土 吉林省博物館藏 帶板玉質(zhì)白色。全帶由十八塊長方形光素玉鑄和一塊玉鉈尾用金鉚釘連綴于馬尾帶上,帶扣是用黃金制成。帶中間佩掛海螺及金環(huán),具有明顯的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格。金墓出土如此完整的玉帶尚屬首次,極珍貴。 143、白玉獸 遼 長 6.5厘米 高3.8 厘米 寬1.5 厘米 1978 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右旗白音漢窖藏出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右旗文物館藏 玉料呈白色。立雕,獸短尾長鬃,小耳尖嘴,作弓身伏臥狀。以玉料原有褐色巧作鬃毛和尾毛。是遼代玉雕動(dòng)物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144、 白玉牡丹花形冠飾 遼 高2.4厘米 寬2厘米 厚0.6 厘米 1950 年遼寧省阜新縣清河門出土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玉質(zhì)純白滋潤,雕工精細(xì),一花二葉,透雕三孔,花葉上都有精致紋脈,背面板平,分鉆可縫穿三鼻,似帽上的裝飾品。 146、 玉壽帶銜花佩 金 徑3.8厘米至7厘米 厚0.5厘米至0.7厘米 198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墓葬出土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玉料呈黃色。間以陰線點(diǎn)綴,通體鏤雕成口銜折枝花、展翅飛翔的壽帶鳥,溫潤可愛。 147、 白玉壽帶啄花佩 金 徑 6厘米 厚約 0.5 厘米 1980 年北京豐臺(tái)區(qū)王佐金代烏古倫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佩體呈扁圓形,正面略呈弧形,采用多層鏤空技法琢磨。中部飾一只長尾壽帶,尾羽分作兩股,圓眼、尖喙,側(cè)身回首,以短陰刻線顯示豐滿的羽毛。壽帶兩足立于枝上啄花,兩側(cè)以枝葉、花卉、花蕾環(huán)繞。葉面和花瓣有淺陰刻線,并向里內(nèi)凹,邊緣有銳感。此佩拋光瑩潤,鏤刻精巧,栩栩如生。 148、 148、149、青玉'龜游'佩 金 徑 7 厘米至 10厘米 厚約1.3 厘米 1980 年北京豐臺(tái)區(qū)王佐金代烏古倫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佩作橢圓形。成對(duì)。正面略呈弧形凹面,鏤雕成多層荷葉和水草紋。中間兩片碩大的荷葉,單線陰刻葉脈紋理清晰,荷葉中心各凸雕—只伸頸向?qū)ε佬械慕?,琢雙陰刻線為角背紋?!樽杂蚁蜃笈佬械凝斻曌『扇~。另一件為自左向右爬行的角銜住荷葉。玉佩造型新奇生動(dòng),鏤刻精細(xì),是出土的金代玉制品中的代表作。 150、青玉童 金 高5.1厘米 寬1.8 厘米 1973年黑龍江省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玉料呈青色。立雕而成。玉人頭戴紗帽,身著短衣長褲,左手執(zhí)蕉葉背于肩上,右手下垂,頸下佩項(xiàng)鏈,兩腿交叉,作行走狀。玉人似為兒童,刻畫生動(dòng),為金代玉雕人物的代表作。 151、青玉童 金 高5.8 厘米 寬3.4厘米 厚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玉色青白,有沁色及土斑,人為立形。頭面較平,五官隱起,三丫髻分別于頭頂及兩側(cè)耳上,衣襟敞開,分向兩側(cè),衣褶簡潔。左手握拳,右手托海青鶻。兩腿較短,著肥褲,左腿前,右腿后,似行走狀??赡苁墙鸫瘚?。 宋金玉童有較濃厚的生活氣息,注重表現(xiàn)生活中的一瞬間狀態(tài),神態(tài)較真實(shí)。這件作品為金代玉童代表作。 152、墨玉藻魚 金 長 5.7厘米 高3厘米 1973年黑龍江省綏濱縣中興公社墓葬出土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玉料呈墨黑色。體扁,魚似鯉,鏤雕成口銜折枝蓮荷形,以陰線琢刻魚鱗及荷葉脈絡(luò)。雕刻精細(xì),生動(dòng)逼真。 153、玉荷葉魚墜 金 長 4厘米 寬2.7厘米 1980年西安市譚家鄉(xiāng)范家寨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青玉由于年久土浸,有一層土斑。荷葉外卷,其上浮游一魚,嘴銜落在荷葉上的小葉,游魚圓目長嘴,以平行相交直線為鱗,平行短線為鰭與尾。造型生動(dòng)自然,構(gòu)思巧妙,以荷葉表示長滿荷葉的池塘,魚在水中游動(dòng),口銜秋風(fēng)掃掉的樹葉游玩。玉墜雖是小件,但題材豐富,氣氛活躍,既有自然的變化容姿,又是藝術(shù)裝飾品。 154、 青玉鏤雕仙人鈕 金 高9.5 厘米 寬7.5厘米 厚 3.5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有大片皮色。立體圓雕山林景觀。一面,一棵高大柞樹下,一仙人端坐其中,雙手執(zhí)拂塵平放于膝上,一女仙侍立于側(cè),手托一盤,頭上及身后兩仙鶴翻飛展翅,女仙腳踏巖石,石下一只烏龜引頭伸頸,一頭雄鹿立于身后,回首張望。另一面,柞樹下兩鹿相對(duì),一臥一立,引頸向上,似在觀望樹頂上兩只小猴嬉戲。 這件玉雕采用圓雕和鏤空技術(shù),鏤空一般用孔鉆法,留有孔洞痕跡,直徑大小不一,顯然受宋代鏤空玉雕之影響。 155、白玉銜蘆天鵝 金 最長 8.7 厘米 最寬5.3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微有皮色。雕天鵝銜蘆飛行狀。鵝圓眼,頸細(xì)長,頭抬起向上,張口銜蘆一枝。雙翅展開,琢四排羽狀紋,背部、尾部琢羽紋,雙爪并排屈于腹部。 天鵝題材的玉器在金代大量出現(xiàn),以'春水'玉最為典型,這件玉鵝在造型及雕琢風(fēng)格上與春水玉上的天鵝相同。 156、 白玉鏤雕鶻攫天鵝飾 金 長 5.9厘米 寬3.9厘米 厚 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如凝脂,背面留有鉆痕多處,圓雕,鵝體肥碩,頸彎,頭向上,張口,呈展翅掙扎狀。鏤雕飛鶻啄鵝頭,鶻腿系飄帶。以陰紋飾兩鳥身、羽翼之紋理。雕琢生動(dòng)有力,比例適度,是難得的珍品,反映了北方女真族特點(diǎn)的、形象生動(dòng)的佩飾、嵌件。 157、青玉鶻攫天鵝飾 金 長 7.5厘米 厚 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玉為青白色,局部有黃銹色斑浸,體呈扁平的橢圓形。正面為弧凸?fàn)睿w鏤雕一天鵝藏于荷花叢中,一只海青鶻俯沖而下,作追逐狀。海青鶻飾陰線紋。 玉佩背部為橢圓環(huán),環(huán)兩側(cè)有一橫穿的孔,可作結(jié)扎之用。此器似是腰帶或冠帽嵌飾。 158、 白玉鏤空鶻攫天鵝帶環(huán) 金長 8.5厘米 寬4.5 厘米 厚2.2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含玉皮之色,長方形,側(cè)面有一橫穿可穿束帶。下部有一扁環(huán)可懸掛物件,帶飾表面鏤雕鶻捉鵝圖案。鵝身碩大,迫于水面,頭藏荷葉之下,鶻在鵝頭上,欲啄其腦。所飾為女真人春水圖案,作品為金代。 159、青玉雙鹿帶環(huán) 遼金 長 5.9厘米 寬 3.5厘米 厚 0.8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zhì)深青色。長方形,片狀,減地深雕法。兩臥鹿昂首,中間一棵柞樹,陰刻大葉,一鹿有角,身后琢一小樹。器下琢一扁圓套環(huán),可穿戴。背后四角各一對(duì)穿孔,可穿系。刀法粗獷有力。這是遼、金秋山玉的最為單純簡括的作品。 160、白玉環(huán) 金 外徑 4.9厘米 內(nèi)徑 3厘米 厚 0.4 厘米 1980年北京豐臺(tái)區(qū)王佐金代烏古倫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環(huán)作六瓣形。正面外緣為圓雕微凸起脊,脊內(nèi)的緣向里凹,邊緣有銳感,背面平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