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禮記》中說過這么一句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p> 在孔子看來,吃飯喝水那是人最為基本的日常欲望需求;而男女之愛,更是人最為根本的原始欲望選擇。 為何孔子會覺得吃飯喝水,以及男女之愛是人欲望的基礎(chǔ)呢?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是普通人,都不可能不吃飯不睡覺。所以,人因?yàn)轱嬍扯?,也因?yàn)椴荒茱嬍扯廊?,這就是人之生存的需要。 而人類要繁衍后代,要組合成一個家庭,就必須要有男女之愛,否則同性就好了,又何必男人和女人同房共枕呢? 而在后來,所謂“飲食男女”也被看成是每個人生來便具備的欲望需求。而這種所謂的欲望,并不代表好壞,而代表正常。 要是一個男人對女人沒有興趣,那這個男人正常嗎?肯定是不正常的。 要是一個普通人表示他不喜歡吃喝拉撒,那這個人根本就是虛偽做作之人。 《孟子》中有句話是這么說的:“食色性也。仁,內(nèi)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nèi)也?!?/p> 如果碰到這幾種人,其實(shí)是善緣,要好好地把握,與之深交。 喜歡“調(diào)情”的人,值得深交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這么一個詞,那就是“調(diào)情”。 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調(diào)情這種事兒只適合于男女之間的相處,而不適合于與其余人的交往。 難道說,兄弟與兄弟之間,閨蜜與閨蜜之間,就不能夠“調(diào)情”嗎? 其實(shí),狹義中的“調(diào)情”,那是男女之間互相挑逗的意思。而廣義里的調(diào)情,則是人與人去調(diào)配感情的意思。 一個人,要是他能處理好私人的感情,也能夠忠于其余的關(guān)系,例如社交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知己關(guān)系等等,那就證明這個人是真性情之人。 就拿男女之間的調(diào)情來說,要是男人不去挑逗女人,女人也跟男人保持距離,那么這兩者根本就是冰冷的陌生人,連正常的欲望都不存在。如此,相處在一起就是不正常的體現(xiàn)。 為何這么說呢?就是因?yàn)樗粣鬯运挪粫フ{(diào)情于她。 可以說,交朋友, 不管是男女朋友,還是一般朋友,都要深交一個懂得“調(diào)情”的人,這是關(guān)系能夠長久的保證。 喜歡“琴棋書畫”的人,值得深交 一個人的真性情,往往都體現(xiàn)在這個人的愛好上。而愛好,恰恰就是人內(nèi)心的一面鏡子。 那些喜歡“琴棋書畫”的人,其實(shí)他們有著高雅的情趣和追求,也有著較為超乎尋常的生活體會。 現(xiàn)在的許多人,他們都生活在較為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根本沒有任何的時間和心情來擺弄“琴棋書畫”。這是現(xiàn)代人的遺憾。 對此,有些人會疑惑,這所謂的“琴棋書畫”愛好難道還是讓人去彈琴,去下棋嗎? 其實(shí),這僅僅是一個概括性的詞語而已。讀書看報,品茶品人這是“琴棋書畫”愛好中的一部分,它的內(nèi)涵是多樣的。 人肯定是要有某些心靈上的追求的。要是人連自己喜歡什么都不知道,連自己向往什么都分不清,那這個人終究是靈魂麻木的人。 我們與人深交,要記得一個道理,那就是要交靈魂有趣的人,而要對行尸走肉者敬而遠(yuǎn)之。 懂得“感恩”的人,值得深交 有個故事是這么說的。 一位滿身銅臭味道的人到廟里去問禪師,他說:“師傅,我這一生賺了很多錢,有著別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巨大財(cái)富,可為何我還是找不到真朋友呢?” 禪師笑了笑,道:“只因?yàn)槿瞬欢酶卸??!?/p> 商人茫然地?fù)u搖頭,道:“老師傅,我還是不懂得你所言的是什么意思。” 禪師也沒有說什么嗎,只留給他這么一句話:“天恩地恩人恩,常感常在常樂。” 天地對于我們的恩惠,我們要懂得感激;別人對于我們的幫助,我們要學(xué)會感念。而這兩者將讓人懷有一顆心,那就是感恩之心。 一念感恩,萬般可得,一念無情,萬劫將至。 別認(rèn)為有錢了,身邊都是朋友,其實(shí)他們都是來坑你的。只有主動幫助你的人,無論何時都待你如初的人,這才是我們需要感恩的人,也是值得我們?nèi)ド罱坏娜恕?/p> 可以說,懂得雪中送炭,懂得感恩的人,都值得我們?nèi)ズ煤冒盐铡?/p> 有原則有底線的人,值得深交 有一位西方的哲學(xué)家說過,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人懂得自己該做什么,能辨別是非曲折,而動物只會兇猛成性。 做人,就該做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正常人,而不能成為一個啥都不管,毫無原則的非正常人。 就好比一個窮兇極惡的壞人,他為了謀取利益而不擇手段,為了達(dá)到目的不惜害人利己。 對于這樣的人,我們根本不能靠近,哪管他多么有錢有勢。要知道,當(dāng)他反咬你一口的時候,他絕對會讓你感覺到刻骨銘心的痛苦。 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得明白這么一個道理,那就是為人處世,就該遵循原則而行。交友成婚,就該尋覓有底線之人。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碰到善緣,而不是招惹孽緣惡人。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