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方 78、茵陳蒿湯 3味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4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236、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 260、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金匱要略15 黃疸 13、谷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fā)黃,為谷疸,茵陳蒿湯主之。 第13、78、130、236、260條共5條論述、 130條:茵陳蒿湯 3味 茵陳蒿六兩(18克),梔子十四枚(I4克),大黃二兩 (6克) 用藥分析: 茵陳蒿清熱利濕,降泄?jié)崮?/div> 梔子清熱燥濕,清三焦煩熱 大黃瀉熱燥濕,推陳致新。 方歌: 茵陳蒿湯梔大黃 清熱利濕退黃方 身黃目黃小便黃 臟腑理熱服之良。 茵陳蒿湯方證。 中醫(yī)適應證: 1.濕熱發(fā)黃,身黃、目黃、小便黃,大便不爽或便秘 2.寒熱不食腹脹滿惡心嘔吐 食即頭眩 心胸不安 急躁不得臥,但頭汗出 劑頸而還 口渴欲飲 3.臟腑濕熱蘊結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西醫(yī)疾?。?/div> 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炎綜合征,酒精性肝損傷,化療性肝損傷,急慢性膽囊炎,膽道蛔蟲病,膽息肉,膽結石,腎炎,腎病綜合征等附合臨床表現(xiàn)濕熱黃疸證者。 1.急性黃疸性肝炎:身黃如橘子色,小便黃,黃疸指數(shù)高用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 2.黃疸性肝炎轉氨酶高1000多者用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大建中湯。 大便干結者:加大飴糖用量 大便稀溏者:減少飴糖用量 降轉氨酶高:當歸6克,五味子12克打碎入煎劑中效果好。 3.新生兒難治性黃疸:茵陳蒿湯合人參湯和附子湯,舌苔膩者和藜蘆甘草湯。 4.婦科帶下色黃:茵陳蒿湯合梔子柏皮 湯和薏苡附子敗醬散。 5.妊娠高血壓 濕熱者:半夏瀉心湯合茵陳蒿湯和梔子柏皮湯加減 頭暈者: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合澤瀉湯 瘀血者:茵陳蒿湯合桂枝茯苓丸和澤瀉湯。 6男性陰囊濕熱汗出搔癢 茵陳蒿湯合梔子柏皮湯和牡蠣澤瀉散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半夏、川烏(附子)同用的經方兩個,甘遂甘草方一個 1.赤丸 2.附子粳米湯 3.甘遂半夏湯 經方學習筆記2021年4月28日整理。
|
|
來自: 昵稱13394278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