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蘭州人在西域建立的王國。他們崇尚中原文化,保持著中原習俗,前后延續(xù)兩三百年。玄奘西行,他們是最大贊助者。誰知,最后卻被大唐名將侯君集率軍所滅。 這個西域王國,就是高昌國。五世紀下半葉,一位蘭州榆中人,將這個王國帶到上了巔峰。想不到吧,蘭州人還曾經(jīng)這么厲害,居然在西域當了國王。
高昌國,西域古國之一,大體位置在今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qū)東南。這里曾經(jīng)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國。漢代時,這里是車師國前王的地盤。 蘭州人建立的西域古國,玄奘大師的最大贊助者,卻被李世民所滅 在漢武帝開疆拓土的大潮中,漢軍西進,貳師將軍李廣利爭奪天馬失敗,返回時,老弱在此地屯駐,修筑壁壘,取名高昌壁。有人說,高者高大之意,昌者興盛之意。高昌含義為高大昌盛,一往無前。實際上是這里“地勢高敞,人庶昌盛”,稱為高昌壁,又稱高昌壘。 公元前60年,大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府,以此地為戊己校尉駐地,成為守衛(wèi)西域的重地。西晉時期,依舊沿用高昌之名,設為高昌郡。十六國時期,中原喪亂,西域不穩(wěn),各地勢力紛紛自立為王。好在,河西走廊一帶,雖有五涼更替,但局面相對穩(wěn)定,對西域東部依然有比較強的控制權(quán)。 當時,河西走廊的五涼政權(quán),多把高昌等地當做退路,好幾個政權(quán)在覆亡之際,那些,末路王侯們,多跑到高昌躲避災難。439年,北涼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國,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故有歷五帝王,六十三年之說。 不過,這里是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東進河西走廊必經(jīng)之地。從漢軍西進之時,就是各個勢力相互爭奪的地方。亂世中的高昌,也是幾個勢力相互爭奪的地方。 2.敦煌人曾為高昌王 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465年),柔然占了高昌,立闞伯周為高昌王。這個西域王國,由此開始了他亂世中掙扎求生的日子。 果然,在幾大勢力之間的高昌國,日子過得并不好。先是內(nèi)亂不斷,伯周死后,少子義成繼位。其他人自然不滿,一年多之后,闞首歸殺胞弟義成而自立為王。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高車(鐵勒)出兵,殺闞首歸而立敦煌人張孟明為王。這個是高昌國第一個甘肅王。 蘭州人建立的西域古國,玄奘大師的最大贊助者,卻被李世民所滅 誰知,張孟明治國無方。亂世中的小國王,不好當。不是,每個人都善于左右逢源的。這不,張孟明要討好幾大勢力,就要拿出大筆錢財,免不了橫征暴斂。自然引起國人的不滿。八年后,高昌國人殺了張孟明立馬儒為王,以麴嘉為右長史。 這下,總算消停了一陣。不過,此時的高昌王馬儒,一直處在恐慌之中。害怕啊,不怕不行,外有強敵覬覦,內(nèi)有內(nèi)亂。高昌王馬儒害怕了,他建議上書北魏朝廷,請求遷移內(nèi)附。這是個難題啊,不接受不行,人家好歹,割讓了500里的地方;接受了也不行,那里去找地方,安置這些人呢? 無奈中,北魏朝廷派大將軍孟威率千余騎兵,前去接應。聞聽這個消息后,高昌王馬儒自然心中大喜,派出使臣和軍隊到邊境上迎接??墒牵卟龂睦习傩詹粷M意,高昌國盛產(chǎn)葡萄酒,漢唐之際,這就是超級奢侈品啊,價值很高啊。漢末,孟達的父親孟佗,用一斛葡萄酒換了一任涼州刺史。此外,高昌國還有白鹽,這也是等同于貨幣的財富。 高昌人不滿,殺了國王馬儒,立右長史麴嘉為國王。因而,人們總結(jié)高昌先后有四個獨立王國,先后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3.蘭州人麴嘉,建立麴氏高昌國 麴嘉,這位蘭州人在亂世中,閃亮登場了。麴嘉當高昌國王后,采取政策和馬儒有所不同。他的政策是傾向于北魏政權(quán),同時也較好北方的游牧民族。 北魏王朝,授予麴嘉為車騎將軍、司空公、都督秦州諸軍事、金城郡開國公。此時,北魏王朝在北方具有比較強大的優(yōu)勢。高昌國有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 說起來,這個高昌國雖然是絲綢之路綠洲王國,但是地盤相對比較大,而且物產(chǎn)比較豐富。據(jù)記載,高昌地域東西200里,南北500里,境內(nèi)四面多山,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耕地近千公頃,谷麥一年兩熟,國民養(yǎng)蠶產(chǎn)絲發(fā)展生產(chǎn)。同時,高昌出產(chǎn)赤鹽,復有白鹽,光澤如玉。麴嘉常以此作枕,作為進貢中原的貢品。他們生產(chǎn)的葡萄酒,運往中原,是暢銷貨,深得青睞。 高昌國的居民,大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當?shù)卦芯用瘢硪徊糠志褪橇魍稣吆徒z綢之路上商人。 高昌國百姓多以隴右移民為主。麴氏就是其中代表,此時的高昌王族麴氏來自于蘭州。從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麴氏是蘭州地區(qū)的大姓,可以說名門望族。據(jù)考證,金城的麴氏分為兩支,分別在金城(今甘肅蘭州)榆中,這一支為主干。另有一部分在西平(今青海西寧)等地,他們屬于地方旁支。 由于張氏高昌國和麴氏高昌國的國王,都出自甘肅。故而,高昌國的隴右移民多。據(jù)考證,高昌國的百姓多是隴右移民,漢族姓氏主要以張、馬、索、汜、陽、宋、趙等大姓。此外,高昌國內(nèi)還有多種不同的民族。其中有鮮卑的禿發(fā)氏,突厥的阿史那氏,車師的車氏,鄯善的鄯氏,龜茲的白氏,焉譽的龍氏,天竺的竺氏,月氏的支氏,石國的石氏等和昭武九姓的康、安、曹、史、米、何等姓氏。 4.模仿中原王朝體制的西域古國 雖然高昌國被中原政權(quán)當作“西北諸戎",但實際上他們卻以中華文化為主。國人風俗習慣與中原略同,婚姻也行六禮。服飾,丈夫從胡法,婦人略同華夏。房屋大都與榆中百姓房屋相同,因氣候干燥,房屋均為土木結(jié)構(gòu),屋頂覆土。職官制度模仿中原又自具特色,其中央行政體制據(jù)藩國標準設計,地方行政類似郡縣制,高昌境內(nèi)共設4個郡和18個縣。各城也仿照內(nèi)陸城市的坊里建筑模式,工商業(yè)集中經(jīng)營,防火、防盜設施齊備,城門由禁衛(wèi)軍把守,各郡、縣也分別由司馬領兵守衛(wèi)??な?、縣守由中央貴族擔任,官有四鎮(zhèn)將軍、長史、司馬、門下校郎、中兵校郎、通事舍人、咨議、校尉、主簿等。尤其是, 麴氏高昌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王以下,有相當于宰相的令尹;下面設立吏部、祠部、庫部、倉部、主客、禮部、民部、兵部等許多行政部門。 文字亦同華夏,兼用胡書,傳習《五經(jīng)》、歷代史書、諸子集等典籍。置學官弟子,以相教授。雖習讀之,而皆為胡語。高昌施行軍政合一,兵丁可以占田,可與土民通婚定居,其賦役制度十分復雜。宗教融合內(nèi)陸與西域各民族之所信,佛教、祆教并存,而以佛教為盛,國內(nèi)有佛寺150余座,僧尼數(shù)干,常遠到中原取經(jīng)傳道。 麴嘉立國后,一方面向蠕蠕(柔然)稱臣納貢,另一方面又派使臣赴洛陽朝拜魏主聯(lián)系東遷。后來,蠕蠕主伏圖被高車所殺,便又向高車納貢。幾年后,高昌國勢稍盛,恰逢鄰國焉者為厭噠所滅,應請求,麴嘉便派次子麴堅前往,暫時以國王身份主持該國事務。 5,玄奘孤身西行,夜入高昌 北魏正光六年(525年),麴嘉病逝,謚昭武王,在位二十四年。魏孝明帝追贈鎮(zhèn)西將軍、涼州刺史。封其子為高昌王,為政五年(525年一530年),是為道昭王。后麴堅立……可以說,自公元5世紀中葉古高昌國建立后,先后稱王的有闕氏、張氏、馬氏、鞠氏,其中以鞠氏統(tǒng)治高昌國的時間最長,共傳九世十王歷時140余年。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一說貞觀三年八月),26歲的玄奘從長安出發(fā),開始了他非凡的5萬里西域之行。大師和秦州(天水)和尚孝達結(jié)伴到了天水。正巧又遇,到蘭州的人,于是玄奘又和他們結(jié)伴來蘭州。大師在蘭州住了一夜,人們推測玄奘就住在莊嚴寺內(nèi),因為那離黃河非常近。據(jù)考證,玄奘到蘭州后,在由薛舉王宮改造后的莊嚴寺住了一夜,隨送官馬到河西的人去涼州(武威)。在武威,玄奘一停一個多月,向當?shù)厣娭v《涅槃攝論》和《般若經(jīng)》。一時間,四方僧侶云集,玄奘的大名也傳往西域。 此時,從涼州到酒泉一帶,嚴禁百姓西行。涼州都督李大亮硬逼玄奘回長安。幸好,河西和尚領袖惠威,很器重玄奘的才干,在他的幫助下,玄奘悄悄潛伏而行,來到了酒泉。 這時涼州嚴查和捉拿玄奘的牒文又到,牒文寫著:“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至州縣,宜嚴候捉?!毙蚀髱熚餍星蠓?,到了瓜州(今瓜州縣雙塔堡南的鎖陽城廢址一帶)。有人告訴他:從瓜州北行50多里,有條葫蘆河,下寬上狹,水洄波急,不可渡,上面就是玉門關,是西去必由之路。 瓜州有個叫李昌的官員懷疑玄奘是牒文要捉拿的人,就密帶牒文來找玄奘。他指著牌文說:“法師,你是不是這個牒文中的人?”玄奘大吃一驚,吞吞吐吐不敢回答。李昌說,你必須說實話,他才能為你想辦法。玄奘據(jù)實而答,李昌深為贊許,毀了牒文,幫助他買了一匹馬,又雇了一個胡人石槃陀為他引路。天快黑的時候,玄奘和石槃陀出發(fā),三更時就遠遠地看見了玉門關(今安西雙塔堡)。石磐陀,傳說中小說作品《西游記》里孫行者在生活中的真實原型。 在玉門關上方10里的葫蘆河,只有丈把寬,石槃陀砍了幾棵樹,搭在河上,又鋪上草和土,讓玄奘過河。過了河,當晚就睡在草地上。 天快亮時,石槃陀企圖殺死玄奘,原路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生異心,起身端坐,兩眼瞪著他,石槃陀提刀徘徊,說明了想回家的緣故,玄奘同意他返回瓜州,并送他一匹馬表示感謝,只好孤身西進,過八百里瀚海,抵達西域的第一個小國伊吾。 玄奘從伊吾到高昌的百力城,使者給玄奘換馬,玄奘連夜入高昌,宮中皆未眠,“王與侍人前后燭自出宮,迎法師入后院,坐一重閣寶帳中,拜問甚厚”。 6.玄奘絕食,才得西行,高昌王贊助二十年費用 高昌國非常崇信佛教,從上至下都篤信佛教,曾有“全城人口三萬,僧侶三千”“有150多座寺院”,可見高昌國的佛教香火之盛。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昌國內(nèi)佛教盛行,另一方面,而與他的祖先來自蘭州榆中有著直接關系。 此時,高昌國國王是麴文泰,非常尊崇佛教。玄奘法師在高昌傾盡所學,宣講佛法,連續(xù)講經(jīng)三個月,深得民眾的愛戴。麴文泰堅持不讓玄奘離開高昌國,而玄奘西天取經(jīng)之心堅如磐石,最后竟以絕食相抗爭。最后,高昌王不得不放行,同時給玄奘提供了介紹信和費用。 高昌王成為玄奘西行求法的主要贊助者。高昌國剃度了4個僧人作為玄奘的侍從,另外制作了30套法服、各種面衣、手衣、靴子、襪子等物件御寒。贊助黃金100兩、銀錢3萬、綾及絹等500匹,作為往返20年之用,撥給馬30匹、力役25人,給沿途24國國王都寫了國書,每書附大綾1匹為信。為尋求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的幫助,又獻“綾綃五百匹、果味兩車”,派史歡信護送面呈。 可見,如果沒有高昌王的支持贊助,玄奘西行將面臨難以數(shù)計的困難。玄奘法師經(jīng)19年行五萬余里路,歷130多個國家,到過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qū)的110個古邦國,幾乎沿著印度的三角形國土走了一圈。最后,玄奘帶回佛經(jīng)657部,回到了大唐王朝的國都長安。在慈恩寺講經(jīng)說法并翻譯梵文佛教經(jīng)典,又在長安譯經(jīng)19年,譯作達74部、1335卷。終成一代高僧。 7.唐將侯君集率軍,滅高昌國,麴文泰被嚇死 信佛的鞠文泰在處理國事上一塌糊涂,在高昌國內(nèi)勢力的壓迫下,倒向突厥人,試圖對抗大唐王朝。 姜行本紀功碑 于是,唐太宗以此為借口,于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派吏部尚書候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帶領薛萬備、牛進達、姜行本等將領,率兵進攻高昌。 麴文泰與屯駐浮圖城的西突厥可汗約定,有急相救,共為表里,負隅頑抗。翌年,唐軍從伊吾出發(fā),分兵前進,其中姜行本由伊吾北上天山,砍伐林木來制造攻城的沖梯,并在這里立了《紀功碑》,記錄這次遠征高昌的壯舉;另一支經(jīng)赤谷,越過天山,進擊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境內(nèi))。西突厥可汗望風而逃,隨后投降了唐朝。高昌失掉了西突厥的支援,當聽說唐軍主力已進,麴文泰惶恐駭怕,無計可施,發(fā)病而死,謚為獻武王。 640年,侯君集統(tǒng)帥唐軍越過八百里瀚海,逼近高昌城下,鞠文泰被活活嚇死。給玄奘留下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鞠文泰死后,他的兒子鞠智盛出降,延續(xù)了140年的高昌國最后消失在歷史的烽煙中了。麴氏高昌國傳九世十王144年,至此滅亡。 沒有了國王稱號的鞠智盛,被唐王朝封為左武衛(wèi)將軍,賜爵為“金城郡公”。鞠智盛在金城廣建府第,過起了逍遙自在的生活。到了鞠智盛的侄子鞠崇裕的時候,正趕上武則天上臺,需要人鎮(zhèn)壓搗亂的李氏宗族,鞠崇裕脫穎而出。在參與鎮(zhèn)壓李唐宗室李貞的戰(zhàn)斗中,立下大功,被武則天封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賜爵為“交河郡王”,可謂風光一時。 1973年,榆中發(fā)現(xiàn)了一座唐代墓葬,墓的主人是“交河郡王鞠崇裕的夫人慕容氏”。這座墓是榆中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在興隆山峽口北兩公里的朱家灣村范家溝發(fā)現(xiàn)的,墓葬為唐代的石槨墓。整個墓室用青磚箍就,盜墓者從墓室頂部進入墓室,進行盜搶。他們將墓室內(nèi)石槨弄壞,原本應該在棺木內(nèi)的主人骨架,也散落在墓室地下。參加清理的文物工作者,僅僅在墓室內(nèi)發(fā)現(xiàn)一枚鑲嵌紅、綠寶石的戒指及其他的物品。 蘭州有個木塔巷,巷子里有座木塔,就是高昌王路過,蘭州時捐款修建的。從蘭州走出的高昌麴氏,最終落葉歸根,魂歸故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