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三晉出版社 出版日 期:2010.12 索書號: I247.57/3195 湯顯祖言“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可以復生者,皆為情之至至也”。麗娘也,夢梅也皆為情之所傷也。俗話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讀完明代中葉的小說《牡丹亭》,我不禁為杜麗娘而欣慰,為情死也為情生。《牡丹亭》本是戲劇,但是由于戲劇的文言使人讀之較難理解,故編寫為白話小說,既通俗易懂也免于露骨,也許這和當時的政策以及當時的文風相關。 杜麗娘雖然是太守的女兒,但是在她身上仍然有封建社會的影子,從文中“不入春園,怎知春意幾許”這句話可以看出她在生活上是單調(diào)而乏味的,除了學學女工,翻看書籍,寫寫毛筆字,就是父親為她請的教師教她詩經(jīng),雖說 請私塾老師是為了“女兒到婆家與相公能談吐相稱,也能為父母長臉”但其背后不正是“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嗎? “夢長夢短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從這里可以看出麗娘是一個多情的女子,特別在她學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后而思春,在偷偷的游玩了后花園之后更是傷春思春,如花一樣的年齡卻整天被束縛在高墻之下,又怎能不傷春?也許是現(xiàn)實得不到滿足,在夢境里卻是那么的向往,飄飄然如夢乎,傷春之時卻是夢境之始,夢中與一位風流秀才握雨攜云,好不風流。然而就是因此一夢,日夜思念佳人,而日積成疾,感傷之際,憂郁成疾,在中秋之夜,竟一命嗚呼。正如文中所講“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韻廣賤”雖然世間姹紫嫣紅但是卻沒有她想要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終不敵,似水流年;恨不知所蹤,一笑而泯,又豈知,愛恨情仇,終難忘,刻骨銘心。這一切都已成了定型不知情所起也不知所終,“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夢中的男子,早已在心中叫她如何不思量呢? 夢梅之于麗娘,也是夢中相見私定終身,夢醒時分竟是南柯一夢,心中所想之人卻如水中月,鏡中花。麗娘與夢梅在梅花觀魂魄相遇,呼風喚雨,好不開心。“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凄凄慘慘無人念,待打香魂一片,守得個陰雨梅天?!鼻橹粒勒呖梢陨?,雖然帶著浪漫主義色彩,但是卻表達了那個時代強烈的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主義。夢梅把麗娘的尸體挖出來,更是表現(xiàn)敢于沖破傳統(tǒng)壓力而與麗娘成婚。 麗娘不是死于愛情被破壞而是死于對愛情的渴望,“忙處拋人閑處祝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庇星槿私K成眷屬是好的結局,從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當時的青年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