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必須要給“難度”兩個字做一個準確的定義。打個比方說,就好比我們現(xiàn)代人,如何去定義賺錢的難度。 一個有五十個億的人,讓他去賺一千萬,這似乎沒什么難度??墒亲屢粋€人身無分文的人,讓他去賺一百萬,這可能就非常困難了。 換個角度說,同樣是以賺取一百萬為目標,讓一個清華北大哈佛畢業(yè)的高材生去做,一定比一個沒讀過幾本書、只有小學學歷的人,要相對容易很多。 一白萬比一千萬少,為什么賺一百萬的那個人要比賺一千萬的人困難呢?大家心里一定比我更明白,因為賺一千萬的人有五十個億的本錢,而賺一百萬的人身無分文,所以后者的難度大。 第二個比喻也是如此,高材生的身份優(yōu)勢以及他的高智商頭腦,一定比小學畢業(yè)者的賺錢能力要強很多很多。 道理一樣,皇帝奪得天下的難度,也取決于他的本錢,或者說是他的出身。本錢越少、出身越差的人,奪得天下的過程也就越困難。 我們把歷史中那些奪得天下的帝王名單介紹一下,先說一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兩時期的帝王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不過由于這兩個時期屬于帝王泛濫期,而且成就都很一般,但凡是占據(jù)了屁大點地方的人,就敢稱王稱霸,自稱為帝王。所以,這兩個時期的帝王,本文暫且把他們排除在外。 如此一來,就只剩以下幾位能夠入選本題名單: 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曹魏曹丕,西晉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元世祖忽必烈,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 考慮到奪得天下的難度定義,在這些人當中,奪得天下時的本錢最少、出身最差的,我覺得只有三位:劉邦、朱元璋、努爾哈赤。除了他們仨,其他那些帝王在奪得天下的時候,都是借助了相當豐厚的本錢,或者說是極其優(yōu)秀的身份背景。 努爾哈赤嘛?介于他是被后世子孫追封的皇帝,并且在他活著的時候,滿清還沒有入主關(guān)內(nèi)、稱霸中原,所以本文就不將他定義為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開國帝王,暫且將他排除在外。 這樣一來,本題名單就縮小到只有最后兩個人: 一個是漢高祖劉邦,另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這倆人的出身,可謂一個比一個低端,一個比一個不咋地。在古代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之中,能稱得上是布衣天子,并最終問鼎天下取得輝煌成就的,除了他倆,再沒有其他人。 李自成:“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穿她娘,吃穿不夠有闖王!哼!難道把我李自成給忘記了嗎?不知道我曾是大順政權(quán)的開國皇帝嗎?” 沒錯,李自成的確建立過自己的政權(quán),甚至曾經(jīng)還一度率領(lǐng)大軍入駐北京,逼死崇禎。以李自成這樣一個農(nóng)民軍領(lǐng)袖的身份,最終能成為皇帝的確很不容易。但是,介于他的政權(quán)并沒堅持多長時間就崩盤了,所以暫且也不把李自成計算在內(nèi)。 陳友諒:“說的好像誰沒當過帝王似的,有什么可炫耀的,哼!” 既然最終名單確定為只有劉邦和朱元璋,那么問題就簡單多了,只要將這兩個人的創(chuàng)業(yè)難度做一下對比,就可以判斷出來誰奪得天下時的難度最大。 朱元璋出身農(nóng)民,一家子貧苦,往上數(shù)幾輩也沒出過一個達官貴人有錢的主。朱元璋從小吃苦,長大了還吃苦,甚至為了能吃口飯,不得不去寺院里當和尚。 那個年代當和尚也難以糊口,于是朱元璋只能靠一身僧衣,以化緣之名、行乞討之實。實事求是的講,這段時間的朱元璋,完全就是個要飯的乞丐。 論出身,劉邦跟朱元璋差不多,好在劉邦那個年代還不至于為了溫飽問題發(fā)愁。劉邦整日吊兒郎當?shù)教幭够?,下館子不給錢,成天串寡婦門。 雖然劉邦后來混了個小小的亭長職位,但好日子沒多久,劉邦在押送勞役人員的過程中玩忽職守,放了所有人,罪責不小。為了不被朝廷問罪,他躲進芒碭山,成為了朝廷逃犯。 一個是行街乞討的要飯,一個是落荒而逃的逃犯,論這兩個身份之間,可以說劉邦和朱元璋是伯仲之間,半斤八兩。 劉邦 1:1 朱元璋 既然出身差不多,那我們就算算兩個人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難度。 朱元璋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面對的對手先是蒙元政權(quán),后是陳友諒和張士誠。在反抗元朝起義的過程中,中原各地可謂百花齊放,到處開花。 特別是陳友諒,在我們的認知中,這小子屬于是壞透了的那種人,但是人家在反抗蒙元的過程中出了相當大的力氣。相比之下的朱元璋,在反抗蒙元的過程中,就顯得遜色很多,甚至還好幾次成為豬隊友,完全不如陳友諒。 劉邦在反抗暴秦的過程中,那可謂是摧城拔寨,一路廝殺。這期間秦軍主力被項羽拖住,兩者打的熱火朝天,使得劉邦好像是鉆了空子似的。但是平心而論,劉邦能夠一路順風,在項羽之前率先拿下咸陽,完全是憑借著自身的實力,每一步都是刀山火海。 所以,掄起義反抗過程中兩個人的對比,劉邦要比朱元璋付出的多,也困難的多,因此這一局劉邦勝出。 劉邦 2:1 朱元璋 起義成功之后,朱元璋在能掐會算劉伯溫的建議下,實施“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這一過程中,朱元璋顯得有點低調(diào),同時也讓人覺得他畏首畏尾。 直到陳友諒看不下去了,率領(lǐng)六十萬大軍一路順江而下,準備跟朱元璋大干一場。給很多人的印象之中,朱元璋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似乎只有鄱陽湖之戰(zhàn)是他的重中之重,因為這之前他只有一塊小小的地盤。 鄱陽湖之戰(zhàn)后,陳友諒掛了,朱元璋順勢吃掉了他的地盤,然后一個回手掏,非常輕松的干掉了張士誠。因此,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似乎只靠鄱陽湖一戰(zhàn),就一夜之間從從一個小小的吳王,成為了明太祖朱元璋。 就像我們這個年代的富豪馬云,當年阿里巴巴還只是一個門戶網(wǎng)站的時候,普天之下有幾個人認識馬云?但自從阿里巴巴旗下弄出了一個淘寶之后,普天之下又有幾個人不認識他馬云? 鄱陽湖戰(zhàn)役對于朱元璋來說,就相當于淘寶之于馬云。 另外要說一點,鄱陽湖之戰(zhàn)中最關(guān)鍵的人物,也是最大的功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正是他在駐守洪都的時候,面對著陳友諒六十萬浩浩蕩蕩的大軍,愣是奇跡般苦苦堅守了85天。 若沒有這85天的堅守,毫不夸張的說,陳友諒會輕輕松松順江而下干,不費吹灰之力直接掉朱元璋,也就不會發(fā)生后來的鄱陽湖之戰(zhàn),更沒有后來的明太祖朱元璋。 相比之下,我們再來看看劉邦。劉邦這邊反秦成功后被封為漢王,由于項羽的私心,他將劉邦分配到偏遠貧瘠的巴蜀,而這也是劉邦與項羽反目的最大原因。 在那之后,中原大地開啟了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楚漢戰(zhàn)爭,劉邦一次又一次被項羽的楚軍打的抱頭鼠竄,一次又一次被項羽打成了光桿司令。 特別是彭城之戰(zhàn),擁有五十六萬聯(lián)軍的劉邦,居然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的找不著北。成就了項羽蓋世英雄的同時,也顯得劉邦非常的窩囊丟臉。 劉邦無數(shù)次成為項羽的手下敗將,甚至有一次為了增加逃跑成功幾率,將同坐一輛車的一雙兒女三次踹下車去。 可就是這樣的狼狽不堪,劉邦卻總是能夠險象環(huán)生,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次又一次從地上爬起,滿血復(fù)活。 終于的垓下之戰(zhàn),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劉邦終于戰(zhàn)勝項羽,問鼎天下。這一過程中,劉邦可以說是非常極其以及特別的不容易。古往今來的帝王創(chuàng)業(yè)史,很難找出一個比劉邦更加艱難困苦的經(jīng)歷。 這還不算完,你說你都問鼎天下登基稱帝了吧,劉邦還沒作夠,還要繼續(xù)征戰(zhàn),跑去跟北方草原的霸主冒頓單于比劃比劃,結(jié)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大軍圍了七天七夜。要不是陳平獻出美人計,劉邦那次可就掛了。 這還不算完,劉邦先后平定各地異性諸侯王,在最后一次平叛淮南王英布的時候,被對方一箭射中。這一箭可不像當年被項羽射的那一箭,沒幾天功夫就好了。 這一箭使劉邦傷的特別嚴重,而且劉邦也不知怎么的就犯了犟勁,箭傷產(chǎn)生了后遺癥,他說什么也不讓大夫給治療,之后第二年,劉邦就一命嗚呼了。 總而言之,劉邦最終能夠戰(zhàn)勝項羽平定天下,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與朱元璋對比起來,甚至只要把兩個人的對手一做對比就一目了然:陳友諒與項羽。 這兩個對手的難度級別,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盒地下,因此可以輕松判斷,劉邦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更加困難。本輪劉邦獲勝。 劉邦 3:1 朱元璋。劉邦勝。 答: 劉邦是奪得天下過程中,最困難的帝王。 —— 感謝閱讀,愿與您結(jié)為點贊之交。 |
|
來自: 茂林之家 > 《皇帝/皇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