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每次過年回老家,老媽都會備上很多腌肉給我?guī)е?,但是最近一兩年,他們自己都很少吃腌肉了,用老媽的話說就是:預防癌癥,拒絕腌肉。他們有這種意識,讓我倍感欣慰。 你以為只有腌肉能致癌,那就大錯特錯了!所有的加工肉都有可能致癌! 201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稱,全世界每年大約有3.4萬例癌癥死亡可能是飲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制品導致的。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把火腿、培根、熏肉等加工肉制品宣布為“一級致癌物”,并把生鮮紅肉列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 你認識的加工肉可能還不全 加工肉除了我們知道的熱狗腸、火腿、臘腸、培根、肉丸、香腸、臘肉(包括熏肉和腌肉)外,像肉罐頭、鹵肉、肉質醬汁或配料,燒烤的烤肉,含有動物內(nèi)臟或血液的加工食品,以及零食中的肉干等都屬于加工肉。 這么一數(shù)的話,我們的日常生活簡直被這些加工肉包圍了。 加工肉雖好吃,但是它同樣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入的一級致癌物。 盡管各國消費者在肉類和肉制品的飲食習慣上千差萬別,若每人每天攝入50克,也就是1兩加工肉制品,可導致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升高18%。 加工肉一般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本身是不具有致癌性的。 人體攝入亞硝酸鹽后,在一定條件下,會與蛋白質中的二級胺結合轉化成亞硝胺,亞硝胺是致癌物質,長期吃會有致癌風險。攝入較多的亞硝胺,對食管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等都有風險。 你常吃的紅肉也可能致癌 紅肉主要指哺乳動物的肉,外觀呈紅色。如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 紅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B2、A、D),而且鐵、鋅等礦物質也比較豐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生鮮紅肉也被列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是2A級致癌物。 因為紅肉中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fā)病風險。 飽和脂肪酸在豬肉中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報告稱,食用紅肉可能導致結腸直腸癌,同時也與胰腺癌、前列腺癌相關。 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紅肉和乳制品中存在一種糖Neu5Gc,當Neu5Gc被人體吸收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會把它當成敵人,不斷產(chǎn)生抗體,身體就會有炎癥反應。如果我們每天都吃大量的紅肉,持續(xù)的炎癥有形成腫瘤的風險。 不同紅肉中Neu5Gc的含量不同,但是動物內(nèi)臟中Neu5Gc含量很高,所以動物內(nèi)臟需要少吃。 盡管目前沒有明確證據(jù)證明食用紅肉一定會導致癌癥,但是這種“致癌可能性較高”的推論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禽肉、白肉可適當替代紅肉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日常所說的白肉是什么。 白肉是指雞、鴨、鵝禽類,以及魚、爬行動物、甲殼類動物、貝類動物的肉,外觀呈白色。白肉的特點是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白肉中蛋白質含量更豐富,其中一些深海魚、貝類肉還有EPA、DHA等營養(yǎng)元素,紅肉中是沒有的。 禽肉是白肉的一種,包括雞、鴨、鵝禽類。 通常認為,吃白肉比吃紅肉好,吃魚肉比吃禽肉好,但《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上一項研究指出,當白肉和紅肉的飽和脂肪含量水平相當時,它們對壞膽固醇水平的影響一樣。 牛津大學新研究指出,禽肉容易因處理或烹調(diào)不當而滋生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腸疾病。 所以,不管吃的是紅肉還是白肉,在健康前提下,都要考慮適量的問題。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標準,畜禽肉和海產(chǎn)品,成年人每日攝入量控制在40~75g就可以了。 最后,Dr.X最想說的是,大口吃肉的習慣早就不流行了,適量吃肉、葷素搭配才最健康。 加工肉和動物內(nèi)臟盡量少吃,偶爾吃吃沒什么大問題,比如說一周吃一次,或者一個月吃兩三次這樣。 吃加工肉的同時,可以多吃些新鮮蔬菜。蔬菜中的維生素C,可以防止亞硝酸鹽轉化成亞硝胺,西紅柿、胡蘿卜等蔬菜都富含維生素C。也可多吃大蒜,大蒜中的大蒜素能幫助分解亞硝胺。 小作坊、三無加工肉千萬不要買,滋生的細菌對身體傷害很大; 吃肉建議首選魚肉,其次是禽肉,最后是紅肉; 肉類每日攝入量控制在75g; 所有肉都要煮熟再吃,煮熟后的肉可更好解離Neu5G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