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五刑”非彼“五行”,5在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神奇的數(shù)字,不但代表了5種常見的元素,有了“五行生萬物”的思想,實際上,它往往也被用于社會各種行為的規(guī)范,例如《尚書》就提到,人有五典、五端、五禮、五教、五罰、五過,在其中的《呂刑》就明確記載:“五刑不簡,正與五罰。五罰不服,正于五過。” 而另外一本《五行大義》還認為,“火能變金色,故墨以變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節(jié);···水能滅火,故大辟以絕其生命。”或許也道明了設置五刑的原因。 總的來說,隨著時代的推進,中國古代的社會,也誕生了奴隸五刑,封建五刑和近代五刑等主要懲罰手段,這15種刑罰又有多殘酷?不妨讓我們來看看。 首先就是奴隸五刑,這五種刑罰,在原始部落時期已經(jīng)開始興起,大禹時代就有所記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狈譃槟?、劓、剕、宮、大辟五種。 墨:即在人臉或者是其他部位刻字,涂上難以消失的墨或者其他染料以作表示懲戒,適用于輕罪者,小說評說中的“刻金印”就是墨刑,,一般適用于輕罪。 劓:以字刑作為理解,正是割掉別人的鼻子,在周和先秦時期廣泛運用,考慮到這一刑罰的危險性,一些諸侯國也以割掉耳朵作為取代,在漢代時期被廢除。 刖:也就是斷掉犯人的手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適用,其中以齊國刖刑者最多,踴是受刖者穿的鞋子,齊國一度“屨賤踴貴”,而孫臏,也成刑罰的受害者。 宮:這個不難理解,既閹割,秦開始大量使用,司馬遷就是宮刑的受害者。 大辟:也就是死刑,隋朝之前都稱之為大辟,除去常見的斬首之外,其中也包括了造成死刑的各種酷刑,例如鑿顛、鑊烹、抽脅、車裂、腰斬等等。 奴隸五刑在常人的眼中,多少有些太過于殘忍,尤其是輕罪者也要受到終身的傷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西漢初年的朝廷進行了改革,從而將五刑進化到了封建社會的階段,大部分肉刑被廢除,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笞刑:也就是打板子,對犯人背部、臀部和腿部進行擊打,使其痛苦的同時避免造成終身傷害偶 杖刑:同樣是以竹板荊條拷打犯人脊背臀腿,相比較笞刑更加嚴重,“凡所犯重于五十笞者,則入于杖刑?!?/span> 徒刑:也就是剝奪罪犯一定期限自由,并且強制其服勞役進行懲罰,例如派去鹽場或者鐵匠鋪干活,而且有著任務目標:“每日煎鹽三斤”、“每日炒鐵三斤”等等、截止到如今,徒刑依然被大部分現(xiàn)代國家所沿用。 流刑:也就是流放,徒刑之上,死刑之下,唐宋之間,多適用于貴族大臣,并且隨著地理重心的更改而更換地點。 死刑,正如大辟一樣,明清時期依然有著腰斬、凌遲等酷刑延續(xù)。 而到了近代,中國司法隨著思想的開放迎來了進步,而清廷的一些酷刑,也受到了外國的干涉,例如早在同治五年(1866年),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就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呈帖,要求清廷停止使用凌遲刑罰,恭親王奕?隨即和大臣進行商討,“凌遲酷刑盟國見之不悅,應革新刑章,人犯以斬決”,因此廣泛爭論,最終采取了“凡洋人交出之中國人犯,不論何罪,概不用凌遲”的折中辦法。 而隨著20世紀初期清末的立憲運動和司法改革,1911年1月25日,清政府頒布了《大清新刑律》,將五刑分為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五種,除此之外,還有褫奪公權和沒收財產(chǎn)兩種概念,有著極強的進步意義。在民國成立之后,《大清新刑律》也作為《中華民國暫行新刑律》繼續(xù)沿用,一直到28年新刑法的頒布才失去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