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人像,顧名思義就是環(huán)境和主體人物之間相互映襯下講述被攝者故事的一種拍攝方式。這種拍攝方式最先是由美國著名的肖像攝影大師阿諾德·紐曼創(chuàng)立的,這是一種反映人物個性的獨特的表現方式。 阿諾德·紐曼最拿手的是在瞬息之間將被拍攝主題安置在體現他們職業(yè)特點的典型環(huán)境中,成為人物身份與性格的最佳表述。人們因此給紐曼的肖像作品取了一個專用名詞“Enviromentalpor-traiture”(環(huán)境肖像) 畢加索,西班牙畫家和雕塑家,1954年 馬克斯·恩斯特,德國畫家和雕塑家,1942年 一般環(huán)境肖像可以分為戶外和室內兩種類型,本文僅以室內拍攝為基礎,為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拍攝的一些心得。推而廣之,在室外的環(huán)境人像也可以借用這樣的思路。 在實際的環(huán)境肖像的拍攝中,因為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被攝者一般精神上都會比較放松。這樣在鏡頭前就不會感到局促和緊張。比如,最近這次為朋友拍攝環(huán)境肖像的拍攝點就選在他自己的收藏館里。我這位朋友一直從事舊物的收藏,在他的收藏館中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藏品。好像時間在這里瞬間凝固了一般。像這樣有很多故事的地方是最好的拍攝地點。從下面的場景中可以看到環(huán)境還是有點雜亂。 圖片中的是我另外一位好友大新,也是舊物愛好者。 我選用這個地方作為拍攝點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場景中的上方,有一方磨砂的玻璃天花,但即使是在下午的時刻,上方能透射下來的光線還是比較少,室內還是覺得比較昏暗。因此我在畫面中人物的左側45度方位安裝了第一個小閃光燈。布光圖如下: 現場的布局和布光圖 拍攝參數如圖所示。之所以選用這樣的組合,就是想讓環(huán)境光更多一些,而閃光燈的光僅僅照亮人物大半身就足矣了。為了不讓閃光燈的光線過于散射,我在這個燈上加裝了一個標準燈罩和40度的蜂巢進行束光。這樣配合頂部透射進來的自然光,可以營造出有趣的混合光源的效果。 這張還是在測試階段的片子,已經很接近最終的效果了 因為拍攝的時候雖然是下午,但光線還是比較陰沉。這樣的光線色溫一般都比較偏暖,所以我在這幾張測試的時候故意將相機中的色溫定在了大約6400K左右。這樣可以讓整個環(huán)境充滿一種偏黃的色調,既可以避免閃光燈的色溫偏高,又可以與整個收藏館的氛圍搭配得恰如其分。 在這樣比較狹窄的室內環(huán)境下,鏡頭的選擇我推薦使用恒定光圈的標準變焦鏡頭。定焦的鏡頭不是不可以用,但在這里又有些顧客在這個場景中穿梭,使用定焦鏡頭在構圖上就十分不便。所以為了使得畫面盡量干凈,又要突出主體,這里我使用的是Nikon的24-70mmF2.8變焦鏡頭,在開始幾張的拍攝時我基本上選用的是35-50mm的焦距。這樣可以讓畫面交代出被攝者的職業(yè)和拍攝的所在地(注意背景中的楷斯收藏館幾個字)。 當我讓被攝者進入到這個“設計”好的場景中時,他簡直就猶如無人之境,自顧自地把玩起他那些鐘愛的舊物,一會兒玩玩洋娃娃,一會兒又搬出一臺意大利的手風琴,手舞足蹈地大聲說著不怎么流利的意大利語。整個的拍攝非常輕松愜意,在一陣陣的歡笑聲中就很快結束了。以下就是拍攝的成片。 這位就是楷斯收藏館的館主——武楷斯 一封夾在舊書中的信件 來自意大利的手風琴 雖然法律課班出身,也有激情飛揚時 在最后的幾個鏡頭中,因為主人激情飛揚地講著這些舊物的故事,我就使用了最長的70mm焦距進行拍攝,這樣利用閃光燈的光線把被攝者從畫面中分離出來,使之更加生動,更有現場感。 就在同樣的場景中,我還使用了大畫幅相機來進行拍攝,鏡頭也是分別選用了135mm和210mm的鏡頭。(相當于135相機鏡頭的40mm和70mm焦距)。 這是用大畫幅相機,施耐德135mm鏡頭,使用FOMA PAN400拍攝 使用大畫幅施耐德210mm鏡頭拍攝 總結: 其實,我覺得環(huán)境肖像就像我們寫文章一樣,都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這幾個要素。因此如果在一開始就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的話,就很容易忽視環(huán)境與人物之間的關系。而這個點恰恰是畫面中的點睛之筆。所以我建議在拍攝環(huán)境肖像之前,首先還是要對被攝者的相關背景進行一些了解,從被攝者的職業(yè)或者喜好出發(fā)來設定場景是最簡便的方法。同時在拍攝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好現場光與閃光,將兩者充分結合起來形成互補。讓光線來對被攝者進行刻畫和氣氛的烘托作用。這樣的環(huán)境肖像才能講故事,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以下是這次拍攝的視頻鏈接,歡迎大家欣賞。 https://www.ixigua.com/i6951303693530890766/ |
|
來自: 昵稱48309801 > 《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