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外戚干政歷來是個話題。在諸多外戚中,西漢時期的王莽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個。西漢末年,漢哀帝早亡,王莽趁機竊取大權(quán),并代漢自立建立新朝。新朝雖然只存在了15年,就被推翻,但是作為新朝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位期間還是挺能折騰的,各種創(chuàng)新型的舉措數(shù)不勝數(shù)。 圖-新朝都城常安(西安) 王莽稱帝后,推行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的新政有不少都與當時的社會實際情況格格不入,甚至與當時實際情況相悖遠或者超當時所能接受。因此王莽被很多人認為是穿越者,最為代表性的就是他發(fā)明的游標卡尺,這種現(xiàn)代科學中才有的物件。在王莽諸多新政中,有一條讓后人頗為頭疼,就是重新劃分郡縣,更改地名。王莽酷愛改地名,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而且經(jīng)他改過的地名具有非常明顯的后現(xiàn)代風格。 比如中原地區(qū)的南陽郡,就是后來建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的發(fā)跡之地,如此大氣的地名,讓王莽給改成了“前隊”,是不是有種某某生產(chǎn)大隊的感覺?“隊”通“隧”,有通隧、順隧之意,王莽貌似很喜歡這個“隊”字,用來改了很多地名,如河內(nèi)郡改名為后隊,潁川郡改名為左隊,弘農(nóng)郡改名為右隊,河東郡改名為兆隊,河南郡改名為祁隊……郡改隊,原來的太守也得跟著改名,叫隊長?不,叫大夫!放到現(xiàn)在,穿上白大褂,是不是讓人崩潰?真是讓人苦笑不得。王莽有個將軍叫甄阜,任過前隊大夫,被劉秀干掉了。就沖這名字,不打敗仗都不行。 在山東北部青州,下設(shè)有濟南郡(今濟南)、齊郡(今臨淄)、北海等郡。王莽將齊郡改為濟南郡,那濟南郡怎么辦?改稱樂安郡。真是不嫌事多,害得劉秀建立東漢后,還得一個個再改回去。這些新名字倒還算不是太離譜,還有些非常天馬行空的。如原地名帶“遠”,他就要改為“近”。原地名帶有“無”,他偏改為“有”。反正反義詞好找,改就行。 如并州上黨有個谷遠縣(今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改名為谷近縣,“谷子還是近點好,免得餓肚子”。據(jù)說無錫是漢高祖劉邦定的地名,因當?shù)卦绣a礦挖完了,所以叫無錫,王莽非得改成“有錫”。兗州東平國(今山東東平)有個無鹽縣,被王莽改名為“有鹽縣”。曲周縣改為曲直縣,曲梁縣改為直梁縣。陳留郡的“東昏縣”改名“東明縣”,這個名字改得還不錯,就沒有再改回去,一直用到現(xiàn)在。 匈奴對中原王朝造成很大的威脅,王莽很不喜歡他們,就把北方幾個很有名的郡全改名,北地郡改為厭狄郡,雁門郡改為填狄郡。甚至連東北的高句驪也不放過,改為下句驪,高句驪被改了個爛名字,非常生氣,猛攻新朝。有些地名,王莽改起來很隨性。如甘肅古稱涼州,王莽復(fù)古,改為雍州。 這倒還好,不過涼州治下的郡也得改,如著名的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是漢武帝定下的,多好聽的名字啊。王莽用了新招——張冠李戴。武威改稱張掖,那張掖咋辦?改為設(shè)屏郡,意思是防御匈奴的重要屏藩,真是不敢恭維。膠東縣(今山東平度)因位于膠水以東而得名,王莽把膠東縣西移至膠水以西(今山東省昌邑市),還叫膠東。 很多地名人們早已經(jīng)習慣,很多地名本來很好聽,很有歷史,王莽統(tǒng)統(tǒng)不管,就是一通亂改。東漢建立后,劉秀只好又恢復(fù)回去。東漢人班固在修《漢書》時,面對王莽改的亂七八糟的地名,頭都大了,真是心疼班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