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既是民間的上巳佳節(jié),也是佛教一個重要的紀(jì)念日,那就是布袋和尚坐化日。 傳說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民間把他刻畫為光首、笑口、肥頭碩耳、大腹便便,即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彌勒佛形象。 在布袋和尚身上所表現(xiàn)的頭大、耳大、肚大、手腳大等五大特征,代表著歡喜、長壽、福氣、豐滿、健康等意。 布袋和尚是五代時期明州(今寧波)奉化人,《五燈會元》記載他“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彼仗恍芈陡埂⑿诔i_,幽默風(fēng)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 因'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名'契此',又號長汀子。 五代后梁時,一個冬天,天剛亮,奉化長汀有個張重天,扣好來勒村前江里撐竹排打夜魚歸家,一抬頭,看見大橋岳林寺那邊漂來塊薄冰,冰上坐著個幼兒,滴水打凍的大冷天,身上只系個蘭肚兜,臉上還笑瞇瞇的,頭皮圓圓,肚皮圓圓,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圓鼓鼓的,圓屁股下還墊著只青布袋。 張重天沒兒子,見到后心里喜歡得勿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為義子。后來,這孩子長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 出家后,他總隨身帶著一個大布袋,人稱“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出身農(nóng)家,插秧自是本行。關(guān)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據(jù)說有趙、錢、孫、李四家同時請他幫忙插秧,他全都答應(yīng)。各家的田均已插好。至晚,各家來請吃飯,他亦分身赴席。眾人始識他身具神通,法力無邊。 有人問插秧感想,他隨口吟出一詩,即此題插秧歌。此歌看似淺白平易,卻富含哲理,飽蘊禪機,生動活潑,饒有情趣: 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成稻(道),后退原來是向前。 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說完安然坐化。 但不久之后,又有人在別的地方看見他背著布袋而行。世人才知道原來他是彌勒佛的化現(xiàn),在江浙一袋,有許多人都畫了他的畫像供奉,且廣為流傳。 在許多的寺院里,一進(jìn)入山門就能看到笑意盈盈的彌勒佛,就是提醒世人,放下自在,量大福大,要學(xué)習(xí)平和與包容。一如布袋師留下的偈歌: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jīng)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xué)地。 非圣非凡復(fù)若乎。不疆分別圣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凈。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彌勒菩薩作為諸佛菩薩的形象代表,他的形象不只是讓我們能夠?qū)ζ洚a(chǎn)生恭敬之心。更重要的是,他還象征著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的深刻涵義。 從彌勒菩薩的法相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彌勒象征意義的啟迪,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品格,從而成為一個品格高尚,受人歡迎的人。 恭迎布袋和尚坐化日,愿我們都可以從每一個菩薩的親身經(jīng)歷、每個高深大德的修行,悟到修行的真諦。大肚開懷,能容天下,看破放下,喜笑顏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