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湯 【原文】 桂枝(去皮)?黃芩各一兩半?芍藥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大棗六枚(擘)?生姜一兩半(切)?柴胡四兩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作者】 張仲景 【出自】 《傷寒論》 【經(jīng)典回顧】 1、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功效】 1、表里兩解,寒熱兼除。 2、治心腹卒中痛者。 【劑量】 1、柴胡四錢以上,桂枝一錢半,芍藥也用一錢半。 2、此方是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各半,但是臨床上先倪重用柴胡。柴胡也可以發(fā)汗,通利三焦。 3、現(xiàn)代劑量:柴胡15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黃芩10克,人參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棗30克,炙甘草10克 【組成】 人參 甘草 柴胡 桂枝 大棗 姜 芍藥 黃芩 半夏 【時機】 1、有太陽少陽證的時候 【加減】 1、如果怕風多于嘔,可以重用柴胡來發(fā)汗 2、如果表邪一直在表面,用麻黃;但此時表邪已經(jīng)下陷到肌肉--濕在胃,就不用麻黃。 【應用】 1、少陽病兼表證。 2、外感風寒,發(fā)熱自汗,微惡寒或寒熱往來,鼻鳴干嘔,頭痛項強,胸脅滿痛,四肢煩疼,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眩。 3、亦治心腹卒痛。 4、小兒感冒常有此種情況,既有無汗之表證也有柴胡證,這里用柴胡桂枝湯就得了,只是用發(fā)汗藥而不用柴胡是不行的。這是定法。 5、倪師曾經(jīng)用柴胡桂枝湯加牡蠣將淋巴腫塊去掉了;淋巴甲狀腺還是用柴胡桂枝湯加牡蠣。 6、若癥見前額、枕后掣痛,是病邪欲入不得、欲出亦不得之象,柴胡桂枝湯。 7、治療肩背痛當抓住太陽、少陽、督脈三經(jīng)。肩部為少陽經(jīng),背部為太陽經(jīng)、督脈。久痛入絡者,其血必結,可用柴胡桂枝湯加片姜黃、桃仁、紅花、川芎等藥活血通絡止痛。若背痛連及腰部,頭身困重而苔白膩,婦女兼見白帶雖多者,常用羌活勝濕湯而取效。 8、肝炎、肝硬化、膽囊炎或膽結石等少陽證的患者,如果發(fā)生外感,我們首選的處方是柴胡桂枝湯而不是桂枝湯。 【說明】 1、柴胡桂枝湯就是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的合方,功效是表里兩解,寒熱兼除。桂枝湯證見惡寒,小柴胡湯見往來寒熱,合用有寒去寒,有熱去熱,表里雙解,用于少陽病兼表證。脈浮有外感,脈弦用柴胡劑。亦治心腹卒痛,白芍有柔肝作用,可以治療疼痛,所以頭痛、脖子痛,胸脅痛,四肢痛都可以用。 2、柴胡桂枝湯運用廣泛,在《解析方劑學》中,它用于治療惡心嘔吐、腹痛、夜尿、口苦、腮腺炎、口腔發(fā)炎、眼睛疲勞、眼睛干澀、眼睛充血、容易亢奮,以及作為陽虛身冷調(diào)養(yǎng)的方劑。 3、方中補藥多,瀉藥少,所以是一個補養(yǎng)劑。寒熱方面是熱藥偏多,寒藥少。藥物動力學方面,有升有降,有散有收,能夠讓氣機活潑,而不是往某個方向帶。 4、在方性方面,補性特別強,瀉藥很少,收性大一些,潤燥和升降的部分就沒有那么強烈,柴胡桂枝湯略有一點溫補的作用,是一個補養(yǎng)的方子。 【比較】 1、凡以下劑攻下后: (1)即上沖拘攣、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湯; (2)面浮腫手足攣痛者用當歸建中湯; (3)上沖頭眩,小便不利用苓桂術甘湯; (4)或發(fā)上沖胸脅苦滿等柴胡桂枝湯諸證者; (5)血氣動者,多為當歸建中湯證。 2、柴胡證比較:
3、(1)小柴胡湯證,表證不去者,合桂枝湯為柴胡桂枝湯。 (2)或曰:“柴胡加桂枝湯,于小柴胡湯中加桂枝三兩,此方當稱柴胡桂枝湯。” 4、(1)安中散:用于偏虛之慢性胃脘痙攣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經(jīng)性胃痛(胃神經(jīng)癥)、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爛、胃酸過多癥(疼痛)、胃下垂癥、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門狹窄、胃腫瘤、婦女之血氣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經(jīng)性疼痛)、痛經(jīng)、惡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湯:心下部疼痛,實證之胸脅苦滿。 (4)柴胡桂枝湯:心下痛,腹壁緊張。 (5)芍藥甘草湯:腹痛,腹肌拘攣。 (6)堅中湯:心下痛,腹肌緊張,嘔吐。 (7)良枳湯:心下痛,心下微硬,痙孿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心下痛,臍旁動氣為特征。 (9)丁香茯苓湯:心下痛,重度虛證。 5、(1)柴胡桂枝湯: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湯:腹痛,無表證,脅肋下抵抗。 (3)小建中湯:腹痛,虛證,腹軟脈虛。 (4)黃連湯:心下痛,胸中煩熱,嘔吐。 6、(1)桂枝麻黃各半湯亦用于感冒纏綿不愈者。 (2)柴胡桂枝湯用于惡寒、發(fā)熱、關節(jié)痛、頭痛、腹痛等主訴者,與小柴胡湯證相似。 【名家論述】 1、柴胡桂枝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感冒六七曰以后,病人發(fā)熱微惡寒,代表還有表證,支節(jié)煩疼,關節(jié)疼痛,心下支結,胃里面梗到的感覺,吃不下東西,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一旦有少陽證的時候,就不用麻黃了,所以經(jīng)方中看不到柴胡麻黃湯。 陽經(jīng)有三,一太陽,一少陽.一陽明,只有在少陽這一圈的時候,就是半表半里,太陽就是表,陽明就是里,太陽少陽重迭的地方就是「外」,就是有太陽表證,也有少陽表證,這時候如果用小柴胡湯去和解,和解不掉,要用柴胡桂枝湯,有少陽證也有太陽證,最主要是少陽證比較重一點,太陽證比較輕一點,所以柴胡用四錢、桂枝、黃芩、人參各一錢半,重用柴胡,再加甘草、半夏、芍藥、大棗、生姜,剛好是柴胡湯和桂枝湯的并在一起,大棗、生姜重復。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傷寒經(jīng)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