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晴風 最近被一則新聞震驚了。 杭州一名10歲的男孩,居然長出了“乳房”,甚至比很多成年女性還要豐滿,接近“D罩杯”。 看著孩子的“乳房”,父母著急不已,帶他去醫(yī)院檢查后發(fā)現,孩子的睪丸也開始發(fā)育,而他的骨齡已經超過了實際年齡3歲。 令人恐怖的是,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不超過1米7。 此時只有10歲的孩子,脖子發(fā)黑,皮膚粗糙,空腹的血糖處于異常的臨界狀態(tài),空腹胰島素也比正常值要高3倍,最后B超顯示他已經有輕度的脂肪肝。 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肝功能會異常,甚至出現肝硬化等。 可是為何一個10歲的孩子,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最后醫(yī)生說,這一切的原因,都是肥胖,如今年僅10歲的他身高是150cm,體重高達68公斤 。 通常我們都以為孩子胖一點沒什么大不了,但對孩子來說,太胖反而是一種傷害。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重指數自檢表,快看看你家超標了沒? 男童: 女童: 美國曾有一家醫(yī)學機構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抽取了500名肥胖的孩子和500名正常體重的孩子,等他們長大后,把他們的學習成績、考試通過率,對各階段內容的接受速度分別做了記錄。 最終發(fā)現肥胖的孩子各個方面都完全低于體重正常的孩子。 不僅如此,而且他們還發(fā)現肥胖的孩子,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孩子的2.7倍。 之前廣東省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孩子肥胖容易引起哮喘、還會給骨骼肌肉系統(tǒng)造成過量的壓力,容易導致關節(jié)和骨骼受傷,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下肢畸形。 孩子一旦肥胖,不僅會影響大腦發(fā)育,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而且對孩子來說,過于肥胖是一種負擔,讓他們行動不便甚至還會被人恥笑。而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父母在吃的上面控制不夠造成的。 所以,不管多愛孩子,都要控制孩子對下面這幾類食物的攝入。 01 含油量高的食物孩子容易變胖,含油量高的食物是罪魁禍首。 比如:油條、炸雞、炸薯條、炸薯片、炸雞翅、炸丸子、炸魚、炸里脊、爆米花等食品,含油量都比較高。 而且這些食品需要高溫油炸進行烹飪,這樣的烹飪方式會讓鈉、油、糖達到最高峰。 而鈉、油、糖攝入得過多,不僅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讓孩子變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人每天食用烹調用油為25-30g,也就是常規(guī)勺的2-3勺,可這些油炸的食物,一個的油可能就1勺多了。 而且孩子每天吃飯含有油,吃肉食也含有油,這些油幾乎已經足夠他們每天對油的攝入,此時若還吃這些零食,油的攝入量就會超標,一旦超標,孩子就會容易變胖。 所以對于高油的食物,我們可以偶爾讓孩子吃,卻不能經常給孩子吃。 02 含糖量高的食物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拒絕不了甜食,可是甜食中含有很多糖,若是含糖量正常還好,可若是一旦超標,孩子每天糖的攝入就會超標。 而含糖比較高的食物有:糕點、餅干、膨化食品、雪糕、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爆米花等食物。 重要的是很多零食中不會直接顯示含糖量,而是用許多別的詞語替代,比如甜味劑、糖精、糖醇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人每天食用的糖不超過25g,孩子的攝入量要更低。 曾有醫(yī)生說,一個體重20公斤的孩子,每攝入35克糖,體內的生長激素就會停止分泌2小時。 糖攝入過多,不僅會出現齲齒,還會出現骨質疏松,增加脂肪的含量,從而容易造成身體內分泌失調,同時會引發(fā)肥胖。 而孩子一旦肥胖,就會出現很多肥胖容易出現的病癥,比如糖尿病、肥胖癥、肝病等。 所以,對于含糖較高的食物,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控制量。 03 高熱量的食物很多食物看似很普通,但其實是高熱量的食物,這樣的食物,孩子若是吃得多了,不僅不利于身體的健康,還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肥胖。 比如腐竹、螺螄粉、餅干、板栗、薯片、漢堡、面包、巧克力等。 一罐薯片的熱量大約是1100卡路里, 而100g腐竹相當于有400卡路里, 一袋螺螄粉有800卡路里, 一袋蘇打餅干有400卡路里, 一個漢堡有600卡路里。 這些都需要做很多的運動才能消耗。 平時我們大人跑步20分鐘才能消耗150卡路里,想想1000卡路里,一個孩子需要跑多久才能消耗? 這樣的高熱量攝入,會讓孩子很容易變得肥胖。 之前江西一名4歲的男孩,在家中睡覺的時候突然去世了,而讓他去世的罪魁禍首就是肥胖。 據了解年僅4歲7個月的他,腰圍95公分,身體的質量指數超過35,屬于重度肥胖。 而他肥胖的原因就是把零食當飯吃,每次家人吃飯,他吃零食,攝入的熱量過多。 最終因太過肥胖而去世。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一旦攝入了過多的熱量,就要通過運動去消耗掉,可是很多孩子卻在父母的寵溺下,不愿運動,最終導致熱量越積越多,變得越來越胖,影響身體的健康。 04 脂肪多的食物脂肪多的食物,很容易導致孩子變胖。 有時候,我們?yōu)榱俗尯⒆拥纳眢w更好,長得更快,從而給孩子每天吃各種肉食,但其實,孩子每天可以攝入的脂肪是有限制的。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中曾指出, 2歲前的孩子,對于脂肪的攝入不必太嚴格, 可是2-5歲的孩子盡量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每天每個人對脂肪的攝入是25g,孩子的要更少。 而脂肪的攝入主要是通過油、肉食類。 紅色的肉,里面的脂肪是最多的。 100克豬肉(肥瘦)里就含有395千卡。 特別是豬油、肥肉、動物內臟等,每天稍微吃一些就可以,若是食用過多就會導致脂肪的攝入增多,孩子就會變胖。 而我們想給孩子減少脂肪的攝入,又想補充營養(yǎng),可以用魚禽肉代替一部分紅肉。 因為魚肉內有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而禽類的脂肪比較低,如果孩子喜歡吃肉,我們可以多給孩子吃魚肉和禽肉。 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變胖,還有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 05 反脂肪酸的食物反脂肪酸是孩子變胖的最大兇手。 反脂肪酸主要以人造為主,主要是在油脂加工烹調的時候產生的,它們對人體是有害的。 很多的產品中都含有反脂肪酸,因為反脂肪酸可以讓食物的味道更鮮美,保存的時間更長。 比如:蛋糕、奶茶、面包、巧克力、冰淇淋、薯條、炸雞等一些煎炸食品,它們都含有大量的反脂肪酸。 而反脂肪酸在我們的成分表中,看到的都是各種包裝過的名字,比如:氫化植物油、氫化油、人造奶油、人造脂肪、起酥油、奶精等。 早在2018年的時候,世衛(wèi)組織就提出要在5年內全球范圍、全面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酸,可是現在依然有一些商家為了食物好吃,繼續(xù)在用。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副主任童曉曾說: 反式脂肪酸會引起孩子成年以后的心血管疾病,而且吃多的話,會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有很大影響。 嚴重的還會影響兒童智力發(fā)育,甚至導致兒童性別錯亂,攝入過多反脂肪酸,會讓孩子變胖變傻。 所以,那些披著好看的外衣,實則是反脂肪酸的食物,能不給孩子吃就別給孩子吃。 06 碳酸飲料、鮮榨果汁、奶茶除了一些吃的食物外,很多喝的食物,也會導致孩子變胖。 那些含有碳酸飲料的飲料,里面的熱量很多,一瓶300g的飲料大約有150卡路里的熱量,而這些熱量相當于跑步20分鐘才能消耗掉。 而碳酸飲料,大概有:可樂、各種檸檬味、橘子味等汽水。 之前搜狐網曾報道了一名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體檢中心,被測出有糖尿病。 最后經過了解,才發(fā)現孩子吃東西沒有節(jié)制,而他的父母也總是縱容。 特別是肉和碳酸飲料,每天都是一瓶接一瓶,睡覺前都喝,父母也從來不拒絕,最后導致孩子發(fā)胖,甚至患有糖尿病。 除了碳酸飲料,還有我們認為健康的鮮榨果汁,也是導致孩子變胖的元兇。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大衛(wèi)·艾格斯說: 只要一榨汁或者是把水果放進果汁機里,它就立刻會氧化,降級為副產品。 也就是說,這樣會讓水果的營養(yǎng)變少,從而達不到真正的效果。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果汁和水果的營養(yǎng)是一樣的,從而買給孩子喝。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很多鮮榨果汁的口感都不好,商家為了好喝,從而添加了很多的糖分。 大部分鮮榨果汁的含糖料都在10%以上。 特別是橙汁、西瓜汁、火龍果汁、蘋果汁,它們的糖分并不比可樂少,一旦喝得多了孩子就很容易發(fā)胖。 奶茶也是孩子發(fā)胖的元兇,對孩子來說奶茶好喝,再加上現在各種網紅奶茶的出現,孩子們也好奇不已。 可這樣的奶茶中糖分的含量很高,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調查了51種現制奶茶,其中20種無糖的奶茶也全部含糖,含糖量為:1.2-5.0g/100ml。 也就是說一杯奶茶的糖,就超過了我們一天糖分的攝入。 這還是大人的攝入量,孩子就更別說。 肥胖對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我們想要孩子身體好一點,能夠理解,可不能為了身體好,而不顧健康。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有一項研究顯示: 7歲就胖起來的孩子,如果能在13歲時減肥成功,那么30-60歲的糖尿病發(fā)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與常人沒有區(qū)別。 可若是拖到17歲才瘦下來,發(fā)病率就會上升47%,但若是一直沒有瘦下來,說不到不到成年就患有了這些老年病。 重要的是一旦小時候肥胖,長大后88%的孩子會繼續(xù)肥胖。 *數據來源:Freedman, D. S. et al., (2018). Tracking and Variability in Childhood Levels of BMI: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26(7), 1197–1202. 所以,孩子的健康要從小抓起,我們要明白,胖不等于健康。 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著想,我們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飲食,讓孩子從小就能健康地成長。 ——End—— 作者:夏晴風,多平臺簽約作者,一個寵娃狂魔的媽媽,深入研究兒童心理,致力與孩子一起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
來自: 閑云野鶴qpab3u > 《母嬰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