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上云就上阿里云”,還有幾步之遙? 作者 | 云迦爾 阿里云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山景)確認已經從阿里云離職。 關于閔萬里的下一步去向,在離職信中他透露,“我創(chuàng)辦了一個風險投資基金,聚焦傳統產業(yè)(制造業(yè),農業(yè),醫(yī)療)周邊,用云智能技術注入和資本加持'二位一體’的組合型賦能,推動傳統產業(yè)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nbsp; 公開消息顯示,該基金募資已經到位,出資者包括來自中東的某主權基金,規(guī)模約8億美元。 閔萬里(山景) 離職科學家創(chuàng)立VC基金區(qū)別于一般的VC,閔萬里的新基金將建立一支專業(yè)的技術團隊作為中臺,強調技術賦能,在投資階段上則偏向于中后期。 閔萬里此前在阿里的花名是“山景”,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其《山景辭行》離職信中,閔萬里提到,“6年前從Mountain view山景城回來,覺得阿里會是我職業(yè)生涯的頂點。感謝阿里云飛天,讓我踏上了定位于產業(yè)的新起點”。 以下為閔萬里公開發(fā)布的離職信“山景辭行”全文:
閔萬里是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yè)生,后赴美留學,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碩士、統計學博士學位。離開學校后,閔萬里先后在IBM、Google工作。2013年,閔萬里被馬云相中,出任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 2013年開始,閔萬里先組建數據科學家團隊,開發(fā)各種大數據解決方案。目標是將淘寶上的商品推薦給真正需要它的買家,也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以提高電子商務平臺和定位廣告的銷售額。 2015年4月,伴隨公司組織架構調整,閔萬里進入阿里云負責孵化各類人工智能應用。開始從頭組建大數據孵化器團隊,致力于在垂直領域,比如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智能制造、物流等,研發(fā)創(chuàng)新應用來釋放數據技術的力量。 2017年,閔萬里負責創(chuàng)新方向和業(yè)務戰(zhàn)略。先后帶領團隊打造了ET城市大腦 、ET工業(yè)大腦、ET農業(yè)大腦等,致力于解決社會經濟當中供給和需求的實時高效匹配。 近年來,阿里一度最引以為豪的城市大腦救護車項目,即由閔萬里團隊牽頭打造。 挺進To B市場:釘釘并入阿里云2019年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通過全員信宣布了阿里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在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阿里巴巴集團將釘釘并入了阿里云智能事業(yè)群。 把釘釘并入阿里云,是阿里云為突破目前增長瓶頸,面向ToB市場開拓新發(fā)展空間的重要舉措。 目前,阿里云國內市場份額已經見頂,營收增速放緩,基本告別了過去的三位數增長時代。 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2019財年Q4財報顯示,阿里云計算業(yè)務的營收同比增長為84%。按照自然季度統計,阿里云增速為90%。此前,阿里旗下云計算業(yè)務實現了連續(xù)11個季度規(guī)模翻番的驚人增速;就算在較為差勁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其同比增長也高達104%。 隨著互聯網經濟進入產業(yè)互聯網下半場,云計算市場競爭激烈。 當前,阿里云市場份額正遭到來自國內外云計算廠商的侵蝕。據《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騰訊云以11.8%的市場份額,緊追阿里云排名第二。在2018年下半年中,百度云首次進入排名前五,顯示出了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span> 面對市場份額見頂,營收增速放緩的情況,阿里云勢必要有所行動。合并釘釘,是阿里云向B端尋求突破的需要。 合并釘釘后,阿里云在繼續(xù)承擔底層技術、系統支持角色的同時,還能充分利用釘釘的客戶基礎和技術架構,為企業(yè)用戶提供應用級的開發(fā)和服務。 釘釘并入阿里云,阿里的To B服務閉環(huán)結構基本成型,阿里云被集成戰(zhàn)略將更方便實施。 釘釘的合并還為阿里云解決了一個To B戰(zhàn)略執(zhí)行上的難點。今年3月,在阿里云北京峰會上,阿里云提出“被集成”戰(zhàn)略。在這個戰(zhàn)略中,阿里云明確了自身的生態(tài)邊界:不做SaaS。其含義是,阿里云將不再直接參與針對終端客戶的SaaS開發(fā),而是轉而將技術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來“被集成”,支持第三方開發(fā)者,利用其在各行業(yè)內的專業(yè)能力,共同為客戶打造最適合的SaaS。 這個戰(zhàn)略能幫助阿里云打造更好的生態(tài),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阿里云從此將不便于介入很多領域內的SaaS業(yè)務,這種局面,阿里方面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在合并釘釘后,這方面的業(yè)務將可以交給后者來接手。事實上,釘釘CEO陳航曾明確表示過,“SaaS服務涉及到CRM、ERP、OA、HRM、財務管理、差旅管理、協同辦公、云存儲、會員管理、客服管理、進銷存管理等多個領域”,釘釘方面絕對不會放棄這些領域,而是將“結合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合作伙伴的產品,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宕機疑云猶存早在2019年3月,阿里云開始出現大規(guī)模故障,位于華北地區(qū)的多家互聯網公司的IT運維人員發(fā)現多個APP和網站開始陷入卡頓。隨后一批程序員趕往公司加班。這場事故持續(xù)了三個小時左右,事后觀察了兩個小時。 針對故障,阿里云表示,將根據SLA協議(服務合同),盡快處理賠償事宜。但阿里云并未公開詳細的賠償細節(jié)。而根據阿里云開發(fā)者論壇上的網友說法,賠償通常是按照故障時間的100倍進行的,而方案則根據包年包月預付費模式和按量付費模式有所不同,但總額不超過支付的單臺云服務器費用總額。 這是一場發(fā)生在周末的宕機時間,因微博的傳播而備受關注。在分析人士看來,華北2地域是阿里云最早開通服務的華北地域之一,而ECS服務器又是阿里云最為核心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之一,影響程度應當是相對較大的。 2018年6月,阿里云曾出現技術故障。盡管官方最終給出的故障時間僅為30分鐘,而恢復時間需要1小時。但阿里云最終仍將其定義為S1級別事故,即核心業(yè)務重要功能不可用,影響了部分用戶,造成了一定損失。 事實上,宕機事件頻繁發(fā)生。僅2018年一年,全球主流云計算廠商曾發(fā)生數十起宕機事故。對于宕機的原因,亞馬遜AWS稱因數據中心硬件問題,微軟Azure數據中心則因高溫和打雷,騰訊云因運營和硬盤故障,谷歌則因自動化失效。 如何避免宕機事故其實是一個難題。有業(yè)內人士稱,需要將重要業(yè)務分別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也就是選擇多個供應商,進行“多云”部署。不過,也有行業(yè)人士認為,“多云”部署,會帶來管理、開發(fā)、人員培訓的復雜性,也可以選擇多區(qū)域部署的方式。 在當下全球科技領域中,云計算已經成為了很多新技術的基礎,包括時下熱門的5G、AI技術、機器學習、大數據等。因此,無論是亞馬遜、微軟還是阿里云等國內外科技巨頭,都對云計算非常重視,都將“云”作為未來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在過去,企業(yè)或者機構在購買大型服務器、商用軟件和電信帶寬方面需要付出成本巨大的建設和維護費用,而通過云計算這種方式,通過租用AI處理、CPU計算資源、數據庫以及網絡數據存儲服務大大降低了企業(yè)成本,其更安全、更高效的特點也讓云服務成為科技和互聯網產業(yè)年增速最高的新業(yè)務之一。 根據數據統計,相比于傳統IT產業(yè)0.3%的年增長率,云計算的增長速度高達13%以上,并且增長勢頭不減。到了2019年,云計算更是趕超傳統IT成為市場的主流,上“云”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云計算正式進入深水區(qū)。 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中,阿里云市場份額穩(wěn)居第一,在中國500強企業(yè)中,使用阿里云的占40%,在中國上市公司中也有一半的公司在使用阿里云,而在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中使用阿里云的比例更是達到80%之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便有“阿里云與亞馬遜必有一戰(zhàn)”的聲音傳出。但客觀來看,目前,雙方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亞馬遜全年營收2329億美元,AWS云服務營收占比超過10%,且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AWS營收有望在2023年突破千億美元,這將是亞馬遜未來的核心業(yè)務之一。而阿里云的營收則剛剛突破了200億! 如此看來,“上云就上阿里云”的目標恐怕不是非常容易實現。 |
|